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其它>

【導讀:】

只要有看過電影《利刃出鞘》的人都應該清晰記得其中的這樣一個場景:當哈蘭·斯隆比用出鞘的利刃割斷自己喉嚨,但不知道在那一刻,他是否有預料到在他這樣瞬間的結束了自己的生命後,他的孩子們,在他死後為了爭奪他留下的億萬遺產到底會做出些什麼樣的事情來。

可以說這部電影,與其說它是一部燒腦又反轉的偵探片,倒不如說電影的主題講的是一場有關父母、錢、與孩子的關係,從而所引發的、令人百感交集的故事。

用錢表達對孩子的愛

有人說:愛孩子,就把錢給孩子;對孩子失望了,也用錢來懲罰。

其實,斯隆比就是這樣的一位父親。作為一個富豪推理小說家,他與孩子們的關係一直都是用金錢來表達維繫的——

大女兒,曾經就是依靠著父親斯隆比所給她的一百萬創業啟動資金,最後成就了今天的她的女強人地位。

而他的小兒子,打理著父親作品的出版公司,是一個正宗的“吃老爹、靠老爹過活的”人。

對於已經去世兒子的遺孀和孫女們也是如此,她們同樣是靠著斯隆比的學費資助,在大學裡讀著一個沒什麼用的專業。

他的大孫子,是最受斯隆比的寵溺了,但從來都是不務正業,整日的花天酒地。

可是人已到晚年的斯隆比發覺,人的一生終究還是需要有情感的。可是這時他發現,一生都是在自己金錢的給予庇護下成長起來的孩子們,最終卻變成了一個個無情的、寄生蟲般的存在。

85歲的斯隆比似乎已經真正的“覺醒”了,他毅然決定要讓孩子們自己去學會自食其力。而他採取的方式就是:重新修改自己的遺囑,不留給孩子們一分錢。而是將所有的遺產以及所有的房產,留給了唯一能夠給予自己能用真心情感交流的護士。

斯隆比的這個做法最終讓大孫子起了殺心,然後他竟然偷換了斯倫比的注射藥物,最後嫁禍給瑪爾塔,精心策劃了這場懸疑的凶殺案。

有人推論:無論斯隆比有沒有嗎啡中毒,他可能本來就已決定自殺,為的是順利完成自己改過的遺囑。

拋開推論的對錯不說,可以肯定的是:這個傑出的推理小說家佈局好了一切,包括自己的死亡,為的是用錢完成一個“愛的懲罰”:讓孩子們離開自己的庇護,真正獨立的生活。

而這個目標,卻終究不是用錢可以達成的。

錢成為了控制孩子的工具

看上去,這是作為父親的斯隆比用錢來表達對孩子們愛的方式上出了問題。

不過在我看來:這個用錢來表達的“愛”,本身就是有問題的。

如果說給錢和不給錢都是出於對孩子們的那份愛,倒不如說斯隆比是在用錢控制著他的孩子們。

斯隆比曾對護士說:

“或許是我潛意識裡不想讓他們超越我吧。”

而事實上,孩子們確實也沒有超越過他——

他的大女兒一直都是在強調自己像父親一樣曾經是白手起家,今天做得事業有成。但因此她也一直活在要努力向父親證明自己的巨大壓力之下,甚至葬送了自己的幸福,逼得丈夫出軌。

而他的小兒子只是一個靠打理父親作品而存活的傀儡,公司實際的權力卻仍然是掌握在斯隆比手中。當斯隆比決定不再讓他打理公司時,他只能是成了一個毫無任何價值、不知道還能做什麼的人。

然後他的兒媳費盡心思從斯隆比給孫女的學費中每年“偷取”十萬美金。而一旦失去了斯隆比的支援,他們卻根本就不知道要如何才能活下去。

可以說,錢在這裡,卻無形中成為了斯隆比控制子女們的一種工具。他用錢限制住了孩子們自力更生、獨立發展的能力與可能性,讓他們成為溫室裡的寄生蟲。

錢是愛的承載品

斯隆比究竟愛他的孩子們嗎?我想答案一定是肯定的。從他與大女兒的互動方式便可以看出,一個父親對兒女幸福的關切之情。

可悲的是,一直到死,斯隆比仍舊沒有逃出用錢來表達愛的模式:在斯隆比看來,給錢是愛孩子;不再給孩子一分錢,也是愛孩子。將自己的全部遺產給護士,同樣是為了感謝瑪護士給予自己情感支援和陪伴。

所以,對於斯隆比來說,錢在這裡,也是他表達愛的一個承載品。

然而,真正純粹的愛從來都不會羞於表達。對於大多數人而言,我們所謂的“愛”,卻或多或少都帶有一些期待和要求在其中。例如,對於斯隆比來說,給孩子們錢是潛意識裡希望他們不要超越自己;不給孩子們錢,既是期待他們能夠獨立自主地做人,也更是懲罰他們對自己的“無情”。

