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倫伯格在辭去波音公司CEO前,決定對”星際客機“進行一次測試。測試一旦成功,便意味著美國將能夠成功擺脫對俄羅斯運載火箭的依賴。那麼,美國重登月球的航天夢可以通過載人飛船來實現嗎?
有訊息顯示,“星際客機”在著名的航空海岸卡納維拉爾角,首次進行軌道試飛,發射15分鐘後順利與火箭分離,看似在往成功的方向發展。按照之前的設想,這次實驗可以將270斤裝置和補給運送至國際空間站,與此同時將帶回部分研究樣品。然而在發射1小時後,美國航天局宣佈,“星際客機”將不能成功與空間站對接,原因是提前耗用大量燃料而無法進入預定軌道,先前投入的1700億美元可能也將打水漂。
按理來說,美國科技實力排在世界首位,二戰時期就已經對航天工程進行研究,甚至研製出的航天運載器可以重複使用,並4次發射太空梭向國際空間站運送硬體和實驗艙……但隨著2011年太空梭退役後,美國在航空航天領域發展上的各種弊端也都紛紛暴露出來。
比如“星際客機”所搭載的運載火箭,由於在第二節中,美國所研製的人馬座火箭發動機點火失敗,才導致“星際客機”未能成功抵達國際空間站。由此可以看出,美國在航空航天領域中缺失關鍵性技術。除此之外,美國太空梭維護成本高、當年經驗豐富的航天發射技術遲滯等。現在,美國又因為資金不足導致大量航天人才流失,國際空間站也隨之將退役。長期這樣下去,美國在航空航天領域內的劣勢將可能導致太空話語權就此喪失。
雖然美國在航空航天領域內有著不少的不足,但我們並不能就此認為美國將來也無法成功。近幾年,美國也不斷從失敗中吸取教訓,美國航天局曾發表對航空航天領域內的年度總結,宇航員重返月球任務將會在2024年完成、月球可持續探索的目標會在2028年完成建立。其中包括:將被送往月球的移動機器人,對月球南極進行巡視並獲取冰樣本、在其他國家和公司的幫助下,推動2028年月球可持續探索計劃中的技術提升等等。
在未來,隨著世界各國對外太空資源的爭奪,中國通過對月球不斷的探索,必然也有著不小的競爭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