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其它>

今年必然是5G蓬勃發展的一年,相信諸多科技圈、數碼圈的網友在茶餘飯後討論最多的應該還是5G的話題了。但是,物極必反,熱度高相對的衍生出的問題也就越來越多,就像最近很紅的5G“無用論”說法,讓諸多網友對其產生了質疑,5G是否是被媒體吹過頭?

先說結論,現在這個時間,肯定是吹過頭了5G現在最大的問題就是短時間內沒有應用落地,你要說3年5年後會有體現5G的應用,但是5G牌照、白皮書都發了,終端也要出了,組網也就是眼前的事情,三五年後才有應用,那現在運營商砸錢下去幹嘛呢?

現在吹5G有2個根本性的錯誤:一是把4G時代智慧手機應用的開花結果,完全歸結為4G的功勞,以此類推5G會帶來新得應用火爆。自媒體、移動支付、線上視訊、短視訊、直播,其中只有在線視訊中的高位元速率視訊和直播中的戶外直播,會需要4G的網路能力,其他幾個應用憑3G的頻寬就足夠支撐了。之所以他們在4G時代才開花結果,並不是4G怎麼怎麼好,而是因為在4G時代,完成了功能手機向智慧手機的全面轉換。

智慧手機市場飽和也就是近2年內的事情。“飽和”意味著智慧手機的普及率非常高了,增長不動了,但是反過來看,飽和之前意味著還有相當數量的使用者還沒用智慧機,用的還是功能機。智慧手機終端普及率不夠,使用者基數不夠大,這才是導致應用火不起來的根本原因,和網速的關係不是很大,或者說網速並不是最重要的因素。

比如移動支付,你去菜場買菜,或者路邊買個煎餅要掃二維碼付錢,那前提就是攤主得有智慧手機,如果他用的還是功能機,哪來二維碼給你掃?而智慧手機的普及是從玩機使用者向普通手機使用者、一二線城市向三四五六線縣城發展的。在3-4年前乃至更早的時候,那些攤主都沒有智慧手機或者是非常便宜的低端智慧機,怎麼可能給你普及移動支付?只有當絕大多數人都用上智慧手機,而且哪怕是1000塊錢不到的入門級智慧手機的效能都可以應付大多數應用的前提下,移動支付才能在全國範圍內普及。

早幾年微信支付剛出來和支付寶搶生意的時候,有過討論問大家是樂意用支付寶還是為微信支付的時候,安卓手機使用者有相當一部分人願意用微信支付,是因為微信是常用APP,開啟支付碼都是熱啟動,而支付寶使用頻率低,每次都要冷啟動,以那個時候中低端安卓手機的效能,兩者的耗時差別還是挺大的。再比如曉龍660的時代(就是oppo獨佔660三個月那年),評測手機效能的方式之一就是跑農藥、崩*3比幀數,以此來看誰家的效能更強、優化更好。手機遊戲效能的比拼,從來看的都是soc、記憶體、快閃記憶體。

二是拿半成品都算不上的應用套在5G上,甚至連半成品都沒有,只有一個概念的應用場景都拿來證明5G有用。比如什麼萬物互聯,有人能描述一下具體的應用場景麼?看看是不是真的非5G不可?明年都要全面組網,那些基於5G的夢幻級的應用,這會兒好歹應該有個可公測的版本了吧?

智慧手機是獲取資訊的終端,多媒體資訊的形式無非就是文字、圖片、音訊、視訊,這些形式的資訊,在4G時代的智慧手機上已經非常成熟了,基本沒什麼上漲空間了。因為更高的頻寬,無非是提高圖片、音訊、視訊資訊的素質,但是由於手機的螢幕尺寸不可能脫離人類手掌的尺寸去無限增大,螢幕尺寸有上限的情況下,再高圖片和視訊畫質已經沒有什麼意義了,音訊也是差不多的情況,使用手機的絕大部分場景下,高品質的音訊需求很小。

目前從多媒體資訊的形式上來看,無非就是AR/VR可以成為比視訊更高一級的多媒體資訊格式,問題是這倆成熟度太差了,眼前完全普及不起來。應用的進化是循序漸進的,而且智慧手機作為PC機的效能縮水版本,不可能憑空直接從智慧手機上蹦出一個應用來。一定會遵循PC本地--PC聯網--智慧手機的進化路線。應為PC(包括遊戲主機)+固網是成本最低的,而且不需要去考慮裝置尺寸限制、能耗續航這些移動裝置的限制性因素。

就比如VR,現在最便宜的體驗VR的裝置應該PSVR,主機+眼鏡也就5000不到,但是那副眼鏡又笨重、連線又繁瑣,還沒什麼遊戲可以玩,就一個生化7算是可以體現VR的特色的。你在主機上玩VR,一套裝置價格還沒iphone或者p30p貴,也不用考慮眼鏡是不是太笨重,或者什麼電池續航的問題,尚且普及不了,更加不要談移動裝置了。

還有云遊戲、雲辦公、自動駕駛、人工智慧之類牛皮,這些的瓶頸都不在網速上。拿木桶理論來說,一個桶能裝多少水,取決於最低的那塊板,但是換一個角度來看,你把其中一塊板做得很長,這個桶能裝的水也不會增加。

最新評論
  • 康明斯6bt發動機
  • 中國在不到一個月吋間裡兩次航天發射失敗是什麼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