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0005
青島:法海寺·湛山寺·華嚴寺
山東是儒家文化的發祥地,社會認知也好,地方政府也好,都會把山東的人文旅遊定位在儒家文化的角度。但是這並不是說山東的道家文化、佛教文化就不行,恰恰相反,山東的道教、佛教也都很發達。
說到去印度取經,可能絕大部分人第一個想到的就是玄奘,再加上西遊記的影響力,我們對其他區印度取經的大部分人都忽略掉了,而且有些人比玄奘更傳奇。第一個地方就是青島城陽的法海寺。
法顯是有記載的第一批去印度求取真經的幾個僧人中的一個,而且只有他一人回到中國。法顯俗姓龔,平陽武陽(今臨汾堯都區)人。3歲出家做沙彌,20歲受比丘戒。常慨嘆律藏殘缺,誓志尋求。遂於東晉安帝隆安三年(399年)和同學慧景、道整、慧應、慧嵬等前往天竺求法。後又在師子國(今斯里蘭卡)獲《彌沙塞律》、《長阿含》及《雜藏》等梵本。
法顯是在已過花甲之年的62歲從長安出發,穿行大戈壁,經西域三十餘國,過喜馬拉雅山九死一生,行程數萬裡。歷經14年,於412年到達山東半島的青島嶗山。
第二個寺廟是湛山寺,因為湛山寺本身就在市區內,香火本來就很旺,但是對湛山寺很多人並不是很了解。湛山寺被稱為中國最年輕的名剎,1934年動工,1945年建成,歷時十年時間。
湛山寺籌建於1931年夏,發起者和捐贈者均是當時的社會名流,當時一些被迫下野的北洋高官、前清遺老等分別在上海、天津、青島這些城市的租界做寓公有關。
華嚴寺屬於佛教臨濟宗。為嶗山中現存唯一佛寺。在明崇禎時(1628--1644)即墨人明代御史黃宗昌捐造,名華嚴庵,亦稱“華嚴禪院”,在寺的西邊山上,後毀於兵火。清初黃坦助慈沾禪師重建於今址,1931年青島市代理市長沈鴻烈為華嚴庵贈匾,將其改名為華嚴寺,抗日戰爭期間,日軍侵佔青島,流亡的青島政府就設在這裡。
日照·五蓮山護國萬壽光明寺
光明寺最早建於唐代,最早叫雲堂寺,明代中興,被賜名護國萬壽光明寺。
明朝萬曆二十八年(1600),四川成都人龐氏子周遊名山大川,來此流連忘返。此時萬曆皇帝之母李太后患眼疾,多方醫治無效。龐氏子自報能治此病,併為太后去除眼疾,萬曆皇帝召其上殿封官賜金,皆婉拒,稟明立志於五朵山削髮為僧。
萬曆當即應允並指令內庫撥銀,差御馬太監張思忠來五蓮劃定邊界,督工建寺。這也就是光明寺為什麼被賜名的原因,護國是指皇家寺廟、萬壽對應的是皇太后,光明寺既有佛教的光明之意,也有讓皇太后重見光明之意。
五峰山得名也與此有關,五蓮山本來和九仙山本為一山,後來寺廟賜名時因五個山峰如五瓣蓮花,故賜名將五朵山改為五蓮山,這也是後來五蓮縣名字的由來。
後來康熙時皇太后也是得了一種比較複雜的病,最後也是用此地的水和藥治好了病,此地又被康熙多次封賞,規模隨之擴大。縣誌曾有記載,康熙曾安排替身在此出家,並置龍袍一套於寺內,初一十五要抬出來拜佛。
五蓮山山腳下就是戶部鄉,也就是那個著名的劉羅鍋(劉墉)的祖籍,原屬諸城,後來成立五蓮縣就歸了五蓮。多說一句,後山還有一個著名的孫臏書院。
濰坊·青州·法慶寺
法慶寺舊址在青州市區西郊營子村西側。清初達法和尚倡建,初名“大覺禪院”,俗呼“叢林寺”。
順治三年(1646年),青州明衡王府被查抄,其財產一半歸入寺中,寺院範圍得以拓展。1919年,青州各界人士齊集法慶寺,舉行大會。1931年,益都(即現青州)縣長楊九五改法慶寺為駐軍營房,存世近300年的齊魯名剎宣告終結。
濰坊·青州·廣福寺
廣福寺是由隋朝開國皇帝楊堅敕建舍利塔而聞名,仁壽元年(601年),隋文帝下令在青州等30個州的30座寺院中同時興建舍利塔,掀起了中國性大規模崇佛熱潮。
由《重修廣福寺記》碑知,作為這次建塔法事歷史見證的《舍利塔下銘》石刻至遲在明代成化年間即已被人們從地宮中取出。然而,文帝欽賜的佛教聖物——舍利卻在當時不知作何處理,下落不明了。
濟南·長清·靈巖寺
靈巖寺被稱為海內四大名剎之首。
始建於東晉。唐代李吉甫編纂的《十道圖》中,把靈巖寺與浙江天台山的國清寺、江蘇南京的棲霞寺和湖北江陵的玉泉寺譽為"域內四絕"。千佛殿、千佛崖、墓塔林(歷代高僧墓地)都值得一看。
濟南·四門塔
是中國現存唯一的隋代石塔,也是中國現存最早的單層庭閣式石塔。四門塔原屬神通寺,該寺始建於前秦皇始元年(351年),也是山東最早的寺廟之一,後來廟宇毀於清末大火,剩下四門塔、龍虎塔、九頂塔、墓塔林、摩崖造像等佛教遺址。也是佛頭被盜大案就發生在四門塔。
