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對於世界和宇宙的探索似乎是永無止境的,為了了解這個世界,哲學這一學科逐漸確立並且得到了長足發展。為了探索地球之外的宇宙,各國都爭相發展航天領域,試圖將人類送上太空,領略宇宙的奧祕。中國航天事業發展起步較晚,但是後勁十足,在2003年順利發射神舟五號,將楊利偉送上了看似遙不可及的太空。
自此之後楊利偉似乎成為了中國太空夢的一個代號,上至國家領導人下至無知稚子都知道他的名字。但在全國關注的神五飛天過去之後,我們卻再也沒有聽到他的名字,他成為世世代代中國人都會提起的傳奇,但這個傳奇為什麼止步不前,無法再譜寫出新的航天篇章了呢?
2003年10月15日北京時間9時,楊利偉乘由長征二號F火箭運載的神舟五號飛船首次進入太空,對於他而言,這是一生中都會銘記的經歷,對於整個中國而言,這也是會記入史冊的畫面。火箭發射成功,全國人民歡欣鼓舞,但這遠遠還不是結束,完整而成功的計劃還包括成功的降落。在新聞上我們能看到,楊利偉搭成的火箭順利降落在地面上,中國第一時間將這個新聞告知世界。
不過還有一些情況是新聞上沒有播報出來的,楊利偉雖然順利回來了,而且直播的時候看著狀態不錯,只是臉色稍顯蒼白。實際上這不是他剛降落的樣子,他剛剛降落在地面上的時候十分狼狽,嘴角還有很多鮮血。當時飛船上的情況只有他本人最清楚,不過當時直播的時候他當然是精簡了一些細節,只說了大致的過程,未免有些不太詳盡。
幸好之後為了讓大家了解到這段太空之旅,他專門寫了一本書,裡面詳細描寫了他的經歷。在正式發射火箭到太空之前,楊利偉經過了很長時間的訓練。作為萬里挑一的優質宇航員,他的身體素質比常人要好很多,更容易適應外太空的高壓環境。
同時他也接受了許多專業的訓練,為了保證宇航員的安全,在正式發射火箭之前,相關部門和機構為他了制定詳細的訓練計劃,真實模擬太空環境,讓他對於陌生的外太空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不管做幾千次幾萬次模擬,都無法保證發射和返航的時候萬無一失。據他自己回憶,飛船起飛的時候,周邊的高溫瞬間將幾千噸水給蒸發了。
之後飛船會慢慢加速,隨著高度的增加,艙內的壓力也會慢慢變大。這些情況他之前在訓練的時候已經見識過了,真正讓他難受的,是太空中壓力的最大閾值遠高於訓練模擬時的平均值,達到了他承受的極限,這時候他已經不由自主地開始恐懼。
外太空的環境不僅給他的身體造成負擔,遠離地球和同胞這個事實也逐漸讓他陷入絕望之中。雖然飛船順利駛入了軌道,但完全失重的情況下楊利偉完全無法判斷和思考,只能盡力保持最後一絲清明,當時他腦海中浮現最多的念頭就是,自己該不會要犧牲了把?
而返航的時候火箭的速度非常快,這導致飛船表面與大氣層劇烈摩擦,這時候飛船內部就會十分混亂。楊利偉已經將自己固定在一個地方,但是仍舊無法避免身體來回晃動,在這期間一切都是失控的,他嘴邊被麥克風狠狠地磕在嘴角,鮮血瞬間流了出來。
如果麥克風要是不小心碰在他的動脈或者眼角位置,後果簡直不堪設想。還有一個讓人非常擔心的情況是,如果飛船的玻璃因為無法承受巨大的壓力和溫度,玻璃就會慢慢裂開,而裂痕一旦擴大,整艘飛船都可能在天空中自燃。
這次的經歷對於楊利偉來說是一種榮譽,但同時,太空之旅給他造成的心理陰影和身體負擔也是永久的。在這一次經歷之後,他的身體狀況已經不允許他繼續進行高強度的模擬訓練,更別提外太空的高壓環境,於是他只能忍痛退出了宇航員的隊伍。雖然他之後沒有再次登上太空,但是他給後人留下了寶貴的經驗,不管多少年之後,我們都會永遠記得楊利偉這個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