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其它>

佛教醫學和你聊“人死”的話題

方國華

世上有活一百多歲的但你活不過百歲,看官聽了這話,會很不爽。愛聽你能活一百多歲,那不是事實。皇上都想活萬歲,萬歲爺也很難活過九十歲。這個“死”字,人們不想觸及,但誰又能迴避!

從一位老年人來說,就說沒有什麼大病,可是生命總有大限。就像熟透的柿子,外表雖然還很光彩但內裡已經是一塌糊塗了。有人說,人可以活到一百五十歲。說這話的人即便不是大科學家我也給他點贊,因為讓人們開心了。坦率的說,人過九十生命體已經沒有了生成意義,對社會,對家庭,對個人都是負擔!當然人類是感情動物文明社會必須負擔老人,這與談生死不是一回事!

實際誰都知道生命有大限,生命終結時人們總是感到恐懼。對恐懼,人們都是極力擺脫而垂死掙扎,垂死掙扎使人們產生了很多思想和做法。人們的慾望極大的寄予了醫療養生,在人生垂危之時對醫療產生了兩種意願。一種是,不惜一切的垂死掙扎力爭治癒;另一種是,面對現實減少痛苦安詳而去。這是個超脫生死的問題,不能從“死”中解脫出來精神會更痛苦,會給現實帶來很大麻煩!

人們非事故死亡大概也分兩大類,一個是高齡老死,一個是重症病死。隨著醫學的進步,很多疾病得以治癒,不至於走到生命終結。從巨集觀上看醫學進步不是延長人類的生命而是提高生命品質。科學醫學再發達人還是會死,生命的大限誰也改變不了!

人在生命過程中得病很正常,得了不治之病也很正常。尤其中年以下年齡得了絕症讓人感到惋惜,怎麼面對是理性問題,但感情很難超越。中醫講究治未病,強調的是有病早治平日注意養生保健。中醫有種說法,——,病死不治。說的是出現了謀種症候死也治不好。現在醫院也常會讓家屬有把病人接回家,想吃點什麼就吃點什麼,不用忌口了。這都是提示生命走到盡頭的說法。實際這是理性科學的做法。但是,患者和家屬往往接受不了,這裡存在一個很大的心理障礙,需要醫患之間合情解決。讀者聽到過“安慰治療”這句話嗎?安慰性治療,就是傾向精神安慰。患者病症不可挽回,醫生不能消極,安慰治療很有必要。臨終前患者和家屬會不惜一切垂死掙扎,安慰治療就是一種超越治療的方法,以減小痛苦為主。安慰治療醫患雙方都不能喪失理智。如果醫者喪失醫德,錢口袋一撐就大把撈錢;家屬喪失理智,成捆的錢往裡扔,錢扔沒了,人從後門拉火葬場去了。這好像是個理所當然不負責的事情。有很多患者和家屬錢扔的不夠數,心理還過不去,總覺得對不起患者或死者。這真是在死神面前願打願挨的事!

筆者對換腎換肝有看法,患者內臟病到不可救藥了,也就是說該死了。把別人的臟器換到患者身上,實際已經脫離了患者人體的生命意義。靜心的想想這也是一種缺失的安慰治療!給患者換臟器,不會成為維護生命健康的主流做法。更像患者給打遊戲闖關升級買單的兒戲。置換者的生命延長,是戲做的結果不是生命原有過程。把臟器置換到異體上總感覺有道德問題。都該死了,幹嘛要換別人的器件,真的可以迴歸你的生命過程嗎?那是不可能地!更多的是顯示一下自己罷了。我對置換不是極端的說不。像角膜置換就會提升患者原來生命過程的品質。還是那句話,醫療養生是維護生命健康而不能改變生命大限。不管什麼原因人到死的時候都要理性對待,超脫生死,人才能更自在,更灑脫!

臨終前多數人都會很恐懼,這是因為尚在健康時沒有做好精神準備。臨終精神準備可以讓壽終者安詳而去,減少恐懼和痛苦。在我們這個老齡化社會應該普及生死之度的心理常識。

物質人體必有一死,人的軀體壽終之後理應解體於自然,但人並沒完全消失;因為人的“精神”尚存。筆者所言“精神”不是通常意義的意志記錄而是不受時空限制的“靈魂”存留。這裡所用“靈魂”“精神”字詞,不是概念意義,而是對不明確世界的代用詞。

從量子概念來說, 人體應該是一個量子資訊群,量子糾纏資訊傳遞是鬼魅似的隔空相互作用。它可以不受時空的侷限可以穿越大氣層。這就為靈魂蕩然猶存給出了科學依據。就量子糾纏概念的人體靈魂糾纏和互動我曾在學術論文中提到過,就此課題準備另文討論。人在壽終時的資訊(靈魂)收宮是技術要求。臨終前的準備佛教經典說的比較多。

筆者曾與廣東一寺院主持法皈法師討論過相關醫療、養老、臨終關懷、遺體善後,以及大腦靈智等系統工程的開發合作。我們交流的很多內容是一種無言的對應,非常一致!可惜的是去年法師暴病而去,非常遺憾!實際系統工程是教裡教外,企業與宗教,科學與生活,經營與公益多方合參共運的專案。那一方面的對接都是一種跨界,法師大明我們想到一起去了。我們是非常難得的一種邊緣溝通的合作,很難再有那樣的嵌合。法師非常有實力,前期的實體條件基本具備。就要輸入軟體起航的時候他去了,我們只能跨界呼應!

2017年2月22日

最新評論
  • 康明斯6bt發動機
  • 郭京飛和陸毅關係 兩人娶鮑家兩姐妹成連襟與岳母同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