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其它>

中加美三國古生物學聯合研究團隊發現,一隻9900萬年前的小鳥,被完整“雪藏”在一枚9釐米長的琥珀中。

這是人類首次在琥珀中發現雛鳥化石。標本儲存非常理想,2釐米長的黃金色鳥足上,腳爪鋒利,鱗片、絲羽栩栩如生。

中加美等國的古生物學家宣佈,有關恐龍時代第一隻雛鳥標本的研究論文在國際知名地學刊物《岡瓦納研究》(Gondwana Research,影響因子8.743)線上發表。圖為比龍標本復原圖

取得這項研究成果的是去年揭祕“琥珀恐龍”的團隊。

中國地質大學副教授邢立達(右)與加拿大薩斯喀徹溫省皇家博物館古生物館館長瑞安·麥凱勒教授

中國地質大學副教授邢力達:

此次發表的標本是一隻較為完整的反鳥類雛鳥,記錄了其生命最初幾周的骨學和羽毛特徵。這件標本來自著名的琥珀產區之一,緬甸北部克欽邦胡康河谷,此地的琥珀距今約9900萬年前,屬於白堊紀中期的諾曼森階。

比龍標本的琥珀化石,斷層掃描成像和同姿態的復原圖

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鄒晶梅:

標本頭骨有明顯的牙齒,椎體等其它骨骼形態一致表明,它屬於典型的反鳥類。

反鳥類是白堊紀出現的一類相對原始的鳥類,其肩帶骨骼的關節組合與現生鳥類的相反,因此得名。反鳥類和今鳥類是鳥類演化的兩個主要的譜系,並在早白堊世出現了較大的生態分化和輻射,它們有著較強的飛行能力,拇趾與其他三趾對握,適宜樹棲,但最終在晚白堊世末期與恐龍一道完全絕滅。

鄒晶梅拿著一隻小型反鳥類化石

美國洛杉磯自然史博物館恐龍研究院院長路易斯·恰普教授:

琥珀體很大,約9釐米長,容納了接近完整的一隻古鳥類的頭部、頸椎、翅膀、腳部和尾部,以及大量相關的軟組織和面板結構。

這些儲存下來的軟組織除了各種形態的羽毛之外,還包括了裸露的耳朵、眼瞼,以及跗骨上極具細節的鱗片,這為古鳥類研究提供了千載難逢的機會。

琥珀與1角錢硬幣大小對比

特異儲存的化石往往能提供遠古生命前所未見的細節,比如“木乃伊”化的鴨嘴龍類埃德蒙頓龍所留下的面板印痕,虛骨龍類棒爪龍留下的腸道痕跡,以及中國熱河生物群的眾多脊椎動物化石。儘管這些標本對古生物學研究做出了特殊的貢獻,但仍會受到成岩作用的影響,損失大量細節。

琥珀則恰恰沒有這些問題,它能為古生物提供無與倫比的儲存狀態,這次就是人類歷史上發現的最豐富的雛鳥骨學與軟組織細節,為人們了解反鳥類和今鳥類在發育上的顯著差異提供了新的證據。唯一的缺陷是琥珀所能容納的包裹物大小受到嚴格限制,因此琥珀中完整的大個體脊椎動物極為罕見,這也是“比龍”的珍稀之處。

緬甸琥珀礦區

標本的擁有方,騰衝虎魄閣博物館館長陳光:

剛看到這個標本時,當地人都以為是蜥蜴爪,但我意識到這個標本尤其特殊,更像鳥類的足部。

他隨即與兼任騰衝市琥珀研究中心副主任的邢立達聯絡。猜測得到確認,這確實是一隻鳥足。

比龍標本復原圖 張宗達繪製

中國科學院動物所副研究員白明博士:

獲取標本之後,研究團隊開始只是注意到了一對非常精美的鳥足,之後採用顯微CT等無損裝置來成像和分析標本之後,才發現了琥珀內部還隱藏著頭骨、脊椎等重要資訊,通過對CT資料的重建、分割和融合,最終無損得到了所有骨骼的高清3D形態。

幼鳥被樹脂包裹時,正處於稚羽發育的最初階段。

琥珀中雛鳥的區域性特寫

加拿大薩斯喀徹溫省皇家博物館古生物館館長瑞安·麥凱勒教授:

比龍標本保留著迄今最為完整的古鳥幼鳥羽毛和面板,這在白堊紀的標本中尚屬首次,這些細節包括羽序、羽毛的結構和色素特徵等。

比龍標本的線條圖,展示了軟組織(皮毛)分佈。加拿大薩斯喀徹溫省皇家博物館古生物館館長的瑞安·麥凱勒教

經過小編的講解,你是不是也想感受一下琥珀蜜蠟獨一無二的魅力呢?

  • 康明斯6bt發動機
  • 絕對膜拜!你絕對想不到但卻存在過的機械設計,創意前衛設計超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