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其它>

美國發現白堊紀猛龍,祖先來自遙遠亞洲

伶盜龍(俗稱迅猛龍)是非常著名的肉食性恐龍,最近古生物學家在美國南部發現了伶盜龍的近親,它的祖先來自於大洋彼岸的亞洲。

聖胡安遺骨

聖胡安盆地位於美國西南部,地跨科羅拉多州和新墨西哥州,形成於白堊紀的拉臘米造山運動。正是由於形成於白堊紀時期,聖胡安盆地儲存了白堊紀時期的沉積,這就是白楊山組(Ojo Alamo Formation)地層。

白楊山組地層儲存了大量的古生物化石,特別是在新墨西哥州境內。2008年,古生物學家羅伯特·蘇利文(Robert M. Sullivan)等人在白楊山組地層中發現了一些零散的恐龍化石,2009年又進行了後續發掘。

2011年,在科學文獻中首次描述了提到了白楊山組的化石發現。2015年和2016年,又有了更多發現。2020年,古生物學家在《科學報告》(Scientific Reports)雜誌上發表了一篇名為《來自白堊紀末期新墨西哥州新馳龍類恐龍及馳龍類生物多樣性分析》(New Dromaeosaurid Dinosaur (Theropoda, Dromaeosauridae) from New Mexico and Biodiversity of Dromaeosaurids at the end of the Cretaceous)的論文,將這種恐龍命名為納瓦霍猛龍(Dineobellator)。

納瓦霍猛龍的屬名來自於印第安納瓦霍語中的“Diné”(意為“納瓦霍”)及拉丁語中的“bellator”(意為“勇士”),屬名正是來自於化石發現地居住的納瓦霍人,不過我們對於納瓦霍人了解更多來自於電影《風語者》。納瓦霍猛龍的模式種名為西南納瓦霍盜龍(Dineobellator notohesperus),模式種名“notohesperus”來自拉丁語,意為“西南”,因為發現化石的聖胡安盆地位於美國西南部。

敏捷的殺手

納瓦霍猛龍屬於著名的馳龍類,與著名的伶盜龍、恐爪龍、猶他盜龍等是一個家族的。化石顯示納瓦霍盜龍的體長超過3米,身高不足1米,體重在18至22千克之間。

納瓦霍猛龍長著一個大大的腦袋,在腦袋兩邊有一雙大眼睛。在納瓦霍猛龍的嘴中長有兩排鋒利的牙齒,這是其獵殺的主要武器。由於下頜骨較為粗壯,表明納瓦霍猛龍有很強的咬合力。

納瓦霍猛龍的腦袋後面是較長而且靈活的脖子,之後是強壯的身體和細長而且韌性十足的尾巴。納瓦霍猛龍的四肢健壯,前爪有三指,能夠靈活抓握,後肢長而有力,能夠快速奔跑。像其他馳龍類一樣,納瓦霍猛龍後肢第二趾高高翹起,是獵殺的利器。當納瓦霍猛龍捕獵的時候,會用腳上的大爪子進行刺殺。

儘管發現的化石非常有限,但是在尺骨上卻保留了羽莖瘤,這是附著羽毛的證據,也證明了納瓦霍猛龍是長有羽毛的,外貌看上去毛茸茸的,就像是一隻能夠快速奔跑的大鳥。

活在大滅絕之前

發現納瓦霍猛龍化石的白楊山組地層地質年代橫跨白堊紀至古近紀,距今6900萬年前至6400萬年前,而納瓦霍猛龍生存於距今6700萬年前。

除了納瓦霍猛龍,白楊山組地層中還發現了大量的其他恐龍,包括有屬於竊蛋龍類的白楊山盜龍(Ojoraptorsaurus)、似鳥龍類、傷齒龍類、暴龍類;屬於甲龍類的雕齒甲龍(Glyptodontopelta);角龍類的白楊山角龍(Ojoceratops)、牛角龍(Torosaurus);蜥腳類的阿拉摩龍(Alamosaurus)及鴨嘴龍類。

根據目前白楊山組的化石發現能夠重建白堊紀晚期的陸地生態系統,表明當時的環境是溫暖潮溼的熱帶。納瓦霍猛龍是食物鏈中的小型掠食者,同時也是凶猛的殺手,在其如同鐮刀般的第二趾爪上儲存有圓形鑿凹,這很可能是與同類或者其他肉食性恐龍搏鬥時留下的。

根據系統發育分析,古生物學家認為納瓦霍猛龍屬於伶盜龍亞科,而這個亞科的主要成員分佈在亞洲,證明了納瓦霍猛龍的祖先是從亞洲經過陸橋進入北美洲的,而不是北美洲的土著馳龍類。

作為一個新發現的馳龍類,納瓦霍猛龍也表現出了許多獨一無二的特徵,其中就包括了尾巴根部椎骨的內向彎曲,這一結構可以增加運動的敏捷性,有利於追捕小型獵物。納瓦霍猛龍不僅豐富了白楊山組地層中馳龍類的發現,而且還證明在在大滅絕發生之前,恐龍的演化和分化依然在繼續。

參考資料:

1.Jasinski, S. E.; Sullivan, R. M.; Dodson, P. (2020). "New Dromaeosaurid Dinosaur (Theropoda, Dromaeosauridae) from New Mexico and Biodiversity of Dromaeosaurids at the end of the Cretaceous". Scientific Reports. 10 (1). doi:10.1038/s41598-020-61480-7. ISSN 2045-2322. CC-BY icon.svg Material was copied from this source, which is available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2.Jasinski, S. E.; Sullivan, R. M.; Lucas, S. G. (2011). "Taxonomic composition of the Alamo Wash local fauna from the Upper Cretaceous Ojo Alamo Formation (Naashoibito Member) San Juan Basin, New Mexico". New Mexico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 and Science. 53.

圖片 / 網路(侵刪)

  • 康明斯6bt發動機
  • 九陽徐楠:運營數字化、直播內容化、導購IP化是未來直播電商三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