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前蘇聯和德國的腦洞機械設計,很多人看完後都歎為觀止。隨著人類的進步與科技的發展,他們在機械設計道路上一直是有頭腦有設計。和大家分享一些特別的,就是早期他們製造的一些機械和設計手稿,也許你從來沒有見過,但是這些腦洞的想法實物都曾出現過,我們只能膜拜了!
裝甲摩托車1940年12月有人提交的一個“裝甲摩托車”設計方案,在摩托車上裝一個活動的弧形裝甲蓋。
移動的裝甲堡壘把永備工事地堡的概念移植到坦克上,設計了一個移動的裝甲堡壘,坦克裝甲有600毫米厚,裝備大口徑炮、小口徑炮、平射機槍和高射機槍。
人力拖拉機有運輸、犁地多種功能的人力拖拉機。設計者認為可以通過多級鏈條傳動,獲得更大的傳動比,有比普通單車大5倍的牽引力,能拉犁耕地。
鳥人衣
鳥人衣,1955年,鳥人利奧•瓦倫丁(LeoValentin)希望通過在外甲上加上一雙大翅膀實現人類飛翔的願望。可惜的是,1956年,瓦倫丁在從飛機上跳下來實驗這個發明時不幸墜地身亡。
鴨掌手槍鴨掌手槍是 19 世紀船長使用的流行武器,有4個槍管,看著像鴨子腳,同時可以攻擊 4 個敵人!!但真正戰鬥的時候,它卻並不能攻擊正前方的敵人。
兩棲坦克裝甲車輛行走機構這是1944年3月2日,中尉 Б.К. Григоренко提交的一個兩棲坦克裝甲車輛行走機構方案。這位中尉在參軍之前就是為機械修理工,參軍後在坦克部隊任修械所技工,後又在一個騎兵團擔任汽車維修員。在戰爭時期他看多了泥濘的道路,所以提出用螺旋杆代替車輪和履帶推進坦克前進。
應當說這個方案帶有極大的超前性,多年後類似的車輛真的在蘇聯出現了,那就是SHN-1全地形車。
戰鬥載具“卡拉爾”“卡拉爾”總高度約為3米,乘員1人,既是駕駛員又是炮手,行走部分為6條帶彈簧的腿,由炮塔底部的發動機控制。它的行走方式是跳躍,用馬達壓縮彈簧,驅動支撐腿收縮、釋放,每次跳躍能前進5-20米。“卡拉爾”的戰鬥室為直徑1.25米的球形,按照設計者的想法,戰鬥室用合金裝甲鋼板製成,可以旋轉,武器為4支固定安裝的PPsh41衝鋒槍。為了對付坦克,“卡拉爾”還考慮後續安裝反坦克槍,工兵用的火焰噴射器也在考慮之列。
會拐彎的槍Krummlauf 潛望鏡步槍的設計彎道可達 90 度,城市街道戰很有優勢。士兵躲在角落還可以通過鏡子看到後面的戰況,不得不說是個天才的設計。但讓子彈改變方向這種難題是要外星人來幫忙解決了。
人體雷達一戰時期,在義大利,當時雷達還未出現,防空只是靠人們用眼睛觀察和耳朵聽飛機發動機的聲音。但人類的聽力畢竟有限,於是便有人發明了這個玩意兒。
雙炮塔坦克這是一種雙炮塔坦克方案,後炮塔可以以2米/秒的速度升降,最大高度可達到10米,升降動力來自液壓桿,送彈機構、人員進出通道都藏在手風琴氣囊式的軟管裡。設計師認為這種升降炮塔可以在樹林中升起,隱蔽觀察遠處目標;還能在城市戰當中射擊高樓目標;還能在樓房起火時靠近建築物,讓樓房的人通過升降炮塔撤離到地面。
鋼鐵護甲看上去確實顯得過於笨重,不過它可是貨真價實能夠抵禦子彈攻擊,遇到危險的時候只需要把護眼的鐵蓋兒放下來,跪在地上,同時四肢收縮到鐵盾後面。難道這就是後來鋼鐵俠的原型?
