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9日,來自比利時自然歷史博物館的Wim Van Neer和義大利羅馬大學的Savino di Lernia及其同事在開放獲取雜誌《公共科學圖書館·綜合》上發表研究稱,他們在利比亞西南部塔卡科裡(Takarkori)巖窟的撒哈拉環境中發現的多種動物遺骸中包含著鯰魚和羅非魚。
現在,撒哈拉沙漠的阿卡庫斯山多風、炎熱且乾旱,然而考古學家們在這裡發現的化石記錄顯示,在早全新世和中全新世(10200 - 4650 BP)的大部分時間裡,該地區富含水和生命。有證據表明,這裡存在過許多人類聚居點和豐富的動物區系。
阿卡庫斯山內的巖窟不僅儲存了重要的植物和動物群遺蹟,還有一些重要的文物和岩石藝術品。在這項研究中,作者與利比亞文物部合作挖掘了塔卡科裡巖窟的部分割槽域,以鑑定動物化石並確定其年代,進而研究這些動物遺骸的數量和型別隨時間的變化。
在出土的17551件化石中(哺乳動物佔19%,鳥類、爬行動物、軟體動物和兩棲動物僅佔到了1.3%),魚類幾乎佔了80%。根據遺骸上保留下來的切割和焚燒痕跡,研究者認為所有的魚類和大多數其它動物的均為人類的食物垃圾,其中有兩種魚類是鯰魚和羅非魚。
這些遺骸的相對年代表明,隨著時間的推移,魚類的數量在減少(從史前10200-8000年佔據所有遺骸的90%,降為史前5900-4650年的40%),而哺乳動物的比例在增加。這表明生活在塔卡科裡的人類慢慢將重點放到了打獵和畜牧上。作者還發現,羅非魚的數量下降得尤為明顯,可能是因為鯰魚具有輔助呼吸器官,可以在溫度更高的淺水中存活下來。這進一步證明,隨著乾旱的加劇,沙漠化的環境不利於魚類生存。
作者補充道:“這項研究揭示了撒哈拉沙漠古老的水系及其與尼羅河的聯絡,提供了關於導致世界上最大的熱沙漠形成的劇烈氣候變化的重要資訊。我們的研究再次證明,塔卡科裡巖窟是非洲考古學的真正寶藏:一個重建古人類和環境之間隨氣候變化出現複雜動態變化的基本場所。”
編譯:Sky 審稿:alone 責編: 鄧可
期刊編號: 1932-6203
原文連結:https://phys.org/news/2020-02-fish-sahara-early-holocen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