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上班前和球球約定好下班回家前,球球會把房間的玩具整理好,但是晚上下班回到家,看到玩具還是滿房間扔得哪都是,氣的肝疼。
我強壓怒火,儘量用平靜的語氣對他說,“媽媽一直非常相信你,你自己決定一下這件事情怎麼解決吧。”
“對不起媽媽,明天我一定整理好玩具。”球球小心翼翼地對我講。
昨天晚上回家,球球居然真的把玩具都整理的整整齊齊,相信孩子果然有驚喜。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說:“教育孩子的全部祕密,在於相信孩子。”
如果父母給予孩子足夠的信任,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反饋後,就會朝著積極的方向繼續發展。
01愛的最好證明,是信任
知乎上有人問:成長過程中,是什麼導致孩子不願再跟家長溝通了?
有個高贊回答:“失去信任”。
當家長質疑孩子為什麼不跟我們溝通的時候,有沒有想過,信任是雙向的。孩子需要先被父母理解,才會信任父母。
“你是不是先惹事了?你不惹事別人怎麼會欺負你?”
“老師為什麼批評你,不說別人?”
“你平常要是行得正做得直,他怎麼會誣賴你?”
這類話我們經常聽到,這些質問很容易使孩子喪失對父母的信任。
孩子成長過程中,在最需要幫助,最需要信任支援的時候,父母卻沒有選擇相信孩子並給與幫助。
當孩子找父母傾訴的時候,得到的不是父母的幫助與理解,而是父母不問事理的批判和責罵。於是,孩子不但閉上了嘴巴,也關上了耳朵。
所以,當很多孩子有獨立思考能力的時候,他們選擇不再相信父母。
在童話大王鄭淵潔的《智齒》中,有這樣的一幕場景。
女孩樑新被同學合夥栽贓陷害,冤枉她偷同學錢包。老師把她帶去辦公室,她第一時間說:“我要給我父母打電話”。
聽到這話時,老師一愣,因為學生遇到這種事,最怕老師找家長告狀。
沒想到樑新居然主動提出通知父母。
她知道,被人冤枉,遇上困難,第一時間就應該求助父母。
每個孩子都希望,無論自己是優秀還是平凡,父母都可以無條件的接納,信任自己。
親子之間,最重要的不是可以教孩子什麼,而是,緊緊拉住父母與孩子之間,那條名叫“信任”的線。
美國心理學家喬伊斯.布拉澤斯說:“愛的最好證明就是信任,彼此信任才是給孩子最好的愛。”
父母不相信孩子,就會事事包辦,把孩子養成巨嬰,孩子自然過不好自己的人生,越不相信孩子,孩子最後也過得越不好。
真正愛孩子的父母,一定相信孩子的本性是向上的,相信孩子能做好自己力所能及的事,給予孩子及時的鼓勵。
02父母越相信孩子,孩子越優秀
泰國短片《豆芽》裡,小女孩看到了菜市場有許多人在買豆芽,就問媽媽:“我們可以種來賣嗎?”
媽媽的回答是:“嗯,我們試試。”
最開始的嘗試並不成功,豆芽都枯死了。於是母女倆找來了一本種豆芽的書,多次改進方法。每次小女孩有些灰心的時候,媽媽總會露出自信的面容說:“我們試試”。
最後真的奇蹟般地種出了豆芽。
一句簡單的“我們試試”,卻有著不簡單的力量。
成年後的女兒回憶說,“媽媽說的‘我們來試試’就像神奇的肥料,養育著我的好奇心,幫我的‘知識之樹’枝繁葉茂。”
最終,當年的那個小女孩,現在已經完成學業拿到獎學金,目前在瑞典進行科研工作。偉大的母親和她的教育方式功不可沒。
所以,我們不要急匆匆地去否定孩子們的那些奇思妙想,反而應該拿出更多的耐心去支援孩子。
當我們看到的跟孩子說的不一樣時,也別急著去指責孩子,說他是狡辯撒謊。
相信孩子,多溝通溝通,總好過亂下結論。
黃靜潔在其著作中曾說,“父母對孩子信任度的大小,決定了孩子的能力大小,相信孩子內在的力量,他們會自我修正完善,最後會變得更強大優秀。”
03信任孩子,父母需做到這3點
父母對孩子的信任,是父母對孩子的高度認同,是對孩子最好的肯定和期待,是孩子健康成長勇往直前巨大的力量源泉。
父母怎麼才能做到相信孩子呢?
適當放手
《正面管教》這樣說:“我們不但要有一顆愛孩子的心,更要懂得如何去愛孩子。”
愛孩子主要體現在尊重、信任與教育孩子,讓孩子有獨立的想法與獨立的能力,而不是一味的保護、縱容孩子。
如果父母一味的保護孩子,為孩子把挫折和困難一一阻擋在外,孩子長大隻會變成一事無成的巨嬰和一碰即碎的玻璃心。
之前網上的一個暖心視訊。
視訊載入中...