噴氣坦克它使用固體火箭發動機作為動力,行走部分為車輪,冬季可更換為滑雪橇,乘員2人,分別為駕駛員和炮手,俯臥在低矮的裝甲乘員艙內。武器系統為6具RS-82火箭彈,分為左右2個發射架,兩個發射架中間為1挺ShKAS航空機槍。
“PT噴氣坦克”的固體火箭發動機其實直接移植了RS-132火箭彈發動機,採用電發火。設計者認為,這種噴氣坦克輪廓低矮,最高時速可達到100km/h又很難被敵人擊中。在戰鬥中,噴氣坦克可以集中突然使用,RS-82火箭可以射擊敵坦克,機槍可以消滅步兵,加上其呼嘯的火箭發動機可以給敵軍極大的心理震撼。
圓形戰艦19世紀70年代初,俄國的波波夫中將提出了一個大膽的構想,把戰艦造成圓形,可以在吃水最淺、尺寸最小的條件下獲得最大的噸位,從而搭載和大型戰艦同等規模的火炮。經過論證,俄國海軍技術委員會認為此方案可行,於是成立了小組進行設計。
很快地,幾艘圓形戰艦就完工並下水服役了,該軍艦直徑30.8米,裝載了1門11英寸的大炮,2門4磅的大炮,16門37毫米的炮以及12條撐杆魚雷。由於船底扁平,浪高過1米就狂晃不止,嚴重影響射擊精度,根本沒法操作,時速僅3海里的第聶伯河就給這玩意衝的滴溜溜地轉。開炮的時候轉得更狠,遇到海流船會失控旋轉,全船人都暈了。
重型戰鬥坦克這是1944年3月一名中尉軍銜的後備軍官設想的的重型戰鬥坦克。他為坦克兩側履帶設計了可收放的側裝甲擋板,戰鬥中可以放下遮擋履帶和負重輪側面,思路接近現代坦克上的側裙板;還在坦克前方設計了一對大型滾輪,用傳動鏈條和履帶行走系統連線,可一起轉動,作用是遮擋坦克履帶正面防止被正面來襲的炮彈擊毀,這和今天掃雷坦克的掃雷滾也很相似。
中尉同志還提出要加強火力,要為坦克安裝一門大口徑自動火炮。不過他好像沒提這門火炮的具體結構。
巨鼠坦克保時捷之父設計的八號鼠式坦克,最大的特點就是大,也是到現在為止史上最大超級坦克喔!如果當時的情報人員不詳加調查,而是隻憑想當然,那絕逼會吃大虧了。
這個188 噸的巨獸,太重了連橋都壓垮,只能用怪異的呼吸管連通兩部鼠式坦克潛水過河。被希特勒下令中止,結束了德國的超級坦克妄想。
四履帶坦克四履帶設計方案,為坦克增加兩條履帶,提高在極端惡劣地形上的通過能力。但是因為這會增重5-6噸,並且底部暴露的鏈條傳動很容易卡入石塊泥土導致故障而被否定了。但是四履帶的設計並沒有從此消失,因為還有我們熟悉的核戰坦克279工程。
鋼水噴射坦克設計者不但給坦克設計了普通的坦克炮和機槍,還設計了一種驚世駭俗的武器——鋼水噴射器。他在車體內設定了一個鋼水發生器——用氧化鐵粉和鋁粉組成鋁熱劑,噴射前點燃鋁熱劑發生強烈燃燒,氧化鐵還原成熔融狀態的鐵水,再噴射出去毀傷目標。
氣球炸彈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本用氣球帶著 9300 個炸彈打算把美國和加拿大炸個片甲不留。
但結果,只有 357 個擊中目標,另外還有兩個飄回了日本炸了自己人。我很好奇怎麼有可能有357個能擊中目標的,能在美國本土引爆就算擊中目標了嗎?
黏手的手榴彈這是由英國人發明的,在手榴彈上塗上黏黏的膠,然後扔向坦克,就黏在坦克上了。然後爆炸,贏得戰爭!
最初軍方反對製造這種武器,但是當時英國首相丘吉爾大筆一揮,要求量產。於是,250萬枚黏黏手榴彈被生產出來。但在實戰使用的時候,發現問題來了:德國人貌似不怎麼愛乾淨,坦克都髒得很,車身都沾滿泥巴,黏黏手榴彈根本黏不住敵軍的坦克!!
飛行航母1933年,兩艘顯赫的飛艇——美國海軍的“阿克倫”號(ZRS-4)和“梅肯”號(ZRS-5)遇到了大氣湍流而墜毀。“阿克倫”號是1931年由胡佛總統的夫人命名的。兩年後,1933年4月4日,它已飛行74次、在空中的累積時間1700小時。它在紐澤西州海岸外遇上了猛烈的風暴,艇身破碎,墜入大西洋。“梅肯”號是空中航空母艦,載有4架寇蒂斯的F9C-2“雀鷹”偵察機。失事時,它位於加利福尼亞海岸外,正飛向蒙特利以南的斯珀角,並且剛剛回收了最後一架飛機。一陣狂風突然襲來,飛艇劇烈翻滾,十字尾翼垂直脫落,劃破了3只氦氣袋。經過40分鐘的英勇搏鬥,終於墜入大海。
動力機翼戰鬥機二戰期間,德國人試圖研製動力機翼垂直起降戰鬥機(Triebflugel)。這種飛行器以尾部豎立,在機身上有一個可旋轉的環狀物,而環狀物上安裝了三個薄機翼,翼尖則裝有呈一定角度的噴氣發動機。當發動機開始工作,它能像直升機一樣垂直起飛。而與直升機不同,這種飛行器能高速平飛。但德國人很快發現這個計劃毫無用處,因為螺旋槳與發動機綁在一起很難著陸。
沙皇戰車“沙皇戰車”也被稱為“蝙蝠戰車”,是因為它的三角型外型,好像是一個倒掛著的蝙蝠。1917年8月,首輛樣車在首次御前示範時,就因為行駛時後輪過不了障礙物而被當場否決。缺乏機動性的“沙皇戰車”簡直就是敵方炮火的“活靶子”。而這個唯一的一臺“沙皇戰車”還沒上戰場就被送到廢鐵回收場去了。
摩托車大炮這是上世紀50年代法國人在越南使用的大炮。用摩托車和炮搞出這種組合是因為當時法國缺乏資金,不能提供更先進的武器,無奈只能“就地取材”。這種車主要供傘兵使用。但是,我們可以很肯定的說,這種車的防護性很差,火炮的再裝填也很成問題,所以在戰爭中起到的作用也非常有限。
多拉大炮多拉大炮是二戰期間德國研製的一門超射程炮,是希特勒上臺後祕密研製的超巨型火炮,多拉大炮身管長32.48米,全長42.9米,口徑800毫米,火炮全重1329噸。這是世界上口徑最大的巨炮,炮膛內可蹲下一個士兵。
這門大炮維護起來很麻煩,參加指揮、操作、警衛的總人數達到4000人以上,它的炮彈也是駭人聽聞。每一枚穿甲彈重7.1頓,一枚高爆彈重4.8頓,推進燃料在1.8噸到2噸,整個二戰也就發射了幾十枚炮彈,浪費了巨大的人力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