鱟的身體由頭胸部、腹部和劍尾三部分組成,幼鱟沒有尾劍。鱟從拇指大小到成年要15年,雌鱟要蛻殼18次,雄性19次。鱟很特別,它有四隻眼睛,兩隻單眼,兩隻複眼,鱟的血是藍色的。
鱟雖又稱馬蹄蟹,但不是蟹,而與蠍、蜘蛛以及已絕滅的三葉蟲有親緣關係。鱟的祖先出現在地質歷史時期古生代的泥盆紀,當時恐龍尚未崛起,原始魚類剛剛問世,隨著時間的推移,與它同時代的動物或者進化、或者滅絕,而惟獨只有鱟從4 億多年前問世至今仍保留其原始而古老的相貌,所以鱟有“活化石”之稱。
鱟食性廣,以動物為主,經常以底棲和埋木本的小型甲殼動物、小型軟體動物、環節動物、星蟲、海豆芽等為食,有時也吃一些有機碎屑。如果是幼體鱟,食物以單胞藻、輪蟲、豐年蟲幼體、橈足類為主。如果是成體可以食蝦和小魚。
世界上現存的鱟為兩亞科三屬四種,北美洲東岸海域產的美洲鱟,屬美洲鱟亞科(Subfamily Limulinae),東南亞海域產的東方鱟、圓尾鱟、巨鱟均屬鱟亞科(Subfamily Tachypleinae)。
美洲鱟
美洲鱟主要分佈在墨西哥灣和北美洲東岸。主要的活動區域是特拉華灣,漂流的個體偶爾在歐洲發現。很多漁場也會養殖鱟作為海鮮對外銷售。它們可以生長至51釐米長。
三刺鱟(中國鱟)
圓尾鱟(Carcinoscorpius rotundicauda)
圓尾鱟(Carcinoscorpius rotundicauda),也常稱作馬蹄蟹及鱟,其形態已維持不變五億年,是在香港發現的三種鱟中,僅存的兩種之一(另一種為中國鱟),併成為世界自然基金會“海洋十寶”的其中一員。圓尾鱟是鱟的現存種類中個體最小的一種。圓尾鱟含有劇毒,切勿食用。
南方鱟
南方鱟,分佈於印度、越南、新加坡、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
圓尾鱟含有河豚毒素,而河豚毒素因主要存在於河豚體內而得名,純品為無色針狀晶體,在鹼和強酸性環境中易分解,但水煮、醃製及暴晒等傳統食品處理方法不能將其去除,只有在100℃下加熱7小時或200℃下加熱10分鐘、長期鹼處理才能去除。
河豚毒素髮病情況因食入量而定,潛伏期短,一般在10-45分鐘內出現症狀,有的在數小時後發病,病程迅速,初期有臉紅、頭痛等症狀,之後發生劇烈的腸道反應,之後出現感覺神經麻痺,嚴重者呼吸、心跳、血壓都會受到影響。致命性劑量會使患者在4-6小時內因呼吸衰竭死亡,致死最快可發生在出現症狀後10分鐘內。
中華鱟與圓尾鱟的區別
因為圓尾鱟有毒,所以大家在吃鱟的時候還是要認真分辨中華鱟和圓尾鱟的,上圖就是中華鱟和圓尾鱟的區別圖,從圖中可以看出最大的區別是:中華鱟的尾巴與鱟甲長度相當,而圓尾鱟的尾巴明顯比鱟甲長,而且中華鱟要比圓尾鱟的個頭大許多。
鱟要如何宰殺?
把鱟刷洗乾淨,把它翻過來用小刀把腳和嘴一併全部切出來,注意不要切到腸子,腸子的腥味很重,而且還有糞便。把腸子取出來,最好是扔掉,就一條腸子 不值得吃 腥味重,腸子容易找,腸子是黑色和肉容易分辨,必須把腸子清理乾淨。把尾巴切出來,也扔了,因為沒有肉,煮著也礙路,把第二節肢上面海綿軟體切扔了就是連著尾巴的那一塊肢體,不是不能吃,是口感不好,用大刀直接砍成一塊塊的,雌性 有蛋就砍大塊一些 防止煮的時候蛋會散掉。殺的時候血要到進容器裡,血的營養很高,血是藍色的含有很高的蛋白,煮出來的血是白色狀塊。
在世界部分國家包括國內某些地區有食用鱟的習慣,鱟的方法也各不同,有烤的,煲湯的,將鱟肉取出配其它菜色的,有很多人把鱟當做美味佳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