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其它>

內容稽核,是資訊類產品和內容型平臺,社群或社交APP必不可少的環節。

這裡的內容,指的是使用者在社交APP或網站上傳發布的文字、圖片、視訊、音訊,而內容稽核則指運用人工或智慧手段,對內容進行審查,內容稽核的目的是多重的,首要是確保內容合法合規,健康無害——內容大監管時代,“安全”是一個平臺的生死線。二是過濾篩選出高品質的內容、保持良好的內容調性,是平臺“內容生態”最前線。

對於平臺內容安全,大多人有三個誤區——

內容危害性,有高低之分,所以稽核的嚴格程度也應有所區分。時政類內容,尤其是涉及國家領導人及其家屬,屬於高風險內容,稽核優先順序最高,且應嚴格貫徹三審制,興趣愛好或消費等垂直類內容,時效性和敏感性不高,所以可以後審。

稽核還有兩個特點,因時而異和因勢而異。時間節點不同,重點監管的內容有所不同,輿情形勢不同,標準和尺度也應及時調整。

所以,稽核並不是簡單的看、刪除、放行操作,它是一個要求擁有高度政治敏感意識和專業識別能力,能根據內容特性、結合各類手段才能做好的工作,既需要專業度,又需要技術力。

誤區二:機器稽核已經完全取代了人工稽核。

這裡我們並不需要去討論太多技術層面的東西,僅僅是提醒需求方,機審和人審,仍然處於一個互相配合而不是非此即彼的階段,機器過濾的準確性、適配結果,最終仍然需要人工驗收並校準,所以無論是自主研發的機器過濾技術,還是購買第三方服務,機器過濾只是開端,不是結束,也不是全部。一個真正完整的稽核流程,應該包含:

1、 機器稽核

2、 人工稽核

3、 人工處理舉報和申訴

4、 人工質檢

誤區三:做好稽核,就能確保內容安全。

要真正實現內容安全保障,為內容調性打好地基,光“稽核”是遠遠不夠的。所以本文真正要說的其實是“內容風控”。

為什麼要做這樣的區分?首先你需要認識“內容”的“源”和內容的“流”,內容的“源”指的是內容創作,內容的“流”指的是內容分發。內容創作和內容分發的目標是形成一個良好的“生態”。但生態形成的基礎,則是“內容安全”,生態是發展線,安全則是生命線。大家所理解的內容安全是通過“稽核”實現的,所以先捋清創作、稽核、分發三者的關係,如下圖:

上圖可見,稽核處於中游,這意味著不是僅僅按稽核細執行日常工作,還要分別站在上游-創作和下游-分發的角度考慮問題,也就是站在內容生產者和閱讀者的角度考慮問題。這個角色,就不是我們日常認知的“稽核員”,而是“內容風控運營”,這一角色需要講政治、懂運營,導向第一,兼顧市場。這一角色的職責,就是建立“內容風控體系”。稽核,其實是微觀層面上的一系列執行流程和標準,而風控,則是包含巨集觀、中觀、微觀在內的一套內容安全保障(前置)、危機化解(後置)體系。

怎麼理解這裡的巨集觀、中觀、微觀三個維度?不同維度上都有些什麼,繼而組成了所謂的“內容風控體系”?

巨集觀上,必須深入理解法律法規、政策精神、監管環境;中觀上,需要建立行之有效的規章制度、高水平的技術保障、內容安全高於一切的授權、上下游良好的溝通機制;微觀上,制定業務規則和稽核細則、理解“行動”和輿情並按指令處置、甚至包括產品功能。

166
最新評論
  • 康明斯6bt發動機
  • 林夢和劉雨昕什麼關係 劉雨昕什麼時候認識林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