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權逼死陸遜主要是因為以下三個原因:
一、陸遜功高蓋主,呂蒙在任之時,曾多次向孫權舉薦陸遜,在大將呂蒙死後,陸遜便是對抗蜀國和魏國的頭等大將,在軍隊中極受擁護,經歷了大大小小几百場戰事之後,陸遜在軍中的聲望達到了頂峰,讓孫權感到十分的忌憚,之後為了拿回陸遜的兵權,孫權又封他做了丞相,但是在與蜀魏對抗之時,陸遜對孫權來說還有些用處,之後三國鼎立之勢已成,陸遜便失去了存在的價值,對孫權來說只剩下了威脅。
二、陸遜的後代有孫策的血脈,在陸遜一開始加入孫權的政治集團時,孫權為了拉攏陸遜,將哥哥孫策的女兒嫁給了陸遜,所以陸遜和妻子的孩子也算是身上流淌著孫家血液的,孫權擔心自己死後以陸遜的能力,他會將自己的孩子扶上帝位,所以必須先下手為強。
三、陸遜參與了黨派之爭,這也是最重要的一個原因。在三國鼎立之勢確立之後,陸遜就被孫權派去武昌鎮守遠離朝堂了。按理說,陸遜這種遠離朝政的國之柱石是不會回朝堂之上的“黨派之爭”所波及的,然而陸遜卻參與了孫權為了清洗江東豪門搞出的“南魯黨爭”中。公元242年,住在了南宮的太子孫和和魯王孫霸展開了一場驚心動魄的太子之爭,這場大戲的導演就是我們的主人公孫權,孫權在確立了太子人選之後,屢屢詢問大臣們魯王孫霸的才能,政治嗅覺極度敏感的大臣們覺得這是一個暗示,於是一時間太子黨和魯王黨迅速分為了兩個陣營,而這場矛盾孫權愣是安裝了一顆定時炸彈,就等著隨時引爆。終於,太子按奈不住找了當時的虛職丞相陸遜,太子孫和希望能夠憑藉陸遜這個有威望的人大小老爸另立太子的打算,遠在武昌的陸遜聽到這個訊息後,趕緊和孫權寫信希望能夠取消這個打算,不僅寫了好幾封信,還準備回到建業親口和孫權說一下這件事情。按道理說,這種事情在平常百姓看來就是一件無關痛癢的小事,可是“帝王之家終無情”,太子孫和當時派去和陸遜說這件事情的正是陸遜的一個族子,鎮守一方的大臣、身為太子的孫和、負責傳信的陸胤,這三個人想幹嘛?孫權想要廢立太子的事情,陸遜又為何得之?一時間,無數個念頭在孫權的腦海中湧現出來,孫權的嘴角露出了一絲狡黠的微笑。孫權想了一個好辦法,自己叫一個人去找陸遜,找陸遜幹嘛?找的這個人就是專門申斥陸遜的,這個人見了陸遜之後就時劈頭蓋臉的罵,已經63歲的陸遜又氣又恨,終於含恨而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