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蠶吐絲,流水行地,以形寫神,皆出自然。”中國古代繪畫史上當此巨贊者,唯有東晉顧愷之的《女史箴圖》。
《女史箴圖》是顧愷之根據張華的《女史篇》畫的一卷插圖性畫卷。200年前,它還是乾隆皇帝的案頭愛物,現在卻作為大英博物館的鎮館之寶,深藏庫房鮮于示人。
中國為何拒收《女史箴圖》?
19世紀末,八國聯軍進攻北京,一位駐紮在頤和園的英軍上尉,趁亂將《女史箴圖》盜走,那位英軍上尉雖然搶到了這幅名畫,但卻並不了解這幅畫的價值。
1902年,他回到倫敦,把《女史箴圖》也帶回了英國,以25英鎊的價格賣給了大英博物館。
《女史箴圖》區域性
二戰初期,英國在歐洲戰場節節敗退,亞洲地區的殖民地也岌岌可危,特別是在日本的軍隊進入東南亞後,那些歐洲的殖民勢力更是感受到了巨大的壓力。
在英國的請求下,國民政府向緬甸派出了遠征軍,支援英國,解除了日本對緬甸的威脅。
英國政府為了感謝中國軍隊在緬甸解圍,想要送一個禮物答謝國民政府。於是他們就給了國民政府兩個答謝的選擇:《女史箴圖》或一艘潛艇。
最終,中國選擇了潛艇。作此抉擇也是無奈之舉,在漫無止境、一切以實用說話的戰爭年代,國民政府的選擇是不難想象的,他們幾乎沒做什麼思考,就選擇了有實用價值、對戰爭、對當時國家有著最大意義的潛艇。
《女史箴圖》在大英博物館展出
在和這次歸還機會擦身而過後,《女史箴圖》唐摹本從此留在了英國。
後來,由於不熟悉中國畫的儲存方式,大英博物館以日式裝裱的方式將其裱在板上懸掛。結果,由於材質的原因,古畫隨著木板的裂開而開裂,導致《女史箴圖》被攔腰裁切,明清時期文人留下的題跋都被裁剪下來,切口處也出現了掉渣現象,造成無法挽回的損失。
《女史箴圖》區域性
《女史箴圖》為何如此珍貴?
《女史箴圖》是當今存世最早的中國絹畫,為東晉畫家顧愷之所作,在中國美術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被譽為中國美術史的“開卷之圖”。
《女史箴圖》最早即記於米芾的《畫史》:“《女史箴圖》橫卷,在劉有方家,人物三十餘。以上筆彩生動,髭發秀潤。”
顧愷之
若結合中國文人畫的特徵,再考察顧愷之的生平與所留畫作,可以肯定中國文人畫始於顧愷之。而論及將繪畫與書法文章相結合的最早作品,非《女史箴圖》莫屬。
“女史”是女官名,後來成為對知識婦女的尊稱;“箴”是規勸、勸戒的意思。西晉惠帝司馬衷是歷史上有名的“愚帝”,國家大權為其皇后賈氏獨攬,其人善妒忌,多權詐,荒淫放恣。朝中大臣張華便收集了歷史上各代先賢聖女的事蹟寫成了九段《女史箴》,以為勸誡和警示,被當時奉為“苦口陳箴、莊言警世”的名篇,流傳甚廣。後來顧愷之就根據文章的內容分段為畫,每段有箴文(除第一段外),各段畫面形象地揭示了箴文的含義,故稱《女史箴圖》,曠世名作由此問世。
此圖的原作早已失傳,現存的《女史箴圖》有兩個摹本。一個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為南宋人所摹;另一個就是現藏於英國大英博物館的唐人摹本。
大英博物館收藏的唐代摹本,則被認為是現存最早的設色絹本長卷,並將原畫的神韻高度還原,其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不可估量,由於年代久遠,原畫12段中的前3段已經丟失,現僅存後9段;北京故宮博物院另藏有完整十二幅場景的南宋素描摹本,水平稍遜,但亦有研究價值。
我們就跟著《女史箴圖》,來感受一下當年張華的良苦用心。雖年代久遠,但今日仍可鑑。
第一段: 馮婕妤擋熊
玄熊攀檻,馮媛趍進。
夫豈無畏?知死不吝!
