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現在的中國人越來越重口味了,
最明顯的表現就是,
大多數人吃飯都已經是無辣不歡,
以至於現在外出聚個餐,
大家最先問的都是:
這種感覺就好像如果你不能吃辣,
大家就不能一起愉快地玩耍了。
不可否認的是,辣椒的出現,
在短短的幾百年間,
就改變了中國人的飲食習慣,
以至於很多人無法想象,
在沒有辣椒的古代,
古人的三餐是多麼的索然無味?
可是實際上,
古人也有屬於自己的“辣味”,
而且是獨屬於中國人的“麻辣”,
其中最著名的代表就是花椒。
在辣椒稱霸餐桌之前,
花椒才是中國人的心頭愛,據研究,
中國古代平均有22%的食品中都要加花椒,
尤其在唐代,這個比例達到了誇張的37%。
也正因為如此,
古人將花椒與姜、茱萸並稱“三香”,
人們用花椒作調料,
做魚做肉要用它,煮羹煮麵要用它,
去腥增鮮,新增香味也需要它。
或許有人奇怪了,論調料,
中國本土的其實也不少,
憑啥花椒那麼火?
這是因為花椒有種特殊的魔力:
不同於辣椒的痛辣,
花椒所含有的羥基甲山椒醇,
激活了面板下的神經纖維 RA1,
使人產生了一種不痛不癢,
欲罷不能的麻感,
這種感覺其實比辣更讓人上癮。
此外,花椒還有比較濃郁的香氣,
因此在沒有香水和空氣清新劑的古代,
花椒還充當著香料的角色,
而古人的使用方法也很簡單粗暴:
古代的宮廷有種房子叫做椒房,
它的牆壁就是用花椒參入塗料塗成的,
不僅聞起來有股濃郁的花椒味,
還蘊含著古人美好的願望,
希望子孫像花椒一樣,
能茁壯成長、外邪不侵。
因此你大概也發現了,
花椒在古代堪稱貴族專享,
晉朝的石崇就曾用花椒種子和泥塗牆來炫富,
而在《甄嬛傳》中,甄嬛得到了“椒房之寵”,
就是昭告她獲得了皇上的百分百寵愛。
沒有錯,古代的花椒不僅能入菜,
能糊牆,能炫富,居然還能虐單身汪!
現代人告白可能是送花,
而在先秦時期,
很多人的選擇居然是送花椒!
在詩經《陳風· 東門之枌》中寫道:
“視爾如荍,貽我握椒。”
翻譯過來就是如花兒般美麗的姑娘,
送了年輕小夥一大束花椒,
以此來傾訴愛慕之情。
當然對於好吃的中國人來說,
花椒更大的價值依舊在廚房,
它可以去除各種肉類的腥臊臭氣,
改變口感,增加食慾,
即使到了現在依然活躍在中國人的餐桌上。
比如淮揚菜、粵菜,
都喜歡用花椒去腥,
四川人則用花椒調麻味,
甚至可以說,現在依舊有很多中國美食,
根本是離不開花椒的。
比如說地道的重慶小面,
一定要用到兩種花椒麵:
青花椒和紅花椒。
江蘇、四川、湖南、貴州等地的香酥鴨,
也離不開花椒的調味,
如果缺少了那份麻,
再酥脆的鴨肉也會留有遺憾。
還有四川的涼粉,
講究又麻又辣,
那份麻就來自於四川本地的青花椒。
同樣在青島,
當地人在吃他們喜愛的清煮泥螞時,
常常會用花椒去除腥味,
以此激發出泥螞的鮮香。
此外還有麻辣火鍋、麻辣香鍋、
麻婆豆腐、麻辣雞絲等,
如果你想要麻辣,
就離不開那顆花椒。
別看花椒小,它可是中國人的珍寶,
早在明代就隨著鄭和下西洋,
遠銷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地,時至今日,
不少外國人都瘋狂愛上了中國的花椒。
但同時外國人也有一個疑惑:
沒有錯,花椒的價格一直不便宜,
但這是因為它確實來之不易,
看過《風味人間》的小夥伴或許還記得,
花椒長在多刺的樹上,又必須人工採摘,
這當中的辛苦和危險顯而易見。
並且一棵樹哪怕長滿了花椒,
採下來也就是幾斤,
同時花椒又非常容易受到外界環境的影響,
一陣雨,一場霜,可能就全毀了。
因此從花椒出生到進入我們的餐桌,
其背後的艱難註定了它的高價格。
所以我們在享受花椒帶給我們的美妙的同時,
也該帶著一份感恩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