這種“愛”在表達的時候,便會激發人潛意識中的羞恥感。當一個人意識到自己竟然對另外一個人有所需求和要求,羞恥感便會阻擋了我們自由地去表達情感。這種深深植根於人類原初情緒體驗中的感受,最初來源於當嬰兒意識到自己需要媽媽的乳汁餵養才能活下去的時候。

因為這種羞恥感,我們更願意去憑藉依託一些中間物品來承載、過渡、表達情感。於是,錢便成為掩蓋、緩解羞恥感的工具。

假如斯倫比能夠早點覺察到自己對孩子們的“愛”裡面還有如此多隱祕的期待和要求,不知道他還會不會用錢去表達自己對孩子們的“愛”,這個故事又會不會是另外一個結局?

父母用錢否定了對女兒的愛

如果說電影是藝術作品對生活的一種呈現方式,那斯倫比家族的故事便是植根於你我平常生活中的一個縮影。

前陣子,一位朋友就被家裡這樣的境況搞得焦頭爛額,找我吐槽解壓。原來,朋友的媽媽最近跟姥姥姥爺、舅舅都要吵翻臉了。

“這些年姥姥姥爺給了舅舅不少錢的支援,大到買房、小到平日裡的各種補貼;我媽呢,家裡一有大小事都衝在前面承擔打理,姥姥姥爺卻覺得理所應當,也從沒有在錢方面給過我媽任何支援。”

其實,朋友的媽媽也是普通的工薪階層,條件並不比舅舅好多少。這兩年,朋友媽媽跟舅舅開始輪流照顧年紀大了的姥姥姥爺。但在日常言談間,老人們卻表示要把大部分的財產到時候都留給舅舅。

朋友媽媽自然覺得委屈不甘,便開始找各種理由不去照顧老人表達抗議。姥姥姥爺一天幾通電話找媽媽過去,全部都是不歡而散。最終,鬧得舅舅上門發出最後通牒:“你不去伺候爹孃,到時候還想不想分家產了!”媽媽一氣之下把舅舅趕出了家門,然後又對著朋友各種哭訴。

“這陣勢,怕是要老死不相往來了。”朋友深深地嘆了一口氣。

又是一場因“錢”引發的愛恨糾葛。

在這個故事裡,錢同樣又成為了“愛”的表達的載體。其實,朋友媽媽在意的,並不是父母有沒有給自己錢,而是給不給錢、給多少錢,代表了父母是否愛自己這個女兒。

當錢成為父母對孩子表達愛的載體,孩子便不能直接感受到來自父母對自己的情感。而情感終究是錢所無法代替的,不管一個人到多大的年紀,這份來自父母愛意的匱乏,都會伴隨一生。

這樣的孩子長大後,也會永遠去尋求父母對自己的愛,而他們找尋的方式,也會通過“錢”這個載體。朋友的媽媽就是這樣。

而再多的錢,也填不上一個人內心對於情感匱乏的那個黑洞。當錢成為愛的代表,錢也就成為孩子索取與爭奪父母愛的工具,也成為父母控制、換取孩子滿足自己需求的籌碼。

最終,父母用錢威脅孩子負責自己的養老;兄弟姐妹之間因錢反目成仇,老死不相往來。這樣的關係或許還會延續到自己的子女世代身上,不知道要何時消解。

用錢表達愛,最終換來的是整個家族的世代紛爭。

讓錢歸錢情歸情

在父母與孩子的關係中,錢是繞不開的話題。而斯倫比家族式的悲劇又不禁讓我們思考:在父母與孩子關係中,究竟該如何處理有關錢的問題?

讓錢歸錢,情歸情,愛的表達無需通過錢這個載體。父母直接向孩子表達愛,也是在教會孩子如何去愛與被愛。錢本身沒有意義,當父母用錢去實現對孩子的控制、交換、期待、要求時,便也用錢阻隔了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愛。

父母對錢的態度比錢本身更重要。讓孩子知道如何去面對金錢、把握對金錢的態度,這是他們成長的必修課。比起給孩子錢,更重要的是培養孩子正確的金錢觀。

小結:

父母對孩子真正的愛,是“授之以漁”而非“授之以魚”。單純地把錢給孩子,並不是真正愛孩子;讓孩子學會賺錢的技能、花錢的智慧、掌控錢的能力,讓他們能夠真正實現獨立自主,才是真正愛孩子。

要知道:當我們仍在用錢掌控對孩子的愛與懲罰的時候,實際上也是不允許孩子真正長大獨立;

父母如果真的愛孩子,就放開手,勇敢地讓孩子們超越自己吧!

  • 康明斯6bt發動機
  • 《德古拉》畫面驚悚血肉模糊,吸血鬼為什麼怕十字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