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其它>

3月18日,一個由海洋科學家組成的國際團隊在《公共科學圖書館·綜合》雜誌上公佈了他們的新發現:兩個罕見的六鰓鋸鯊新物種——Pliotrema kajae和Pliotrema annae。科學家們在對馬拉加西和桑給巴爾海岸的小型漁業進行調查時發現了它們。

顧名思義,鋸鯊是一種以鋸齒狀的口鼻部聞名的鯊魚,主要生活在(以西太平洋為中心)的三大海洋的溫帶水域。由於商業捕撈,其數量在過去幾十年裡有所下降。

鋸鯊的體長可達1.5米左右,有一個長長的吻部,邊緣具有大小不一(較小的牙齒插入較大的牙齒之間)的鋒利牙齒。它們還有一對獨特的觸鬚,位於嘴周圍的鼻須狀感覺器官的中央,用於探測獵物。儘管鋸鯊和鋸鰩在外貌上有相似之處,但還是可以通過幾個方面進行辨別:鋸鰩體型較大,沒有觸鬚,而且它們的鰓位於身體的底部(就像典型的鰩魚一樣)。

鋸鯊是食肉動物,以魚、甲殼類動物和烏賊為食。它們會通過快速移動的吻部從一邊到另一邊把獵物切成便於吞嚥的細塊。P. kajae和P. annae均和此前唯一已知的六鰓鋸鯊Pliotrema warreni不同,前兩者的觸鬚位於鋸尖到嘴部大約一半的地方,後者的觸鬚則更接近嘴部。

“六鰓鋸鯊真的很特別,要知道,大多數鋸鯊每邊都有隻五個鰓裂。一次性發現兩種新的六鰓鋸鯊著實是件令人興奮的事情。” 論文的第一作者、漢堡依拉絲莫布蘭奇研究實驗室的Simon Weigmann博士解釋說,“我們對西印度洋的鋸鯊所知甚少,然而考慮到這兩個新物種的分佈深度,不難推測出它們很可能會受到捕魚作業的影響。在這種假設的基礎上,綜合其有限的分佈範圍和罕見性,我們擔心這兩種鋸鯊會很容易受到過度捕撈的傷害,數量繼續減少。”“對P. annae來說尤其如此,因為它很罕見,已知的活動範圍又很小,而且只在20至35米深的淺水中出現。”

論文的共同作者Andrew Temple博士說:“去年我們的團隊就曾指出,在西南印度洋中捕獲的鯊鰩類數量被低估了,因此迫切需要在全球範圍內擴大努力,以評估漁業對這些脆弱物種的影響。新發現則再次證實了西印度洋在鯊魚和鰩類生物多樣性方面的重要性,但同時也說明了我們還有多少是未知的。”

論文的作者之一,同時也是紐卡斯爾海洋巨型動物實驗室的負責人Per Berggren博士補充道:“這個專案也證明了科學家與當地社群合作的價值。如果沒有漁民的幫助,我們就不會發現這些動物。他們對環境的了解是無與倫比的,我們的使命是幫助他們保護賴以生存的海洋動物和生態系統。”

期刊編號: 1932-6203

原文連結:https://phys.org/news/2020-03-brand-sharks-doo.html

最新評論
  • 康明斯6bt發動機
  • 恐龍的小短手用來幹嘛的?科學家給出答案,讓人意想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