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丘民權,白雲鎮白雲村有一個白雲寺。這個寺院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唐代,在明清時期名列中國四大寺之一。
唐代時,這裡原本是一個供奉觀音大士的庵堂——白衣庵,後來圍繞著觀音殿不斷擴充套件,後來就發展成為一個寺院。夏秋兩季,寺院被白雲環繞,成為當地一道著名的風景,所以改名叫白雲寺。
來到白雲寺,會看到整座寺院古樸典雅,雄偉壯觀。進入大門後,第一個大殿為觀音殿,而非大雄寶殿,這是因為白雲寺最初的淵源是白衣庵,後來的建築都是在這個後面修建的。因為寺院有一個不成文的規定,建築不能毀,只能建,所以形成如此奇特的現象。
在觀音殿後面就是白雲寺的主體建築——"大雄寶殿",這幾乎是所有寺院的必備的基礎建築了。然而,白雲寺大雄寶殿也有獨特的地方:屋脊上,朝陽的一面是滾龍脊,背陰的一面是舞鳳脊,這個是皇家寺院的標誌。據說,順治皇帝晚年曾經在這裡出家,最終也在這裡圓寂。
除了觀音殿、大雄寶殿之外,白雲寺中的還有兩處地方在國內首屈一指。一個是玉佛殿,在這裡不僅有記載康熙皇帝親題的"當堂常賞"四字的殘碑,還有10餘尊玉佛,均是緬甸白玉雕琢,寶石嵌銀,形象逼真。
據說,白雲寺玉佛殿中所藏的玉佛是國內數量最多的。其中,有一尊是釋迦牟尼佛的入涅槃法相,有3米多長,是傅作義將軍的傅鳳英老居士從緬甸特意為白雲禪寺進獻的,算是白雲寺中的一寶。
另一個比較獨特的建築是"多寶塔",即佛公靈塔經幢,磚石結構,高4米,樓閣式,三級六稜形須彌座。塔身刻有蟲、鳥、草、獸等各種圖案,正面刻有文字"佛公靈塔","佛洞宗三十一式佛公大和尚"十六字。
這座六稜形的塔身,每一面都有一座佛像、一本心經、一個僧人鼓樂圖,也就是佛、法、僧三樣齊全了。我們經常會聽到"無事不登三寶殿",這裡的三寶指的是佛教的"佛、法、僧"。因為這座塔六面均有"三寶",所以也被後人稱為"多寶塔"。
可以說,白雲寺中的每一個地方均藏著一段故事,值得人們靜靜地去觀賞、品味、探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