第一幅畫的是馮婕妤以身擋熊,保衛漢元帝的故事。建昭元年(公元前38年),漢元帝帶著後宮佳麗在虎圈觀獸搏鬥,好不快活。突然,有一隻黑熊突然躍出圍欄,直逼漢元帝。馮媛見後,立馬挺身擋熊救駕,其他妃子則躲於帝王之後。得救後,漢元帝劉奭問她為何如此,她說,熊見人則止,此乃救護陛下也。
畫面中的馮婕妤,衣帶飄飄,身姿娉婷。相較於佳麗妃嬪的驚恐後退,手執武器的護衛之驚惶失色,馮婕妤全人都透著從容赴死的淡定。
按:馮婕妤“知死不吝”,確是大情大義之舉。然而,一個女人肯為丈夫捨身赴死,可丈夫卻坐享三妻四妾,甚至可能是薄情寡義之輩,豈不殆哉?夫妻是平等的,相敬相愛、相伴相守才是正道。
第二段:班婕妤辭輦
班妾有辭,割驩同輦。
夫豈不懷?防微慮遠!
第二幅畫的是班姬不與漢成帝同車的故事。漢成帝欲與寵妃班婕妤通輦,班婕妤堅辭不就,並勸說成帝:“聖賢之君,有名臣在側。夏商周三代末主(夏桀、商紂、周幽王),有嬖倖之妃在旁,我若與你同車出進,那就跟他們很相似了,能不令人凜然而驚?”
畫面中,八名宮人共抬車輦,輦中的成帝回首顧盼,似是怪責嘆息。輦後的班婕妤,側身而立,面容美麗而莊重。
按:班婕妤以理制情,希望君王愛江山、遠美人,確是大義之人,可惜碰上的是個荒淫無道的昏君!漢成帝劉驁一生沉湎酒色之中,最後竟醉死溫柔鄉,可嘆!
第三段:山景和獵人
道罔隆而不殺,物無盛而不衰。
日中則昃,月滿則微。
崇猶塵積,替若駭機。
第三幅畫的是山水鳥獸,畫中繪有一山,山坡有虎蹲坐回首,山峽有露頸之馬,山下有賓士兩兔,山旁有鳥兒,一翔於空中,一立於石。山頂則有彩雲縈繞,驕陽在右,明月在左,日中有烏鳥,月中有玉兔,暗喻“日中則昃,月滿則微”之理。一獵人持弩,似在瞄準老虎。山下有一個人跪右腿,弓左腿,搭箭彎弓欲射,表現了“替若駭機”。
日月有常,是不圓滿的,名利也似塵土一般,失去它們就像射箭一樣快。此場景,實為之前帝王后妃故事作結語,表現世事皆難逃盛極而衰的法則,婦德才是永恆不變的真理。
按:婦有婦德,古今不易之理。當然,婦德的內容和形式都是隨時代變化的。另外,也不能過分苛責女人,而放任男人。畢竟,沒有賢明豁達之君子,徒有賢德淑良之女只會痛苦萬分。這才是永恆不變的真理吧!
第四段:知飾其性
人鹹知飾其容,而莫知飾其性。
性之不飾,或愆禮正。
斧之藻之,克唸作聖。
第四幅描寫宮廷婦女化妝的情景。此景是告誡女性不要專門愛打扮而不修養“德性”。畫面中一貴婦席地而坐,一侍女為其理髮梳妝。侍女(站立者)頭梳高髻,上插步搖首飾,髻後垂有一。
畫家通過寧靜而肅穆的環境,表現出貴族鬧情逸緻的空虛生活,手法極其高妙。
按:愛美是女子的天性,修德卻需要毅力。孔子說:“吾未見好德如好色者也!”修德之難,可見一斑。以德為先,德容雙修,應是最好的吧!
