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其它>

導語:“讚賞”更像是給小費,不強制收費,全憑讀者個人意志;“付費”更像是收取茶位費,只要客人觀望結束後落座,就要收取固定費用。

作者 | 語境

編輯 | 石燦

截至1月16日早上8點,這篇“全網第一”的付費閱讀人數近5千。

目前,文章價格暫時不支援運營者自己定義,定價的選擇範圍在1~208元間的35個價格檔位。

公眾號未付費介面

結合功能介紹和付費文章介面可發現,使用者未付費前可免費閱讀前言和試讀部分、檢視留言,付費後才能閱讀原文、寫留言。付費圖文不支援轉載、讚賞、插入廣告。

付費內容群發後,文章價格、前言、試讀比例等引數及設定均不可修改。“三表龍門陣”將試讀比例設定為14%,剛好停留在有償分享的“適合付費的公眾號內容”前。付費解鎖後,文章全文內容無法被複制。

洪波的朋友圈 圖源網路

馬化騰在這條朋友圈下評論,“應該等微信公眾號付費閱讀啊”,很快收到了洪波“你們測試太久”的質疑。至於上線時間,馬化騰繼續回覆他,“已經反饋了,爭取加快”。

當時的使用者對於付費的態度幾乎一邊倒,“可能會退出訂閱”“標題黨會更加猖狂吧”......

網友的試讀部分猜想

雖說這些“標題黨”寫法更多屬於“玩梗”,但卻反映出,眾多網友擔心的問題依然是——標題黨割韭菜。

使用者不能接受付費閱讀的另一個原因是,“我怎麼知道文章值不值得我付錢?”

開通單篇付費閱讀和讚賞功能的區別在於,先上車還是先買票。

“讚賞”更像是給小費,不強制收費,全憑讀者個人意志;“付費”更像是收取茶位費,只要客人觀望結束後落座,就要收取固定費用。先付費後享受服務,也是當前知識付費的主流消費邏輯,愛奇藝、騰訊視訊、優酷、得到、知乎等平臺都這麼幹。

GQ實驗室《微信公眾號是夕陽紅產業了嗎》

再收費,不是更沒啥瀏覽量了?

相比瀏覽量,“付費閱讀”更著眼於如何“利用”原有的存量使用者。

前面提到,付費閱讀和當前知識付費的邏輯類似。知識付費平臺靠免費內容吸引使用者,進行付費轉化,例如喜馬拉雅有大量免費內容保證使用者留存;而微信公眾號的粉絲就相當於靠免費文章吸引而來的使用者,如果使用者完成付費文章訂閱,就實現了付費轉化。

在知識付費元年過去3年後,微信“付費閱讀”的決定似乎來得有些遲。不過現階段,見證了知識付費行業發展,使用者的付費意識已經非常成熟,使用者願意為好內容付費,仍然是推出“付費閱讀”的一個契機。

站在內容生產者的角度,微信付費閱讀功能是在廣告和讚賞之外,為他們開闢收入來源的新途徑。這也符合張小龍一貫尊重創作者的態度,不斷迭代的推薦機制和反抄襲機制可以證明這一點。

即使會出現“標題黨割韭菜”行為,一旦粉絲或使用者付費後發現內容品質下降,產生的落差感更大,比起“全場免費暢讀”,更容易對公眾號的失望。由此一來,創作者會珍惜羽毛,保證內容品質,維持粉絲消費意願。這是一個正向迴圈。

不過,付費閱讀也容易讓微信公眾號陷入“頭部玩家狂歡”。粉絲存量多,基數大,擋住了免費玩家,按照一定的付費比例計算,收入依然可觀。很多腰部以下的公眾號不敢奢望付費,因為自己處在“求人來看都不看”的尷尬境地,迫切需要閱讀量。

一、小說、條漫

這樣的付費形式能吸引有粉絲基礎的成熟作者。

網文作者與平臺的合作分為分成、買斷和保底分成。以分成為例,網文作者的訂閱收入和版權收入,需要按照簽訂合同約定的比例,分成給平臺。大部分網站的分成合同,基本上都是全版權授權。不僅看新章節連載的訂閱費用需要分出一部分給平臺,如果小說日後有遊戲開發、漫畫改編、影視出版等相關版權開發,網站都要進行分成。

不過,公眾號現在無法滿足網文閱讀產品特有的“定點互動”功能,晉江起點等老牌平臺上的作者,也需要考慮粉絲遷移成本,微信作為全新的平臺也沒有形成推廣、宣傳機制。在微信公眾號能取得怎樣的效果,還需要“拓荒者”來實驗。

二、粉絲經濟相關

2018年,微博推出“付費看照片”功能後,範丞丞曾以60元解鎖一張照片的價格,一夜之間獲利480萬。

儘管事後公司稱這是樂華公司與範丞丞的合作,並非範丞丞個人行為,並且60元還包含加入明星的專屬會員群,獲取明星定製照片,視訊等權益,但這足以證明粉絲經濟的非理性與潛力。

但這種行為不應該受到鼓勵,特別是對於明星私人生活相關的內容,還會涉及到人身安全問題。無論從道德層面或是法律層面,都可能會踩紅線。

三、知識付費內容

但短期內,知識付費平臺不會受到太大威脅。一位有4年行業經歷的從業者認為,知識付費平臺變現一般依靠音視訊課程,微信圖文反而多提供了一種變現方式。圖文形式適合承載諮詢、付費問答內容,特別是專業性較強的垂直領域。

目前,付費閱讀功能只針對圖文形式,但微信同樣相容音訊、視訊等內容形式,等到技術成熟、產品足夠流暢,創作生態也會更加豐富,這類公眾號會向知識付費類平臺靠攏。

微信有11億日活使用者,在其他App或平臺上的使用者,幾乎也都是微信的使用者。這意味著,一旦微信公眾號能作為知識付費甚至內容付費的工具,使用者可能不需要“多此一舉”,再開啟另一個App聽音訊或是學習課程。

意外的是,在2020微信公開課PRO演講,微信首次披露小程式、小遊戲商業增長資料,對各類商業化形態都有加速的計劃。付費閱讀功能,是資訊流服務商業化的其中一步。

最新評論
  • 康明斯6bt發動機
  • 非洲的移動電影院,下雨要打傘、海報純手繪,又找到70年代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