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恐龍是地球上的第一代霸主,統治地球有一億六千萬年之久。然而,在6500萬年前,恐龍卻突然消失滅絕,人們都認為是小行星撞擊地球導致的。後來,人們在素有“恐龍之鄉”的四川省自貢市中發現了大量的恐龍遺骸,一些學者也把這裡稱為“恐龍公墓”。
科學家們在自貢市中發現了許多恐龍化石,經檢測發現多數埋藏於侏羅紀時代的灰綠色砂岩之中,因為恐龍種類豐富,且化石儲存的非常完整,受到了全世界的注目,也成為了世界上已知規模最大的恐龍墓葬群。因為曝光度太高,人們開始對自貢市這個地區集體出現“恐龍公墓”產生了疑問,科學家們經過多年的研究,提出了兩種比較認可的說法。
1、原地埋葬說
科學家們認為在侏羅紀時期,自貢市的草木旺盛、河流眾多,加上氣候適宜,是恐龍的最佳棲息地,因此,很多恐龍都慕名前來這片地區生存。然而,舒適的環境中卻隱藏著巨大的危險,該地區曾生長著含有高濃度砷的水草,而恐龍在食取了這些水草後會中毒死去,並且被沙質淺灘所掩埋
這一說法也有很多科學家提出了質疑,因為誰也無法確定當時該地區含砷植物的數量有多少?而恐龍要攝取多少才能導致死亡?這裡面存在著許多不確定因素
2、異地埋葬說
異地埋葬說是比較能說服福斯的,從自貢區採集的上百具恐龍化石來看,較完整的只有30多具。如果說是原地埋葬的話,按理說大部分的恐龍化石應該都是完整的。
而且科學家們還發現,在地表層上的恐龍化石大多數是凌亂擺放的,甚至還有破碎的跡象,很明顯是在搬運過程中導致的。即使在岩層的下部,也能看到一些恐龍化石被搬運摩擦的痕跡。而這些搬運來的恐龍軀體,就形成了“恐龍公墓”。
不同的恐龍對於生活環境的要求也不同,我們都知道,天上飛的翼龍往往選擇在水草旺盛的湖泊中飛行,性情溫和的蜥腳龍則成群結隊生活在平原間,而善於奔跑的鳥腳龍則生活在地勢較高的樹林中。然而自貢地區在侏羅紀時期並不具備這些地貌特徵,但依然有種類繁多的恐龍化石,能夠形成“恐龍公墓”,成為了世界的不解之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