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知道能老老實實、舒舒服服待在家裡真的很幸運!
《面紗》
這部電影由美國導演約翰·卡蘭執導,改編自著名的英國作家毛姆的同名小說。據說,《面紗》是毛姆根據自己於1919—1920年遊歷中國的親身經歷創作而成的。
由於電影在原著基礎上做了較大改動,部分喪失了毛姆所要傳達的況味。小N決定儘量按照原著來複原這個故事。
小說講述了上世紀20年代一對年輕的英國夫婦來到中國鄉村生活的故事。
女主人公凱蒂是生活於倫敦名利場的一位富家小姐,她容貌嬌美,但精神空虛;她嚮往愛情,但愛慕虛榮,眼光極其挑剔。
待字閨中的她和現在很多適齡的中國青年男女一樣承受著父母的“逼婚”壓力。
後來凱蒂得知自己的妹妹和一個公爵訂婚了,性格高傲的凱蒂可不想落在妹妹後頭出嫁,於是她決定給自己的愛情來一次“歷險”。
匆匆嫁給了一個她根本瞧不上眼的醫生瓦爾特,並隨其來到了當時英國的殖民地——中國香港。
終於沒多久,凱蒂就因為受不了丈夫的刻板無趣,紅杏出牆了。
但又很快被丈夫捉姦,此時凱蒂一不做二不休索性攤牌,並提出離婚。瓦爾特表現得淡定,他沒有直接拒絕但也沒有接受,而是和凱蒂打了個賭。
賭約是這樣的:如果凱蒂能說服情人查理跟原配離婚之後娶她,那瓦爾特就立馬同意離婚。
反之,如果她的情人查理不準備離婚之後娶凱蒂,那麼凱蒂就得老老實實跟瓦爾特去貴州一個叫湄潭府的地方。
果然,自信滿滿的凱蒂被現實打臉,情夫根本沒想跟原配離婚,世紀一直在玩弄她。更可恨的是,情夫一點也不在意和同情凱蒂去瘟疫之地送死。
既然如此,凱蒂只能絕望地離開了香港。到了湄潭府之後,在家煩悶的凱蒂接到當地一個修道院院長的邀請,成了修道院的志願者,幫助病患和孤兒。
很長一頓時間,他們夫妻倆都在各自的崗位上為當地做貢獻,生活過得很充實。
慢慢地,凱蒂也漸漸忘記了老情人,她和丈夫的感情逐漸有了一定的改善,呈現出和解的趨勢。
直到有一天,凱蒂突然得知自己懷孕了。沒錯,懷的正是老情人的孩子,這回輪到瓦爾特幻滅了。
按照一個現代普通男人的邏輯,此時他大概要麼會歇斯底里地怒吼妻子,要麼巴不得馬上忙完工作趕緊離婚。
可是瓦爾特卻從此變得很沉默,更加努力投入工作,幾乎達到了廢寢忘食的地步。不幸的是,他因為感染了瘟疫一聲不響地死了。
看到這裡,大家也許會皺起眉頭:故事走向和自己想象的完全不一樣啊,瓦爾特就這麼死了?
說實話,這故事往後的發展還真不尋常,不尋常到幾乎令觀眾都摸不著頭腦了
在瓦爾特的葬禮上,凱蒂得知瓦爾特並非意外感染瘟疫,他是因為在實驗室裡拿自己做實驗。
這時候,凱蒂和大多數人一樣以為她的丈夫為了控制住疫情,所以甘願獻身。於是對瓦爾特的人格肅然起敬,決心痛改前非,不再過之前荒唐的生活了。
唉!話是這麼說,但回到香港之後,凱蒂再次和老情人重溫舊夢。
故事接著就進到了尾聲,到頭來凱蒂悔恨萬分,從香港失意而歸,回了英國老家。
要是各位讀過小說,可能會覺得結尾實在有點潦草,妻子出軌和懷孕的事兒沒商量明白呢,丈夫就死了。
女主角凱蒂就算不付出點代價,那也得在這段經歷裡大徹大悟、脫胎換骨不是?
在這一點上,小N表示同意。這小說之所以偉大,倒不在於故事的戲劇性和通過主角的成長昇華出來的主題,或許毛姆根本沒打算這麼做。
雖然說凱蒂是整個故事當之無愧的主角,但是這個人物是自由意志的奴隸,她的所有行為基本上沒有任何堅定的信仰和必須遵循的道德準則作指導。
在每一個當下,她靠情緒和感情驅動,雖然說後來她曾被瓦爾特的死打動,但最後還是沒經得住性的誘惑。
相較之下,她的丈夫瓦爾特就“文明”多了,雖然毛姆沒有明說,但在瓦爾特心裡,道德顯然是存在的,他的情緒和行為從來不會隨心所欲地釋放,他的意志也因心中的道德準則而更加堅定。
但是這麼來看待瓦爾特這個人物其實還停留在表面。
大家試想他當初為什麼非要帶妻子去瘟疫之地?顯然是出於報復。最後得知妻子懷孕,他為什麼自己一個人躲在實驗室拿自己做實驗呢?
這種傲慢不通過直接高高在上地指責妻子不忠和道德敗壞,而是通過把細菌注射在自己身上。
——我承受的痛苦越強烈,我的人Grand SantaFe高尚。因為我連本應該加之於你的痛苦都一併承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