美國加州一個三歲的男孩,在為媽媽準備晚餐。
他推著比自己還高的購物車去超市買食材、採鮮花裝飾桌面,用微波爐煮麵條、倒飲料、擺放餐具...
每一步他都是獨立完成,哪怕中間遇到一些小困難。
第一次麵包沒有烤成功、果汁被弄灑了一地、自己還不小心摔了一跤...
但他也沒有一絲的委屈,懂事得讓人心疼。
在媽媽回到家的那刻,興奮的衝到門口給了媽媽一個擁抱,“我給你做飯了。”
看到這一幕,讓螢幕前我們暖心又感動。
而且看完這個視訊後,我們可以在一個年僅3歲的孩童身上,我們看到了許多成年人都未必擁有的優秀品質:專注、堅持和樂觀。
顯然,這些品質的養成,不是一朝一夕的結果,而是在一次次獨立完成力所能及的事情上逐漸內化形成的。
而這,跟孩子家庭的放手教育方式密不可分。
安娜·昆德蘭說:“父母最成功的愛不是把孩子留在身邊,而是培養孩子獨立,放手讓孩子走。”
確實,養育孩子是一個需要逐漸放手的過程。因為孩子們終將要長大成人,要獨自面對社會。
不嘮叨
經常訓斥、嘮叨對孩子來說是百害而無一益的。
育兒專家尹建莉曾說,“多餘的提醒和安慰滿足了家長,卻給了孩子不信任和羞辱。”
根據具體情況適當跟孩子講清道理、理清思路,才能起到教育孩子的作用。
當孩子能在一定時間內很投入地完成了一件事後,家長要注意適時地給予獎勵和誇獎,激勵孩子下次做得更好。
不焦慮
電影《奇蹟男孩》的奧吉,外貌讓人不能直視。
入學第一天,他被同學複雜的眼神傷得遍體鱗傷,傷心地問媽媽“我為什麼這麼醜。”
媽媽平和不焦慮地對他說,“你並不醜,奧吉。每個人臉上都有不一樣的印記,心靈這張地圖,給我們指引前方的道路;而外貌這張地圖,則記錄我們走過的路,它絕對不是醜陋的。”
奧吉從媽媽不焦慮的眼神中得到信心,第二天才又勇敢地獨自上學。
心理學家武志紅曾說,父母的焦慮,給孩子傳遞的資訊是“你不行”。
當孩子從父母的種種焦慮裡感受到不信任,潛意識會認為“我不行”,做事就會容易畏手畏腳;父母不焦慮,孩子才會更有信心勇往直前。
心理學上著名的“羅森塔爾實驗”表明:當父母內心足夠信任孩子時,孩子就會給予積極的反饋,孩子感受到父母反饋後,會朝著積極的方向繼續發展。
還記得去年大火的《銀河補習班》,整部影片圍繞家庭教育,講述了鄧超飾演的父親,如何將自己已經放棄學習的兒子,培養成為一名中國航天員的故事。
故事中,有感動,有歡笑,有一名父親對孩子的陪伴與堅守,有一個孩子答應父親去夢想與改變。
影片中記憶最深刻的就是馬皓文剛出獄見到自己的“學渣”兒子在學校大會上被通報批評,被教導主任宣佈開除。
為了讓兒子能夠繼續在學校裡學習,馬皓文跟教導主任打賭:期末考試,我兒子要從倒數第一,考到年級前十,他會是這個學校最出色的學生。
不管教導主任如何挖苦、瞧不起,前妻也是總說兒子笨,沒出息,可是馬皓文始終相信自己的兒子。
他對馬飛說:“你是地球上最聰明的孩子,只要你一直想,一直想,你就能做到世界上的任何事,你就可以進步。”
孩子最需要的愛,就是父母無條件的相信。
後來,父子兩人從航展回來的途中,被洪水所困。找不到兒子的馬皓文像著了魔一樣在岸邊狂喊。
他一直重複著那句話:看看你的周圍有什麼,一直想,一直想,相信你可以的,你一定能出來!
最終,馬飛利用周邊的物品,從洪水中逃生,那也是他第一次感受到思考的力量,從此,他在學習上的進步一發不可收拾。
父母在教育孩子上,最基本的就是信任自己的孩子,因為從來沒有天生失敗的孩子,有的只是失敗的家長,和失敗的教育方式。
父母的信任、陪伴與關愛,讓孩子在自己的心中建造了一座橋,可以讓心靈通往夢想的堅固的橋。
在孩子未來人生的關鍵時刻,也正是這座橋,讓孩子能夠克服困難,勇闖難關,無論多大的困難,絕不認輸!
我們專注於早期教育十餘年,用專業、熱情、愛心和匠心精神去幫助每一家園所共同成長!
我們有著豐富地教育資源、教學經驗、落地方案、全新科學的親子教育線上平臺,願與同執朝陽事業的你一起分享!
我們竭誠為您提供最佳的專案合作與資訊服務!
免費獲取資源和專案合作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