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其它>

按照佛教說法,岡仁波齊就是須彌山,也是世界的中心。據說這裡是佛陀釋迦牟尼的道場,印度教中,它還是溼婆大神的修行殿堂,人們大多以為它只不過是一個虛幻的地方,一座文化概念當中的山,但其實這座山在現實中是真實存在的。比如《大藏經》記載:從印度往北走過九座山,有座"大雪山",這就是綿延千里的岡底斯山脈的主峰——岡仁波齊。

岡仁波齊衛星圖

從外形來看,岡仁波齊峰形如金字塔,傲然屹立、冷峻神祕、且峰頂終年積雪。它與周圍的山峰看上去迥然不同,由南望去,峰頂垂直而下,有個巨大的冰槽,冰槽和橫向的岩層恰好構成了萬字符。萬字符在佛教中標誌著精神力量,象徵著佛法的永存,也代表著吉祥和護佑,這是岡仁波齊最著名的標誌。但很多時候人們看到的岡仁波齊,半座山都被白雲繚繞隱藏,藏族人認為,如果能看到峰頂,那就代表著有福氣。當第一縷Sunny灑在岡仁波齊,山峰逐漸變成金色,閃爍著奇異的光芒。這種光芒奪人眼目,非常震撼,讓人會不自覺停下腳步,抬頭仰望,敬拜叩首……

由於岡仁波齊外形像臺階,古代藏族便將這個臺階想象成是一架上下天界的梯子,或者視它為一條天繩,連線著天界和大地。所以只要圍繞岡仁波齊轉一圈,就可以洗盡一生的罪孽,轉十圈就可免下地獄,轉一百圈就可在今生成佛昇天。另外,由於釋迦牟尼誕生和涅槃都是在馬年,馬年轉山一圈,相當於其他年份的十三圈。因此每當藏曆馬年的時候,前來參加轉山的人數規模達到頂峰。

有句話說,山高人為峰。自古以來,岡仁波齊一直是朝聖者和探險家心目中的聖地,但時至今日,卻沒有人能夠登上這座神山。上世紀80年代,知名的義大利登山家萊因霍爾德·梅斯納爾,他是全世界第一個登頂了14座8000米山峰的人。當他在有機會攀登岡仁波齊時,了解了岡仁波齊的文化背景,出於對這座神山的敬畏,最終選擇放棄。作為藏族人心目中的第一神山,21世紀初,國家政府出於對這座神山的保護,出臺檔案,禁止任何人攀登岡仁波齊。這也是中國目前唯一一座禁止攀登的山峰。

說到攀登岡仁波齊,值得一提的是,傳說尊者米拉日巴在岡仁波齊講經時,與苯教徒納若奔瓊鬥法,他們選擇十五黃道吉日比賽登山,約定誰先到岡仁波齊峰頂,誰便為神山之主。結果是尊者米拉日巴率先登頂。據說納若奔瓊落敗後就向尊者米拉日巴求得一塊修行地,現在岡仁波齊神山東南側的苯日神山,便是苯教的發源地之一,也是苯教徒的修行聖地。

萬物皆有靈,而神山因為其特殊的文化背景,受到了特別的敬畏和崇拜。在藏區,每個藏族人一生最大的心願,就是去大昭寺拜見覺沃佛,再者就是去岡仁波齊轉山,在神山腳下留下自己虔誠的腳印。那些內心堅定的朝聖者們,無論是佛教徒還是印度教信奉者,或者是逆向而行的苯教徒,都向神山岡仁波齊傾注了最真的祈願。

印度教-溼婆大神

印度教認為岡仁波齊是溼婆神的修行居所。

但讓人遺憾的是,一直到現在還是會有人說:“藏族人的這種轉山習俗,太傻太迷信。”他們很想不通為什麼藏族人寧願將所有的財產都捐給寺廟,在車來車往的國道冒著生命危險,磕等身長頭,完了一路乞討回家的行為。因此在很多人眼裡,藏族人更是“無法理解”和“落後愚昧”的代名詞,但就跟我在以前的節目中說過的一樣,在藏區,有些深奧的、常人難以理解的宗教信仰,在某些層面上,另外的文化和價值體系,已經沒有了資格對它進行評判,能做的就是最基本的尊重。

手舉過頭頂

你是否可以

傾聽見我的祈禱

……

即使拋開單純的宗教儀式,以及朝聖者的罪孽,到底能不能赦免,我們再談另說,但能肯定的是,轉山挑戰的是朝聖者極大的耐力,你甚至會發現,轉山的形式也正符合時下許多發達國家推崇備至的徒步野營探險,飽經雨雪風霜,心懷大愛和善意,親近大自然,既能鍛鍊筋骨,又能磨練意志,如果大家都能這麼理解,轉山尤為簡單。

雄偉的神山、平靜的聖湖、翻滾的經幡、風化的瑪尼石……這些都是我們在大藏區看得見的真實元素,但所有這一切的背後,是一縷縷善念和慈悲,堆砌的民族魂。讓我們學會放下自身的傲慢和驕縱,雙手舉過頭頂,俯下身軀,感受生命的輪迴。用最堅實的腳步,丈量內心的淨土,如此,我們才能更加勇敢善良,更加無私無畏……

文|扎西多傑

編輯|十二羅生門工作室

最新評論
  • 康明斯6bt發動機
  • 可惡!飛行員故意關閉發動機自殺,僅36秒,217人便全部命喪海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