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其它>

看過一部這樣的電影電影名字叫《幸福來敲門》,扮演父親的演員威爾史密斯對自己的孩子說過這麼一句話 “Don't ever let somebody tell you you can't do something, not even me”,這句話的字面意思是不要讓任何人說你不行,包括作為你父親的我也同樣不行。

不要讓任何人說你不行,包括作為你父親的我也同樣不行

這個片段是在生活中已經碰壁過很多次的父親威爾斯密斯正在看著他同樣遭遇的兒子,直接說出的不肯定的話。當然他現在這樣的態度一定是帶著情緒的,發生了這件事情之後作為父親的他,是做了相當深刻的反思的。因為當時所處的環境才會讓作為父親的他說出那樣的話。

現在也有一大部分父母是這個樣子,當孩子表達自己的想法或是意見的時候。父母可能還沒聽完直接就給出的是否定的答案。因為父母已經經歷了相當的多,被現實生活不斷打擊的父母們只覺得孩子的想法天真可笑又幼稚。

不能對孩子說:你不行、你不能成功

就像電影《當幸福來敲門》中的父親威爾史密斯一樣,直接選擇用自己的失敗經驗告訴孩子:你不行、你不能成功,最後的結果就是孩子真的失敗了,這時候父母就會用過來人的語氣告訴自己的孩子:我都和你說了你不信,看吧,現在相信了嗎?

習慣性的否定自己孩子的父母不在少數,當然在這樣的教育環境下孩子就像是他們口中所說的那樣:平庸、平凡、相當的不起眼,甚至還會抱著看傻瓜的心態去評判那些“望女成鳳、望子成龍”的父母。

“如果你有夢想的話,就要去捍衛它。那些一事無成的人想告訴你,你也成不了大器。如果你有理想的話,就要去努力實現,就這樣。”——《當幸福來敲門》這段話也是來自電影扮演父親的威爾史密斯,他用自己的方式告訴自己的兒子,不管是貧窮富貴有夢想不是一件可以被嘲笑的事情。誰都不可以否定你,包括你自己,自己想要的目標努力的去實現去追逐就可以了。

其實這樣的話,對於孩子來說是十分有益的,它彷彿在給孩子創造一種環境,這種環境裡孩子不斷的自我認可和提升自己的價值與意義。在這種環境中長大的孩子會越來越堅強和勇敢也會更加優秀。其實這樣的環境有一個名詞那就是“抱持性環境”。

“抱持性環境”其實是著名的心理學教授、學者溫尼科特指出的一個理論。

給予支援或者是理解

這一個理論具體指的是:人在情感或者是面臨的問題遇到挫折或者是困難的時候,如果這個時候周圍的壞境以及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給予支援或者是理解。

以及可以真切的感受到周圍人的寬待或者是細心關懷的時候,心態因為積極正確的調整,及時從錯誤的情緒中走出來,內心和心理會受到外界環境的不斷支援從而得到成長,這樣的環境就是所謂的“抱持性環境”。其實,這樣的理論平常可以運用在家庭環境或者是親子關係情感支援中。父母或者是家人給孩子創造一個這樣的環境,讓他們明白這是一個溫暖的港灣,他們的自我認同感和價值感就會大幅度的得到提升。要求家長給孩子創造一個“抱持性環境”,而不是經常性的否定孩子的原因是什麼?

孩子們從出生那一刻彷彿就他上了比賽的賽場上,不管結局是什麼結果,無法拒絕都會在每個人身上進行。那麼有人問父母在這樣的比賽中是怎樣一個角色,其實百分八九十的父母都是孩子賽場上的“關卡”

領著孩子去參加一個少兒滑板比賽

前兩天,領著孩子去參加一個少兒滑板比賽,參賽的選手全都是不到六歲的小朋友們,但是看陪同的家長的陣勢就知道家長們相當看重比賽。

在比賽開始幾分鐘後,一個小孩子突然失誤了不小心腳下一滑,摔倒了。孩子就沒站起來,趴在那裡哭,原本以為家長過去會好好安慰孩子,沒想到的是孩子媽媽說:“我都不嫌丟人,你還哭,閉嘴!”其實,孩子在很多人面前摔倒了最想的得到的就是父母的安慰和支援,讓孩子鼓起信心,但是孩子家長表現的卻是大相徑庭反而說孩子“丟人”。

媽媽的話就等於把孩子之前的努力全部否定了,孩子家長的話對孩子來說就彷彿是“傷口上撒鹽”。

從那之後和這位家長相熟的家長說,那個孩子和家長自從那次以後再也沒開過賽場和鍛鍊了,很久沒看見了。

孩子受到挫折的時候,父母的反應不是支援鼓勵孩子繼續下去而是直接否定孩子的努力,其實不代表這樣的父母不愛孩子,而是因為父母習慣性地認為這是孩子不努力的結果,更是因為孩子沒有實力的原因。

當孩子尋求安慰的時候,家長直接認為孩子這樣的表現是軟弱的話,或者是家長給孩子的是否定的答案。不僅會讓孩子逐漸喪失信心還會打擊孩子的原本的自尊心,在這樣的環境中孩子的內心只會越來越脆弱和不堅強。甚至變得更加自卑,覺得大家都看不起他,將來畏懼的東西逐漸增加,做事情變得縮手縮腳。

一部分家長說的“丟人”“沒出息”的孩子,他們會因為這些詞語的籠蓋,漸漸地失去原本身上的Sunny,心靈也愈發的脆弱。

而“抱持性環境”的大前提就是家長可以及時的積極地迴應自己的孩子而不是僅僅選擇在孩子遇到困難,或者是孩子對人生抱有困惑的態度這些時候,父母給孩子可以解開謎團,讓孩子不再困惑。也不是說讓父母直接把答案給自己的孩子,而是給孩子一個鼓勵的眼神或者是一句肯定的話。不要選擇冷漠的對待孩子的遭遇。

