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其它>

在那個冰冷刺骨的天池裡面,竟有一個頭大如盆,體大如牛的巨獸出沒。人們將它與神祕的尼斯湖水怪聯絡在一起,認為兩者都是史前生物的後代。

然而,根據科學家求證,所謂的天池“水怪”很可能只是一種被現實碾壓的可憐生物。可縱觀它的生長曆程,進化史等等,不免讓人驚歎這種魚能活下來真是奇蹟。

位於大東北的長白山天池,是中國最深的湖泊。它是一座火山口,經過漫長年代的積水而成火山湖。受到環境和地勢的影響,長白山天池幾乎沒有任何什麼生物。然而從上個世紀60年代開始,就陸續有人表示自己在這裡親眼目睹了巨型“水怪”。

比如有一位目擊者是在長白山天池頂部觀看日出時發現的。當時他看到遠處天池的水面上有一個古怪生物。它頭大如盆,體型巨大,緩慢地遊動,身後卻拖著一條長長的喇叭形划水線。

還有的目擊者將天池水怪形容為方頂有角、長項多須的蛟龍等等,又或者是蛇頸龍之類的生物。可根據科學家大量考證,這些長白山天池水怪很可能只是一種叫“翻車魚”的海洋生物。

根據目擊者的描述和錄影,長白山天池水怪有在水中打轉的習慣,還經常越出水面,這都和翻車魚的特徵極為相似。

再者,從地理上分析,長白山天池非常接近於日本海,而日本海海域內又是翻車魚最頻繁的活動區域之一。科學家認為,在天池的下面極有可能有一條通往日本海的隧道,而翻車魚就是從這條通道中進入的天池當中。

因此,目前來說長白山天池水怪最靠譜的猜測就是本文的主角翻車魚了。魚如其名,翻車魚的魚生也是翻車不斷,就連到死的那一刻都屢屢遭到調侃,令人感慨。

興許長得太過奇葩,翻車魚總是遭到人類的誤解。2019年3月22日,有一群澳洲人在海灘上發現一個龐然大物擱淺在海灘上。

又硬又堅韌的表皮,使發現者以為它只是奇特的船隻殘骸或是木塊。等專業人士檢視後,他們才意識到這是一具翻車魚的屍體。

翻車魚主要生活在熱帶和溫帶的大洋海域活動,偶爾出沒於近海岸。這些看上去只有頭的生物平均體長長達1.8米,平均體重在1噸左右。而在標本記錄中,最大的翻車魨體長3.1米,兩鰭長度4.2米,而體重更是達到驚人的2.27噸。

這一紀錄也使其成為世界上最重的硬骨魚類。令人驚奇的是,它們出生時不過才0.25釐米左右長。那麼,翻車魚究竟是如何長到這麼大的呢?它們最大的祕訣就是永不閉嘴。

沒錯,翻車魚的嘴巴是永遠也沒有辦法合上的。你能看到,它們永遠都是一副半張著嘴,保持著啊啊啊的狀態。當兩隻翻車魚湊在一起的時候,就好像在不停地講悄悄話。

盤踞在海洋,翻車魚放任自流,等有什麼東西主動送上門來就吃什麼。水母、魷魚、甲殼類、浮游生物、小型魚、海藻等等統統都愛吃。

就這樣,一刻不閉嘴、毫無節制地吃吃吃,使它們能從0.25釐米長到3米長,體重比幼魚時增加了6000萬倍。

這可不是吃貨從小不點吃成巨獸的故事,它的背後隱藏著一段辛酸又勵志的血淚史。毫不誇張地說,翻車魚能從幼魚長大成一條成魚,需要歷經九九八十一難,比西天取經還難。

翻車魚魚苗,仍然帶有刺,以後會消失

幾乎從一出生開始,翻車魚就開始了一段黑暗的"魚"生。當幼年時,由於個體太小,就算是身上帶刺、聚整合群出行也會隨時被各種掠食的魚類吃掉。

好不容易長大了些,它們的刺也逐漸消失,又成了鯕鰍、馬鮫、金槍魚以及海鳥的獵物;再大些,翻車魚又容易被鯊魚和海洋哺乳動物一口吃掉。比如海獅有時還會以獵殺翻車魚來取樂。

據推測,翻車魚從一枚受精卵發育成成魚的概率只有百萬分之一。

為了能傳宗接代,翻車魚不得不進化出特別能生的技能。一條中等體型的翻車魚一次性就能產下3億個卵,是脊椎動物中產卵數量最多的。該技能還進入了世界吉尼斯紀錄。

試想一下,數量如此龐大的魚卵都沒讓翻車魚氾濫成災。這也側面說明,翻車魚的生存有多艱難了。

別以為活下來就一帆風順了,光是它們身上無計其數的寄生蟲就使它們不得安寧。

迄今為止,科學家在翻車魚身上發現的寄生蟲總共有五十多種。不光是厚厚的面板表面,就連它們的眼眶、口中乃至體表粘液裡,形態各異的寄生蟲爬滿了它全身;這當中,還有一部分寄生蟲身上也出現了寄生現象,寄生著更小的寄生蟲。