附近還有鬥母寺、齊魯第一大佛,就不做詳細介紹了
濟南·千佛山
提到濟南,可能大家除了趵突泉、大明湖,最熟悉的就是千佛山了。萬佛洞、千佛崖以及興國寺都是著名的佛教聖地。千佛山的東邊是佛慧山,濟南人都稱為大佛頭。其實最初是要將整座山雕刻成一座大佛,後來因為石質問題沒有繼續。
濟南·佛隱寺
在濟南東龍洞(蟠龍附近),佛堂、僧堂都在一個大的溶洞裡,入口處不大,我往裡走過4公里,不見底,因為擔心安全問題,就沒再往裡走。佛隱寺是因為滅佛運動,僧人為了躲避屠殺而興建的。這種整體都在溶洞裡的寺廟,全國稍有。
泰安·泰山·普照寺·玉泉寺
普照寺座落於凌漢峰下,傳為六朝古剎,是岱陽唯一的四方叢林。
清代康熙年間,泰山普照寺住持僧元玉,被稱為“援佛歸儒”的佛門改革者。元玉,號祖珍,晚號古翁,自稱石堂老人。元玉出家前已是秀才,儒學功底深厚。
作為佛門弟子,在泰山這片儒家文化的發祥地,他在悄悄地實行“援佛歸儒”改革。他開堂說法,總是儒家的“三綱五常”,他大談忠臣孝子之心就是佛心,就是天性。他注重現實,有意淡薄入世和出世之間的界限。他的所作所為,就是要把佛教變成具有濃厚儒家色彩的世俗宗教。
在普照寺重修碑的碑文中他寫道:“儒家仁厚德即釋氏慈悲心。”
玉泉寺,亦名谷山玉泉寺,俗稱佛爺寺。它位於泰山之陰,與玉皇頂的直線距離6.3公里,山徑盤旋20餘公里。該寺名稱繁多,因南有谷山、東有玉泉,故又名谷山寺。南北朝時由北魏高僧意師建立,後屢建屢廢,1993年在舊址上重建大雄寶殿及院牆。
濟寧·汶上·寶相寺
始建於北魏,被稱為“北朝最初名勝,東土第一道場”。 存塔宮面積80平方米,塔宮深處供奉釋迦牟尼真身佛牙舍利等百餘件佛教聖物。
太子靈蹤塔建於熙寧六年至政和二年(公元1073年-1112年),前後三十八年。是由皇帝賜紫高僧知柔大師親自監造、仿照京師皇家開寶寺靈感塔建造的一座典型的“佛牙舍利塔”。
1994年在寶相寺太子靈蹤塔下出土的石匣上刻有銘文171字,記載了當時迎請舍利的人物、經過和年代。石匣銘文:鄆州中都縣郭內趙世昌,先於熙寧六年二月二十三日躬詣京師,於嘉王宮親事官孫政處,求得佛牙一肢、舍利數百顆。
今以自備及有施主將到者,以金為棺,以銀為槨,以石為匣,非不勤意也。是以葬於當縣寶相寺太子靈蹤之塔。
汶上古稱中都,也就是孔子曾經做中都宰的那個中都。
濟寧·兗州·大興隆寺
2008年,因兗州興隆塔中發掘出佛骨舍利及許多重要文物而重新受到世人的關注。
在歷史上,該寺曾經有過普樂寺、中興寺、龍興寺、興隆寺等寺名。關於兗州興隆寺的建制年代,隋代之前因史料記載闕如,姑置勿論,但至遲在隋代初年該寺即已存在。
興隆寺經歷千年滄桑。幾次被毀。幾次重建。(元代因兵亂被焚燬,在清代大地震中被震毀,在近代抗日戰爭中被炮火摧毀。)所萬幸的是在幾次浩劫中興隆寺中的興隆塔基沒有被損壞,得以保全仁壽舍利及其他文物。
菏澤·定陶·左山寺
原名興華禪院,又名左山禪寺,建於東漢年間,隋、唐、宋時最為興盛。左山禪寺歷史悠久,早在東漢時期,就已在左山前建寺,林蔭深處建一 佛堂—堂林寺。
隋朝時,名為法源寺,並於寺內西南角處建造寶乘塔,塔下藏定光佛牙舍利六顆。定光佛又稱錠光佛、燃燈佛,是時代最早,輩分最高的佛祖。佛祖舍利在佛教中是一種至高無上的聖物,舍利在即佛在,因而受到佛教信徒的頂禮膜拜,法源寺從此聲名顯赫,被稱為“全國六大名寺之一”。
-
1 #
-
2 #
淄博博山的正覺寺,還有德州慶雲的海島金山寺
-
3 #
我為什麼一去佛寺就無故摔倒呢?在千佛山摔了好幾次,都不知道是怎麼摔的,在泰山也是,寶相寺也是一樣摔倒
-
4 #
濱州無棣大覺寺唐朝
-
5 #
糾正一下:山東16地市
-
6 #
當年做山東地接導遊的時候帶團去過汶上寶相寺 ,太子靈蹤塔。印象很深進到塔裡 ,有釋迦牟尼舍利子。當時找了一個專門景點講解員給講解的。
-
7 #
大佛頭以前經常去爬
-
8 #
德州慶雲,海島金山寺,江北第一寺院。
-
9 #
法海寺悠久歷史寺廟
-
10 #
濟南有個靈巖寺闢支塔,塔基座浮雕及後山有古寺遺蹟。據記載創寺之僧比玄奘去印度要早,所乘白馬走海路(船上載白馬避風)後因涉武周遭毀滅
-
11 #
無論哪裡的寺廟都一樣,裡面都是供奉的佛 菩薩
-
12 #
山東什麼時候變十七個地市了?
-
13 #
長清區崮雲湖的銜草寺
-
14 #
佛像是真身怎麼理解?
好的,謝謝,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