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長春歷史的人,一定去過長春地質宮博物館看恐龍。那麼,這些恐龍來自哪裡呢?答案來了,不是長春本地的,而是來自鄰省黑龍江!
鴨嘴龍
不同年代,地球的主人都是在變化的。
人們推算地球的年齡,只能根據地質學。在傳統的地質學理論中,分為了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5個時期,在不同的地質時期,地質作用不同,時代特徵也不一樣。
中生代是距離現在比較近的一個年代,不夠時間也很長了,在2.52億年前至6600萬年前,分為三疊紀,侏羅紀和白堊紀三個紀,那個時代地球的主人是恐龍。
我們認識恐龍,更多的是從影視作品中了解到的。從那些影視作品中,我們知道恐龍的種類太多了,大體分為鳥類和非鳥恐龍。比如上圖的鴨嘴龍,就是一類較大型的鳥臀類恐龍,最大的有15米多長,是白堊紀後期鳥盤目草食性恐龍家族的其中一員。
在6500萬年前,地球氣候陡然變化,氣溫大幅下降,造成大氣含氧量下降,令恐龍無法生存,造成了物種滅絕,不少變成了化石。
恐龍化石
那時候的東北地區,也是恐龍的家園。就現在天的人類一樣,處處都能看到恐龍。
在長春地質宮博物館裡,我們也會看到恐龍。這些恐龍中,最大的就是鴨嘴龍化石,高高佇立在展館中間,昂首前望,就如向公眾宣誓領土。來到這裡,我們會感受到6500年前的東北生活,雜草叢生,恐龍們相互嬉戲,感受別樣的田園之樂。
看到這,不少人也發出了疑問,這個恐龍是不是長春本地戶?是不是在若干年前,他曾經是長春的主人?也是建設這片土地的一份子?
答案是否定的,這個恐龍是個外地戶,來自鄰省黑龍江省嘉蔭縣。
恐龍化石
嘉蔭縣屬於黑龍江省伊春市的外伍縣,東南接蘿北縣,南與鶴崗市,西南與伊春豐林縣、湯旺縣相鄰,西連遜克縣。
這裡自然環境很好,小興安嶺自西南來橫貫全境,北麓如雞爪狀向黑龍江岸延伸。1990年,嘉蔭縣發現了恐龍化石。在長春地質學院(今吉林大學地學部)與黑龍江省博物館的通力合作下,挖掘出了這具恐龍化石。這是一個鴨嘴龍,通過測量,骨架高6米,長11米,真骨含量達70%左右,是東北地區最完整的鴨嘴龍化石。
後來,這座鴨嘴龍化石運到了長春,陳列在長春地質宮博物館裡。1999—2000年,吉林大學博物館的昝淑芹教授、金利勇研究員與比利時皇家科學院的Godefroit Pascal博士合作,對其頭骨和其它骨骼都進行了詳盡的描述,根據頭蓋骨、下頜骨和頭後骨上的許多重要鑑定特徵,建立新屬新種——嘉蔭卡龍。
地質宮
來這座博物館裡,還能看到恐龍蛋化石、恐龍腳印化石等等。根據資料記載,這座博物館始建於1952年,陳列面積1500平米,以藏品豐富、精品薈萃、特色鮮明享譽中外,是中國乃至亞洲著名的地質博物館之一。建館以來,共接待國內外觀眾數十萬人,朱德、董必武、鄧小平、李富春等黨和國家老一輩領導人都曾來館視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