也正因如此,翻車魚的面板變得十分粗糙,厚度達到7cm。為了趕走寄生蟲,翻車魚需要時常游到淺水區尋求幫助。只要那些專門吃寄生蟲的生物來幫助它們的時候,翻車魚才能獲得片刻的安寧。中文名稱之為翻車魚,可能是因為它們喜歡在海洋裡側臥,但這樣是為了更好地除掉寄生蟲吧。

出於這個需要,翻車魚平時有三分之一的時間待在水面,更多的時候需要在海面下200米以內的水體中。這意味著它們每天需要多次在海面和深海之間往返。還好翻車魚擁有很強的潛水能力,最深記錄可達800多米。

然而翻車魚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硬骨魚,卻不小心長“殘”了,連魚鰾都沒有了。

目前科學界認為,大多數硬骨魚類的沉浮需要靠魚鰾進行配合。通過魚鰾肌調節魚鰾的收縮和膨脹,魚的身體密度也隨之改變,從而幫助魚兒保持浮力。

普通魚類的魚鰾

那麼,翻車魚的潛水能力又是從何而來呢?其實翻車魚放棄魚鰾是為了更好地下潛。原來海里的水壓,是海平面的上百倍左右。在高壓下,魚鰾不但很難高效地工作,還像是個隨時會爆炸的定時炸彈。

隨著壓力的變化,魚鰾可能會迅速膨脹,甚至能將魚類的內臟器官都擠出體外。所以,翻車魚索性直接放棄了魚鰾的幫助,直接利用魚鰭獲得動力,從而讓自己下潛。

不過,翻車魚的奇葩之處就在於它本來應該長尾鰭的地方退化消失了,而是長出了背鰭和部分臀鰭形成的“舵鰭”。當它們游泳的時候,長且尖的背鰭露出海面,也時常會使人誤認為鯊魚一類的海中巨霸。

科學家猜測,正是這特殊的魚鰭使它們能隨意下潛。當然,還有相對較輕的骨骼,使它們能保持漂浮狀態。

儘管翻車魚屬於硬骨魚,但它的骨骼中軟骨組織的比例很高,骨骼極度特化。它們的肋骨就已經完全消失,使翻車魚無法像它的魨類親戚一樣鼓氣。

翻車魚,屬於硬骨魚綱,魨形目翻車魨科(Molidae)。缺少堅硬的骨骼與肌肉,是它們能長成龐然大物的原因之一。翻車魚的神奇之處可不止於此。

近年來,科學家首次發現翻車魚也像哺乳動物一樣,能使身體保持恆溫。它們能通過持續拍打翅膀狀胸鰭,可以在身體內部產生熱量,平均肌肉溫度可達到 4~5攝氏度,高於周圍海水溫度。這使得它們能在冰冷的海水保持熱量。

此外,翻車魚具有特殊的體溫調節結構,能阻止身體熱量在海水中損失。它們喜歡晒太陽最重要的原因可能還是消滅寄生蟲。

近年來,我們時常看到某地又捕獲了“大型怪獸”、“巨型水怪”等嚇壞漁民等等。這些“不明生物”大都說的就是翻車魚。

那麼最後的問題來了,翻車魚能吃嗎?答案是:“把它放在鍋裡煮,鍋都覺得丟臉”。這句話是來自凡爾納的小說《海底兩萬裡》中的經典語錄,用在翻車魚身上太合適不過。因為它那粗糙的厚皮實在太影響口感了,不好吃使它擺脫了被人類食用的命運。

但世事無絕對,在中國臺灣就有食用翻車魚的習俗,人們會劃開它們的厚皮,食用它們的腸子。比如就有一道名菜“炒龍腸”是由此而來的。

雖然翻車魨並不是主要的經濟魚類,也不會成為商業捕撈的目標,但它們近年來翻車魚的種群數量下降明顯。這個鍋還是得甩給人類,因為日益頻繁的遠洋捕撈使得被誤捕致死的翻車魚數量大增。至於網路上種種翻車魚的搞笑死法則大多純屬謠言,比如精神壓力過大致死,或是一言不合就死給你看等等。

同時海中漂浮的各種垃圾也對它們構成了巨大的威脅,和稜皮龜一樣,翻車魚很難辨認水母與塑料袋,常常因為過多吞食垃圾而窒息,或阻塞消化道導致飢餓而死。

曾幾何時,翻車魚以為只要克服種種困難就能迎來幸福的“魚生”,結果還是逃不過被現實碾壓的命運。

The genome of the largest bony fish, ocean sunfish (Mola mola), provides insights into its fast growth rate Published online 2016 Sep 9.

深湖Wraith:水怪真相之謎—走近真相_央視網(cctv.com) - 紀錄片

翻車魚:大海怪也賣萌 作者linki 海洋生物學碩士 果殼

Ocean sunfish.wikipedia.on 23 September 2019, at 03:19 (UTC).

最新評論
  • 康明斯6bt發動機
  • 老戲骨王志文,被譽為“千人千面”,為何卻被《最後一槍》拖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