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其它>

2014年,馬來西亞航空公司的航班MH370在飛行途中突然與地面失聯。飛機的不知所蹤引發了軒然大波,也留下了迄今為止人類航空史上最大的謎團。

6年已過,馬航MH370依然下落不明,機上乘客已無生還的可能。但是,仍有很多組織和個人在進行著調查,勢要找到答案。

不久前,美國國家地理頻道推出了紀錄片《尋找馬航MH370》,詳細講述了調查團隊在MH370的搜尋過程中所嘗試採用的各種方法和新技術,儘可能地還原了MH370的失事過程。

2014年3月8日,馬航MH370自吉隆坡起飛,預計6小時後,它將會抵達北京。

然而,當航班飛到越南上空時,這架載有239名乘客的波音777在雷達系統中突然消失了,沒有留下呼救訊號。

MH370的無故失蹤,讓上百個家庭支離破碎,也引起了全世界的關注。

​面對質疑和挑戰,馬來西亞政府緊急開展了搜救行動。

第一個線索來自於雷達監測。

民用空管雷達只監測到了航班飛往越南以前的航線,但馬來西亞的軍用雷達卻記錄下了更加全面的資料。

結果顯示,MH370折返飛越了馬來半島,然後向西北方向飛去,在蘇門答臘再次消失。飛機變換了航線,卻未向空管彙報,這非常蹊蹺。

另一個重要線索,來自衛星。

MH370從雷達上消失後,仍在與印度洋上空的一顆衛星定期交換訊號。

訊號分析顯示,MH370向西北方向飛行後,又向南方繼續飛行了6個小時。

根據衛星訊號、航班模型和假設,調查人員計算出飛機的最終墜落於南印度洋中的一片區域。22架飛機和19艘船迅速投入了海面搜尋,希望找到漂浮的飛機殘骸。

然而,這個區域的面積實在太大,總面積超過120萬平方公里。在這一海域裡搜尋MH370無異於大海撈針。

超過兩週的搜尋一無所獲。

黑匣子成為了調查人員的下一個突破口。

MH370的兩個黑匣子都有水下定位信標,其發出的訊號能傳播2000米,探測到訊號就能找到黑匣子。

科廷大學的水下監聽網路監測到了一個特殊訊號,這個訊號被檢測到的時間與MH370與衛星失聯的時間非常接近。

此外,禁止核試驗條約組織運營的監聽站也探測到了這個訊號,監聽站擁有三個水聽器,可以精確地辨別接收到訊號的方向和距離。

結果卻再次讓人失望了。

經過分析,這個訊號距離MH370的墜落區域很遠,很可能只是來自於一次地質運動。

調查團隊只得再一次改變搜尋方法。

他們選擇使用拖曳式聲吶搜尋海床,尋找散落在海床上的飛機殘骸。

但是,這一方法面臨著兩個難題:

第一個難題,沒有關於這一片海域的海床圖。

拖曳式聲吶在工作時距離海底很近,因此需要事先得知海底地形才能避免碰撞,可是南印度洋的這一片海域還沒有過細緻地勘探。

物理學家沃爾特·史密斯提出了用衛星來測繪海底地形。

聽上去有些不可思議,難道衛星還可以看到海底影象嗎?當然不能,衛星只是用於觀測海面的高度變化。

但是,海底山脈自身會產生引力,周圍水體會向山脈聚集,衛星觀測到海面產生的變化,就能製作出基本的海床圖,幫助識別海底的險峻地貌。

利用這一巧妙的方法,就可以大致描繪出印度洋的海底地貌。

第二個難題,需要縮小搜尋範圍,否則探索工作還是會陷入大海撈針的困境。

MH370與衛星的最後一次通訊資料顯示,墜海前飛機的飛行高度驟減,這說明飛機是因燃油耗盡而墜入海中。

波音工程師通過模擬,復原了飛機墜毀前幾分鐘的飛行狀態。

飛機的右引擎和左引擎先後熄火,失去了動力的MH370開始螺旋墜落。因為衝擊力非常大,飛機入水時被撞成了碎片。

通過模擬飛機墜毀前的飛行軌跡,飛機的墜落範圍也被縮小到了6萬平方公里。

解決了這兩大難題後,探測團隊就可以利用水下掃描技術,在深海中拖拽著裝置來掃描海床,來搜尋海底的人造物體。

不久,調查組就發現了一個海底殘骸帶。調查組部署了無人潛航器,通過感測器進行視覺檢視,判斷這些海底殘骸是否來自於MH370。

利用視覺感測器獲取的資料,技術人員可以模擬“抽乾”這片海域的海水,讓海底的物體一覽無餘。

這項“黑科技”的解析度相當驚人,甚至能在海底發現煤塊一樣大小的物體。

可惜,結果還是令人失望了。

經過15個月的努力,調查組搜尋了6萬平方公里的海床,卻仍沒有發現MH370的殘骸。

就在搜尋陷入瓶頸之際,一個重磅線索帶來了新的希望。

2015年7月,有人在法屬留尼汪島的海灘上發現了一塊金屬板,看上去是飛機上的部件。

波音公司隨後確認,這塊金屬上的序號確實是來自於MH370的襟副翼。

受此啟發,一些搜尋者開始沿著海岸線尋找飛機殘骸。

不久,莫三鼻克海岸上一塊印有“NO STEP”的三角形殘骸被發現,同樣來自於MH370。

此後,近30塊來自MH370的殘骸相繼被發現。

這些殘骸都有一個共同點,它們都被發現於印度洋西側的海岸上,而印度洋東側的澳洲海岸上並沒有飛機殘骸。

這說明飛機墜海處的洋流是向非洲運動的。

2017年,海洋學家戴維·格里芬找了一塊和MH370“同款”的副襟翼殘片,通過實驗,他得到了了這塊副襟翼殘片在海洋中漂流軌跡的特點。

藉此,格里芬成功復現了MH370墜毀後,殘片跨越大洋的漂流軌跡。

格里芬發現,原來的搜尋區域中只有一處同時符合殘片漂流模型和洋流運動的特點,位於南緯35°,而這裡還並沒有被搜尋過。

更加激動人心的是,早在MH370消失15天后,一顆法國軍用衛星也曾在南緯35度發現了疑似人造碎片的影象。

看來MH370的真相即將被揭開。

此時,馬來西亞政府已經叫停了MH370的官方搜尋,取而代之的是海洋無限公司的私人搜尋服務。

海洋無限公司派出了8臺無人潛航器,搜尋格里芬指出的位於南緯35°的那片海域,搜尋面積達到了3500平方公里。

令人沮喪的是,依然沒有任何發現。

2018年5月,馬來西亞政府宣佈不再支援新的搜尋。

為了找尋失蹤的239人,4年來的搜尋面積已經超過了24萬平方公里,對MH370的搜尋也成為了航空史上規模最大,費用最高的搜尋工作。

雖然MH370的失事地點和失事原因依然是個謎,但搜尋過程中積累的技術和資料對未來的搜尋工作卻是無價的,調查和科研人員對真相的不懈追求也令人敬佩。

MH370不會永遠沉在海底,相信總會有一天,真相將會伴隨著MH370一起浮出水面。

  • 康明斯6bt發動機
  • 民間隕石之玻璃隕石,你的寶貝上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