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這個問題前,我們首先要知道大象的鼻子有沒有可能成為化石,答案是:完全有可能的。
所以只要運氣足夠好,直接從發現的化石上就能推斷出大象的長鼻子。
軟組織如何才能形成化石
地球上的大部分生物死後,不是被食腐動物吃掉就是被微生物分解掉,有機體與氧氣接觸時分解得更快。
大多數露天環境都與大量的氧氣接觸,所以死去生物的軟組織(無論是植物還是動物)很快就會腐爛。同樣的事情也發生在水下,因為水可以溶解大氣中的氧氣。
有機體若要變成化石,就不能被分解或吃掉,如果有機體生活在或被轉移到可以掩埋並防止其腐爛的地方,就會發生這種情況。
而當一個有機體被迅速掩埋時,腐爛就會少一些,被儲存下來的機會也就越大。
生物體堅硬的部分,如骨骼、外殼和牙齒,比柔軟的部分更有可能成為化石,原因之一是食腐動物一般不吃這些部位;硬的部分也比軟的部分更難腐爛,有更多的時間被掩埋。
所以說像大象鼻子這樣的軟組織雖然很難形成化石,但是也不是完全的不可能。
骨骼化石也能判斷出大象的長鼻子
假如古生物學家剛剛發現下面這樣一個化石,如圖:
這是一個猛獁象的化石,從化石中看出,這種動物非常巨大(一個頭頂過一個人)。
我們很容易理解為什麼古希臘人在看到這樣的頭骨時,會推斷出獨眼巨人的存在。
除了前面的大洞外,它確實看起來有點像人,古希臘人把這個大洞當做了一個眼窩(併發明了獨眼巨人來解釋它),實際上這是大象的鼻孔。
然後,如果他們碰巧找到剩下的骨架化石,並安裝它,得到這個,如圖:
通過化石,很容易發現大象和所有哺乳動物一樣有7個頸椎,換句話說,它們有一個非常短而僵硬的脖子。
因此,大象不能彎下腰用嘴接觸地面(不要忘了,那個頭離地兩米),所以還需要其他一點東西,不然它沒法吃東西。
然後古生物學家可能還會遇到一個像這樣的標本,如圖:
他們意識到這種動物很難用嘴接觸到任何東西(象牙太長也不好)。所以古生物學家很快就會推斷出,大象必須有辦法把食物和水送到它的嘴裡。這可能是長而肉質易抓握的嘴脣(或舌頭)。
最後,如果古生物有許多其他哺乳動物的知識可以借鑑,他們完全可以僅從骨骼就得出大象有長鼻子的結論,只是會有點難,和原版不太像而已。
最後
實際上,像恐龍這樣的古生物的核心爭論之一就是這些古巨無霸到底長什麼樣,因為我們發現的化石其實都是不完整的。
許多人模擬恐龍的模樣(以及其他動物化石模樣)只是在骨架上塗一層面板,這個過程是“收縮包裝”,但真正的動物很少是這樣的。
當我們偶爾發現有面板和其他軟組織附著的化石時,它們往往會顯示出從骨骼化石上無法推斷出的東西。
有了頭冠是不是更好看了
例如,2013年,人們發現了一塊以植物為食的恐龍埃德蒙頓龍(Edmontosaurus)的化石,它的面板完好無損,但是比以往的模擬多了一個頭冠。
好吧,這些還不是最難的,其實滅絕生物的顏色更難判斷或模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