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蘭陵王其實是從中國傳入的,《蘭陵王入陣曲》也叫大面,為中國古代著名的歌舞戲。起源於北齊,盛於唐代。是為歌頌蘭陵王的戰功和美德而做的男子獨舞。舞者表現蘭陵王"指麾擊刺"的英姿。那麼為什麼起於我國的蘭陵王入陣曲如今卻成了日本雅樂呢?此間種種還要歸咎與一個人唐玄宗李隆基。
據《北齊書》記載,《蘭陵王入陣曲》源於河清三年(公元564年)的邙山戰役。此戰役中蘭陵王受命中軍將,親自率領勇士攻入北周包圍圈內,使北齊軍隊軍心大震,反敗為勝。邙山之戰勝利後,北齊皇帝親自到洛陽犒賞三軍,在慶功會上能歌善舞的北齊將士以邙山戰役勝仗為背景創作了歌頌蘭陵王的舞樂《蘭陵王入陣曲》。
《蘭陵王入陣曲》伴有吟唱和簡單的戲劇表演,風格悲壯渾厚,古樸悠揚,屬於軍隊武樂,是中國古代具有代表性作品之一。後傳入民間,流傳廣泛。到隋朝時期,被列入宮廷曲目。不過到了中唐時期,漸漸娛樂化,失去武樂色彩,成為"軟舞"。唐玄宗李隆基認為"非正聲",下詔禁演,以後大陸漸漸失傳。
之後隨著中日文化交流和佛教東傳,唐朝時日本遣唐使將《蘭陵王入陣曲》傳入日本。公元749年,奈良王朝女皇高野姬天皇詔令舞蹈名家尾張濱主在宮中表演後,此舞在日本民間流傳更廣了,被視為正統的雅樂在日本傳承。直到現在日本奈良元月十五日"春日大社"舉行一年一度的日本古典樂舞表演時,《蘭陵王入陣曲》仍作為第一個節目表演獨舞。日本古典《舞樂》一書,封面和第一章都是《蘭陵王入陣曲》。直到1986年,河北省邯鄲市蘭陵王墓文物人員通過日本專家找回此曲,千年名曲,才重歸故里。以上就是《蘭陵王入陣曲》的前世今生了。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