首頁>其它>

Hi!大家好,這裡是film study!

《電影語言》是馬塞爾·馬爾丹在電影理論方面的代表著作。它從理論的角度闡釋了電影能夠成為一門藝術的原因,從創作者的主觀角度分析了電影講述故事的方法,是電影理論的專業入門書籍。直到現在本書還是國內眾多高校學習電影專業的必讀書籍。本書共有三個核心內容組成,分別是電影畫面的敘事能力、電影蒙太奇、電影的時空。

01.電影畫面的敘事能力

電影發展至今已經是一種視聽綜合而成的藝術形式了。但是在電影誕生之初,電影只有畫面,沒有聲音,講述一個故事依靠的就是畫面。所以電影語言是基於畫面的基礎之上,但是不同於其他視覺藝術,電影的畫面是運動的。這種運動畫面,構成了電影的最大特徵:矛盾(主觀性的客觀事實)。

電影是客觀的真實還是主觀的創造?

什麼是客觀事實?

我們都知道一部影片叫做《火車進站》,畫面內容是一輛火車超銀幕駛來。攝影機記錄的就是這個客觀存在的事實,即我們肉眼所見的真實記錄於底片之中。攝影機從開啟至關閉,記錄著一個客觀存在的事實。從這點來說,它具有客觀性。

什麼是主觀的創造?

我們都知道電影的拍攝有很多技術手段讓觀眾看到你想讓他(她)看到的畫面內容,當我們對影片的畫面進行構圖、景別、角度、移動等等都是我們對畫面進行創作得出的畫面結果。讓導演替代我們的眼睛進行客觀真實的記錄,在通過後期的篩選、組接成作品呈現在我們面前。這就包含了極大的主觀性創作。

總結就是:電影畫面是客觀的真實記錄,同時又包含極大的主觀性創造。最終呈現在我們眼前的一種藝術作品。

02.電影蒙太奇

什麼是蒙太奇?

蒙太奇源於法語,最初用於建築學術語。意為構成、裝配。後被延伸到了電影中,意為對畫面進行拼接、組接。可以通過蒙太奇手法,可以使兩個畫面產生他們原本不具有的含義。理論家深信“蒙太奇是電影藝術的基礎,可以說沒有蒙太奇,就沒有了電影”。確實蒙太奇的作用是無法否定的。如果沒有蒙太奇,電影的壽命可能早已結束。

我們可以拿“庫裡肖夫效應”來做例子。

蘇聯電影導演列夫·庫裡肖夫為了弄清楚蒙太奇的並列作用,給俄國著名演員莫茲尤辛拍了一個無表情的特寫鏡頭,並且這個鏡頭分別和一盆湯、一口安放死者的棺材、一個小女孩的鏡頭並列剪輯在一起,觀眾在觀看過程中認為莫茲尤辛演技非常好,分別表現出了飢餓,悲傷及愉悅的感情。因此庫裡肖夫認識到造成觀眾情緒反應的並不是單個鏡頭的內容,而是幾個畫面的並列:單個鏡頭只是電影的素材,蒙太奇的創作才是電影藝術!

實驗結論:庫裡肖夫由此看到了蒙太奇構成的可能性、合理性和心理基礎,並創立了“電影模特兒”等理論。他得出的結論是,造成電影情緒反應的並不是單個鏡頭的內容,而是幾個畫面之間的並列;單個鏡頭只不過是素材,只有蒙太奇的創作才成為電影藝術。他提出了積極的創作綱領:影片的結構基礎不是來自現實素材,而是來自空間結構和蒙太奇。(內容取自百科)

03.電影的時空

我們目前所知,我們是生活在三維空間的生物,我們能感知時間與空間。卻又無法操控。但是電影時空就不同,電影時空的特殊性是一種時間與空間的藝術。它區別與單純的時間藝術也區別於單純的空間藝術。關鍵在於它的特殊時空綜合性。就是這一特點使電影具有巨大的表現功能,使我們可以根據創作需求任意的改變時間與空間。

就拿美國著名的科幻電影《2001太空漫遊》舉例,我們上一個畫面是百萬年前一隻猿猴將工具拋向空中,下一個畫面就已經是2001年太空中的一艘飛船上。兩個畫面輕易的完成了時間上的巨大跨度與空間上陸地到太空的轉換。這是多麼自由的時間變換。

我們可以在一部篇幅120分鐘的電影中,分別表現過去、現在、未來的時空!也可以通過蒙太奇將上千年的時空壓縮在120分鐘的電影之中或是將故事以倒敘的方式講述。電影中的時空自由操控度可以讓觀眾在觀看電影的時候得到極大的時空體驗!

那麼今天就到這裡,其中原書中比較細緻的內容沒有提到。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自行觀看《電影語言》一書!

最新評論
  • 康明斯6bt發動機
  • 恐龍在地球上留下了哪些線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