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其它>

3月19日,Historical Biology(歷史生物學)線上發表了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汪筱林團隊和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合作研究成果:首次利用CT掃描棘鼻青島龍奇特的頭飾內部結構並進行了重建。

以前棘鼻青島龍被譽為恐龍界的“獨角獸”

“青島龍”名字由來

恐龍通常以它們的外觀或特徵命名,比如,霸王龍,鐮刀龍,食肉牛龍等;有時也是根據發現恐龍的科學家、發現地點或神話動物來命名,比如,阿根廷龍、汝陽龍、泰坦巨龍等。

現在恐龍的名字更加多元化,因為世界各地都在進行化石挖掘,每年有近50種新的恐龍被命名,根據外觀,地點這些可能不能滿足給更多的恐龍命名,所以,也會根據地方方言命名,比如中國發現的寐龍(Mei Long),意為“酣睡的龍”,取這個名字的原因是因為,發現這種恐龍化石時,它正保持的睡眠姿勢。

第一次聽到“青島龍”這個名字時,大部分人會認為這是隻在青島發現的恐龍,其實不然,青島龍是在青島附近的萊陽市金剛口村西溝發現的。按理說,這種恐龍可能更應該叫“萊陽龍”。那為什麼會被命名為“青島龍”呢?

其實,當時楊鍾健教授帶領的團隊,將發掘的大本營設在青島,它們把萊陽發掘出來的恐龍化石,帶到青島做進一步的研究,並且展覽也放在青島,諸多因素使楊鍾健教授最終將這一恐龍命名為“青島龍”。由於這個恐龍頭上有棘鼻狀的頂飾,所以種名為棘鼻青島龍(Tsintaosaurus spinorhinus)。

新中國第一恐龍

棘鼻青島龍發現於1951年,是新中國成立以來,首次發現的完整的恐龍化石。該化石埋藏於白堊紀晚期地層中,身長為6.62米,身高4.9米,體重大約6-7噸。

棘鼻青島龍屬於鳥腳類恐龍中鴨嘴龍科,鴨嘴龍科典型特點是,嘴巴扁平似鴨嘴。棘鼻青島龍除了具有鴨嘴龍的特點之外,還有一個最為顯著的特徵,頭上有一個棒狀的鼻骨,向前上方伸展,看著很像“獨角獸”,也是根據這一頭飾特點,楊鍾健教授在1958年著的《山東萊陽恐龍化石》的書中,將其歸為賴氏龍亞科。

與眾不同的“獨角獸”

其實將棘鼻青島龍歸為賴氏龍亞科是很受爭議的,因為,鴨嘴龍類分為賴氏龍亞科和櫛龍亞科兩類,這兩類最大的區別是,有沒有頭飾。賴氏龍亞科的頭飾均由前上頜骨和鼻骨共同圍成中空的鼻腔,並向後上方伸展,形成較大的像頭盔狀或冠狀的頭飾;而櫛龍亞科大部分沒有頭飾,少部分具較小的實心頭飾,主要由鼻骨構成,向後上方伸展。很顯然,棘鼻青島龍這種向前方延伸的頭飾,與兩者均不相同,另外,頭飾是否為空心也是其兩個亞種的區別之一。那麼棘鼻青島龍的頭飾是否非空心呢?

古生物學家對棘鼻青島龍奇特的頭飾一隻很感興趣,對其作用也提出很多的猜測,有人認為它可能是中空的用來發出聲音。當然還有人質疑它是不是放錯位置了,是其它部位的骨骼,但是發現的另一具青島龍化石也是具有這樣的結構,所以基本能排除這種可能。

對於這種疑惑, 在2013年,Prieto-Márquez和Wagner對棘鼻青島龍的頭飾進行了重新研究,認為棘鼻青島龍具有賴氏龍亞科典型的由鼻骨和前上頜骨共同構成的向後上方延伸的空心頭飾,但由於鼻骨狹小不適於氣流通過,鼻骨腹側並沒有氣流出口與顱內相通,因此對於這一棒狀鼻骨是否為空心結構仍有疑問。

棘鼻青島龍頭骨復原圖|來自2013年Prieto-Márquez和Wagner文章

“獨角”變“頭冠”

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之上,汪筱林研究團隊重點首次對棘鼻青島龍向前上方伸展的鼻骨進行了CT掃描和三維重建,在無損狀況下對鼻骨內部結構進行重新觀察和研究。

CT掃描的結果顯示,棘鼻青島龍鼻骨內部不是中空的管狀結構,而是實心的類似“三明治”結構,即鼻骨內部由中部條帶狀的高密度部分和兩側的低密度部分構成。中部密度較高部分是由於鼻骨癒合用以加強對頭飾的支撐作用。CT掃描和外部形態觀察均顯示棘鼻青島龍棒狀鼻骨有多處斷裂,尤其是鼻骨棒狀部分根部的斷裂最為嚴重,中間充填石膏修補,如將石膏去除骨骼斷裂面重新拼合復原,則鼻骨更向前傾。

棘鼻青島龍鼻骨CT掃描圖|圖片來自論文

圖注:鼻骨內部實心的類似“三明治”結構以黑色虛線標出

所以,此次的研究結果更傾向於楊鍾健最初描述的鼻骨向前傾斜,而不是Prieto-Márquez和Wagner認為的鼻骨後傾。在綜合前人研究的基礎上,對棘鼻青島龍的頭飾進行了重新復原重建,認為棘鼻青島龍鼻骨內部雖為實心結構,但其與上頜骨共同組成了比目前正型標本所顯示的更大的向前上方伸展的中空頭飾,與典型的賴氏龍亞科向後上方伸展的頭飾不同。 也就意味著,這個“獨角獸”的角變成了一頂更大的頭冠。

圖片:網路(侵刪)

最新評論
  • 康明斯6bt發動機
  • 1克600萬美元,這個硬度是鑽石40倍的物質是建造飛船的最好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