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社交電商?還是社群電商?
兩者本質的區別是什麼?
電商企業該如何選擇?
社交電商百萬億級的市場,格力、小米、360、國美等各大行業巨頭紛紛佈局社交電商無不預示著社交電商是未來三到五年的巨大風口。
那麼企業到底是做社交電商還是社群電商呢?
通過現象看本質,本質決定選擇,選擇決定未來。
拼多多拼購模式獲得巨大成功,截至2019年3月31日的12個月期間,平臺年活躍買家數達4.433億,較去年同期的2.949億淨增1.484億,同比增長超過50%;Q1季度,拼多多移動客戶端平均月活使用者達2.897億。
雲集、截至2019年3月31日,雲集一季度的GMV達到了68億元人民幣(約合10億美元),與2018年同期35億元GMV同比增長93.7%;實現總收入33.856億元人民幣(約合5.028億美元),與2018年同期22.097億元的總收入同比增長53.2%。同時雲集還實現了1690萬元人民幣的淨利潤。
2019年10月28日,淘寶旗下淘小鋪正式由三帥六將為首席運營商
這些都是社交電商
不難看出,社交電商無一例外都屬於電商平臺所為,他們擁有海量的商品SKU,通過拼購或會員制等利用低價營銷模式進行營銷推廣活動。
他認為網際網路為每一個個體服務,人才是入口,流量不是入口,現在也做到了上億的市值,不過他嚴格意義上來講不算是社群,他是有中心化的,現在也開始做分散式規劃,也有了新的接班人。
邢帥教育,中國線上職業技能教育領域的獨角獸,獨創的“邢帥模式”,成立9年來,一直在教育界是出了名的“另類”這幾年備受資本青睞,業務9年持續高速增長,估值近百億,為什麼?
還是零成本獲客,組織細胞裂變的社群運營模式,C2B的定製商業模型這些嗎?最關鍵的是他把裂變不僅用在了使用者上還用在了團隊、專案擴充套件中才發展這麼迅速,加上不斷自我迭代思維才從一個人一個PS技術一個QQ群走到了現在。
團隊每個人都能月入十萬到百萬的收入,完全是靠社群這個組織裂變來的結果,傳統的培訓機構,講師拿的就是月薪最多拿一點點提成,沒有形成自裂變的機制,更沒有建立一個生態。
因此,社群電商,他們無需豐富的SKU來滿足每一個客戶,也不一定全部是低價來觸動客戶;他們是利用內容或者是服務,將共同感興趣、共同愛好、共同需求的人們圈定起來,提供定向的內容或服務。
社群電商更像是企業或個人做的事情,完全屬於私域流量池。更多基於自己的產品體系和架構,把流量匯入自己的池子中,進行的營銷活動。
所以,運營主體不一樣是第一個區別
社交電商在營銷形式上依靠的是“產品低價策略”,利用大平臺作為信任背書,同時利用低價促進分享,再借助朋友圈、群、微博等社交工具的信任狀促進成交。不管是拼團模式的還是會員制模式,最核心的誘導方式是低價,裂變是形式,但最核心的還是低價,才讓裂變有驅動力。
社群營銷,利用KOL或擁有更多、更準確的內容和產品資訊,且為相關群體所接受或信任,並對該群體的購買行為。最核心的是內容和服務,靠的是內容成交,服務成交。這些往往都是社交電商所忽略的層面,因為社交電商平臺基本上不直接服務於粉絲,更不會定向的提供內容和服務。
所以,核心驅動不一樣是第二個區別
大家在淘寶、京東等電商平臺,通過SEO、直通車、鑽展等網羅來的客戶,往往都是一次性成交,復購率非常低,同時流量成本非常高,這就是公域流量的本質所在。
社交電商即公域流量,最大的難點就是復購率非常低,均是一次性購買流量進行轉化,客戶粘性低;同時誰的便宜,就去誰那裡。價格低是核心的驅動力,客戶忠誠度非常低,獲客戶成本不斷攀升。
近幾年各大平臺均在強調私域流量的運營,即粉絲積極,不管是微信、朋友圈,還是微淘、微群等等。為粉絲提供有價值的內容和產品或者是服務,是留住粉絲的核心所在,再利用粉絲忠誠,粉絲口碑等形成裂變效應。所以社群電商是企業解決低轉化和低復購率的關鍵。因為社群電商的核心是有價值的內容或服務。屬於私域流量。
所以,營銷效果不一樣是第三個區別
不管在什麼時候風口再熱,趨勢再明顯,預先了解事物的本質,才能選擇企業的最合適的套路這才是根本。不要因為當下社交電商熱,我們就爭相進入,這是一個很大的誤區。很多時候聽起來很好,做起來就不是那回事了。我們只要了解社交電商和社群電商最根本的本質,同時找出區別之處,就能有效的判斷我們該如何的選擇。
電商企業的意義在於提供產品或服務,最終的目標是形成心智品牌。利用最少的投入獲得最大量的客戶資源,並促進成交,是電商企業運營的核心內容。
當下,根據自身的產品和服務特點,制定自己的社群電商營銷的整體策略和思路,特別注意的是別過多的依靠公域流量,應儘早的將自己的粉絲圈定在自己的微信、公眾號或APP上,利用品牌、產品和服務,帶動成交。
真正,做到“先社交,再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