這樣的做法會讓孩子感覺得到自己受到了尊重,不會感覺沒人重視自己,也會讓自己的信心得到提升。得到認可之後動力更足,孩子自己也會更有幹勁,性格也會鍛鍊的更加堅韌。

上文中的女孩兒就是很好的例子,因為如果一個人的自信心沒有遭受到特別大的打擊的話,這個人是絕對不會對某件事直接產生恐懼感的,從而無法再堅持這項事情或者是運動。

大部分時候並不是因為自己的自身條件不夠優秀,是因為旁邊人的旁敲側擊說你不行,才讓很多人逐漸失去夢想,喪失信心,放棄了自己本來追逐的事情。

這個時候作為父母的如果可以及時給孩子創造一個“抱持性環境”,小孩子的自我認可度和本身的價值沒受到貶低的時候,不僅不會出現問題甚至還有可能得到相應的提升。孩子的潛力是巨大的就是因為孩子對自己的認知沒有那麼清晰所以,才會很多事情做不好。

要明白的是如果家長一旦給孩子的是不認可或者直接否定的話。孩子第一時間對自己也是否定和不認可,對自己的認知越來越模糊和不清晰。

孩子就會不斷的自己貶低自己,不認可自己。但是相反如果家長給予孩子的是支援和認可,讓孩子勇敢的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孩子的動手能力不僅會增強還會不斷地建立起一個正確的自我認可的觀念。

這時候,又有很多父母說了,別人家的孩子總是樣樣優秀,為什麼自己家的孩子連做事的時候最起碼的信心都沒有呢?因為你在無形之中時時刻刻都在否定你的孩子,孩子的自我認可和認知早已被摧毀,自尊心和信心早已被磨滅了,孩子還怎樣自己及認可自己呢?那幾乎是不可能的。

著名心理學家班杜拉在他的書《社會學習原理》這麼寫:作為孩子,就是通過各種各樣的生活環境來不斷地學習各種各樣的生活技巧、自然界知識以及對自己和他人的認知。

以上的這些作為孩子學習的榜樣,包括孩子們可以直接或者是間接的接觸到的一切事物的來源。家庭成員、朋友、同學、社會生活環境都是其中的影響因素。

因此,家長給孩子創造的條件和環境是會在無形之中帶給孩子力量的,這就是上文中所說的“抱持性環境”被建立的價值所在的點。

被父母指責

一、父母需要給孩子一個向上的情感支援

當孩子正在面臨挫折或者是困難以及特殊的挑戰的時候,做父母的要給孩子塑造一個積極向上的感情支援和認可,雖然孩子想要達到的目標做父母的可能沒辦法幫著孩子實現但是仍然可以選擇在精神上給予孩子相應的鼓勵,這個時候孩子就不會覺得沒人支援他了。

其實這也是支援孩子克服眼前的困境和麵臨挫折的一個要素,是完全正常並且積極的情感方面的支援和認可。父母千萬不要覺得這種支援無可厚非,很多時候正是由於家長在情感上正面的支援和鼓勵,孩子才越來越自信。

二、父母千萬不要否定孩子的努力

當孩子面臨挫折或是困難的時候,家長的否定會讓孩子喪失信心。嘲笑孩子的想法或是目標也是一樣的道理。儘管孩子的有些想法不可以盲目的認可但也儘量不要毫不留情的否定孩子的努力。

現在的孩子很少有可以自信勇敢地說出自己的夢想,以至於在這樣的大環境中對於自己的表達方面更是因為害羞而無法開口,但是這樣的孩子大部分的時候會自己默默的努力。

在這種時候,家長要做的不是去否定孩子,因為這個時候父母的態度會決定孩子將來的發展方向。

三、父母要做一名合格的傾聽者,試著傾聽孩子

想要成為更加優秀的父母和教育榜樣,最大的一點就是學會傾聽孩子的意見。孩子們也是獨立的個體也有自己的想法和看法,孩子也會有訴求表達出來的需要,家長學會傾聽也是在尊重自己的孩子。

當孩子遇到困難或者是問題的時候,家長要先聽聽孩子怎麼說,孩子想表達什麼。比起先入為主的表達自己的意見,聽孩子說之後和孩子溝通會更加有效。其實這樣才對孩子來說才是最大的安慰和支援。

四、父母孩子積極正面的建議或是指導

其實,在很多孩子的眼中父母其實不僅僅是父母,更多的時候像是自己生命中的一個人生指導師,父母及時和正確的給孩子提出意見對孩子來說十分重要,同樣的給孩子積極正確的建議和指引,從而讓孩子得到更正確的人生方向也同樣的重要。但是這並不是說讓父母把自己的所有想法和自己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強加在孩子身上,而是真正地站在孩子的角度考慮問題,給孩子一些可靠的並且可以做到的建議和意見。

孩子彷彿是一張可以反射各種顏色的白紙,五顏六色你給孩子看到什麼顏色,孩子就會反射什麼顏色。如果家長只是一味地把自己的夢想或者是想法強加在孩子身上,那麼孩子將來一定不會更加自信和勇敢,無法成為一個有主見的人。

做父母的一定要給孩子創造一個“抱持性環境”,孩子才會越來越優秀,性格堅韌又向上。

  • 康明斯6bt發動機
  • 撿錢的機會即將出現,你準備好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