第五段:同衾以疑
出其言善,千里應之。
苟違斯義,則同衾以疑。
畫中繪一對夫妻在寢帳中談話的情景。床幃間夫婦相背,男子作倉促而起狀,女子斜靠床邊,也顯得警覺和遲疑。這說明,口出善言,千里之外亦能響應,反之,雖親為夫妻,也會互相猜測。乃為訓誡女子應知道言語之善對維繫夫妻感情的重要性。
該場景直接表現張華的詩作,夫妻相背,咫尺成千裡的狀態被描繪得惟妙惟肖。
按:父母會老去,孩子會離去,唯有愛人才是陪伴一生之人。所謂“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婦”,夫妻關係和諧是一切的根本。當然,女子要注意言語之善,對男子也一樣。
第六段:微言榮辱
夫言如微,榮辱由茲。
勿謂幽昧,靈監無象。
勿謂玄漠,神聽無響。
無矜爾榮,天道惡盈。
無恃爾貴,隆隆者墜。
鑑於小星,戒彼攸遂。
比心螽斯,則繁爾類。
第六幅是表現一夫多妻的生活情境。畫面中帝王后妃和子女們形成一個和第六個場景中山景一樣的三角形,告誡女性不要互相嫉妒,微言事關榮辱,如果做不到婦德的要求,即使有穩定的家庭生活,也會和塵土構成的大山一樣,瞬間灰飛煙滅。
按:舊時男子三妻四妾,如何處理好她們之間的關係十分重要。當然,現在在世界上的大多數地方,一夫多妻制已一去不復返了。
第七段:專寵瀆歡
歡不可以瀆,寵不可以專。
專實生慢,愛極則遷。
致盈必損,理有固然。
美者自美,翩以取尤。
冶容求好,君子所仇。
結恩而絕,職此之由。
第七幅表現“歡不可以瀆,寵不可專”的內容。這個場景和前面的和諧場面形成對比,帝王拒絕了他的妃子,因為歡愛不可放縱,恩寵不可專擅。畫家用這個場景來表現如果做不到禮教中規定的婦德,無論如何也得不到社會主宰男性的認同。
按:女子渴望夫君獨寵一生,這樣的期望古今皆為正常。今天看來,儘管有不縱情放欲的合理成分,但這樣的要求對女性實為不公。
第八段:靜恭自思
翼翼矜矜,福所以興。
靖恭自思,榮顯所期。
畫中一貴婦端坐沉思,意思是女子若想尊貴,必須謹言慎行,尤其要“慎獨”。
按:嫻靜自守、不求顯耀的確是女性的美德。但是在古代,女子的命運完全被男子所掌握,也是令人扼腕。
第九段:女史司箴
女史司箴,敢告庶姬
第九段畫一女史端立,執筆而書,前有兩姬相伴而行,相顧而語。插題箴文是“女史司箴,敢告庶姬”兩句。宮廷女官在勸導嬪妃們慎言善行,普天下女子也可以此為鑑。
按:《女史箴圖》是一部的“馴女寶典”,其對女性的要求過於苛刻,將女性安排在從屬於男性的地位。雖如此,但婦人要有婦德,正如男人要有擔當一樣。乾坤正位,天下大義。
整幅畫卷中的女子神態造型各異,衣帶飄灑生動,皇宮的奢華與女子形散神聚,纖細婀娜的體態,衣服的褶皺也用墨色暈染出來了,很有層次。人物線條婉轉優美,雍容華貴的生活呼之欲出,畫面佈局疏密得當,顧愷之的“高古遊絲描”筆法連綿飄逸,猶如春蠶吐絲,有強烈的含蓄飄忽的韻律感。
附:《女史箴圖》長卷欣賞
-
1 #
-
2 #
千萬別不能買回來,這是八國聯軍侵略中國的罪證,送回來可以,
-
3 #
國之瑰寶珍,書畫載千秋。中華多苦難,流離顛沛失。
-
4 #
題目和內容不符啊,啥叫拒收?
-
5 #
可惜大英博物館不懂保護,弄開裂了
-
6 #
那麼潛艇呢?既沒拿到潛艇,國寶也沒歸還,這是什麼事啊!
-
7 #
當年的選擇是對的。
-
8 #
正確的選擇,躲過劫難。
由顧愷之大作鎮守英博物館:西方文明不過爾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