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其它>

本文主要閱讀物件:想了解網際網路廣告的學生和初級從業者

廣告主花錢投廣告,需要了解廣告投入後的效果,衡量使用者的活躍度以及接受度,廣告效果大致可以分為傳播效果和心理效果,傳播效果可以用廣告展示量(曝光量)來衡量;心理效果沒有直接的評估方式,主要通過使用者行為來衡量,使用者的行為包括點選、互動、下載、購買等。不同型別的廣告追求的廣告效果側重點會有所不同,市場也因此產生了不同的結算方式。

本文將對目前市場上常見的四種廣告結算方式進行介紹。

在介紹之前,需要先定義幾個名詞,廣告成本為cost,廣告展示次數(曝光次數)為impression,廣告點選次數為click,點選率為CTR(Click Through Rate,指廣告的點選率,即廣告點選次數佔廣告展示次數的百分比,CTR=Cost/Impression*100%)。

第一種:CPM

CPM,Cost Per Mille,全稱cost per mille impression,每千次展示成本,每曝光(被展示)一千次,廣告主所應付的費用。假設一個banner廣告單價是10元/CPM,則意味著每被1000人看見,就會收費10元。

公式:CPM=Cost/Impression*1000

從需求方的角度來說,CPM是以品牌宣傳為目的的品牌廣告主要採用的結算方式。

公式:CPC=Cost/Click數量

從需求方的角度來說,CPC是以提升轉化為目的的效果廣告主要採用的結算方式;從供應方角度來說,搜尋廣告、關鍵詞廣告通常採用這種定價模式,如Google AdSense(谷歌廣告聯盟)、百度聯盟等。

拓展:

點選量,即廣告被有效點選的次數,分為點選總量和去重點選量,比如同一個使用者(同Cookie或同裝置ID)在一個小時內5次點選同一頁面同一廣告(頁面未重新整理),點選總量為5次,去重點選量1。CPC按去重點選量計算。點選轉化率(CVR,Click Value Rate),即廣告轉化次數佔廣告點選次數的百分比,CVR=轉化次數/Click次數*100%,轉化可以是註冊、下載、諮詢等。第三種:CPA

CPA,Cost Per Action,每次行為成本,以使用者行為作為指標計費的廣告,行為可以是註冊、下載、安裝、加入購物車、下單、諮詢等。

根據使用者行為的不同,CPA可以細分為:

CPD,Cost Per Download, 每下載成本,按APP下載量計費,不管是否安裝,常用於應用商店。公式:CPD=Cost/Download數量。CPI,Cost Per Install,每安裝成本,按APP安裝量計費,常用於應用商店。公式:CPI=Cost/Install數量。CPS,Cost Per Sale,每銷售成本,按實際成功銷售產品數量計費,適用於購物類、導購類的網站和APP,如淘寶聯盟、多多進寶、京東聯盟等,其付費方式多按商品銷售價格的比例分成。CPL,Cost Per Lead,每潛在客戶獲取成本,按蒐集到的潛在客戶資訊名單數量、銷售線索、商機數量來計費。公式:CPL=Cost/Lead數量。

相同IP使用者24小時內反覆註冊或提交資訊只計費一次,一般適用於想要獲取商機的廣告主,如搜尋引擎上常見的各種培訓機構的廣告,通常會要求填寫使用者手機號等相關資訊,填寫了相關資訊的使用者即為潛在客戶。

CPA適用於效果廣告的投放,對廣告主來說風險較低;對媒體或廣告服務商來說運營難度較大,需要精準的流量和較高的轉化率,但投放成功,相對CPM和CPC來說,收益也更多。

第四種:CPT

CPT,Cost Per Time,每時間段展示成本,按投放時間的長短計費,在投放時間內,無論使用者點選與否,都會收取相應的費用。在部分小媒體,即便相同廣告位相同展示,費用的多少也會因為廣告主的不同而有所差異。

傳統排期廣告採用此種結算方式且常按天結算(CPD,Cost Per Day),適用於優質時段和優質廣告位的採買,結算價格較高。

CPT無法保證廣告主的利益,但能給媒體方帶來穩定收入。

最新評論
  • 康明斯6bt發動機
  • 奇妙小森林譚鬆韻為什麼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