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其它>

7月23日,在濟南工作的王先生經過朋友介紹下載了一個名為“挖礦新時代”的APP。挖礦新時代的“神奇之處”在於使用者可以通過平臺搶購“礦機”然後轉售出賺取每日高達5%的利潤。

該平臺利用“區塊鏈”技術,由使用者之間互相交易,沒有“中央賬戶”,推薦新使用者還可以獲得提成。抱著試試的心態嘗試之後,王先生果然獲得了相應的收益進而不斷增加投入。8月24日,王先生髮現挖礦新時代開啟後空白一片已經無法交易。會員群中,客服人員凌晨釋出“通知”後便解散了群聊。現在,王先生投入的5萬餘元無處退還,而經歷類似遭遇的人已有數百人。目前,王先生已報警處理。

朋友推薦賺錢APP

7月23日,王先生通過朋友推薦下載了挖礦新時代APP。“開始朋友說可以賺錢,我也沒太明白這個東西到底是啥原理。當時抱著試試看的心態投入了一點錢。”王先生介紹,這一APP操作比較簡單,平臺上有多種礦機,不同種類的礦機價格在800到6000元,需要按照不同時間點搶購也可以提前通過平臺預約。“有一天期限的還有兩天、三天、五天、七天的,收益分別是5%、8%、10%、13%、18%。”

如此高的收益,王先生起初也有所懷疑。他嘗試搶購一天期限的礦機,等到第二天果然獲得了相應的收益。“宣傳上說,這是利用區塊鏈技術,礦機是我們使用者之間直接交易的,沒有中央賬戶。”王先生介紹,當他搶購到一個礦機時,平臺會提供相應使用者的銀行卡以及支付寶賬號等支付方式,他需要在半小時內完成交易不然會被“封號”。而他隨後賣出礦機時,連本帶息的金額也是購買礦機的使用者直接打到他的賬戶上。

至於礦機到底製造了何種價值,王先生表示自己也並不了解。“大概就是要一直有新使用者,只要有人買,礦機就會升值。”因為前期嘗試無誤,王先生隨後不斷增加投入,“賺”到的錢也都重新投入到了平臺上。王先生原本只用手中現有存款購買礦機,後來不惜透支信用卡不斷追加投資,最終總共投入5萬餘元。

一月後平臺“崩盤”

此前通過挖礦新時代獲利,王先生還將該APP推薦給了一位朋友,朋友又將其推薦給另一個人。“推薦是通過分享二維碼實現的,只是推薦下載並沒有收益,而是‘下家’完成交易後,上家就會在他的收益中獲得一定比例的提成。”王先生介紹說。使用者會加入“新時代官方文化”微信群,客服人員會在其中釋出一些訊息。“他們會發一些要‘感恩’一類洗腦的話,而且要求我們不可以互相加好友,通過支付寶交易的時候也是隻能轉錢不能加好友交流。”

“賺錢”一個月後,8月24日,王先生髮現挖礦新時代“崩盤”。“APP還能開啟,但是裡面的資料什麼的都沒有了。”王先生所在的微信群中,客服人員在凌晨時分發布了一條“通知”。其表示平臺受到黑客攻擊造成收據丟失,目前正在修復,“等待月底見分曉”。同時,該通知上稱,專案方租用礦機的費用成本虧損2800萬,但廣告商已經談好,“非常好的一個發展”並表示“為了造謠傳謠不再進行,將解散官方群,大家請保留客服微信,等待4.0上線。”

對於客服的說法並不能讓王先生等人信服。王先生本人投入的5萬餘元無法收回,其上家、下家也有數千到數萬元不等的投入。“之前的幾個組織的人都聯絡不上了,我們拉了維權群,現在有200多人,這還只是濟南以及附近的使用者,據說其他省份也有不少,不過山東和安徽的人比較多。根據群友們的計算,之前的官方群有20多個,每個群裡都有四五百人,受騙的人數非常多。APP上之前顯示使用者數量有4萬多,但是不知道是不是真實的。”

層層查到“操盤手”卻失聯

據王先生介紹,濟南本地的使用者相互之間溝通,一層一層查到他們頂端的“上家”也就是“操盤手”是一名路姓人員,他家住商河縣。“群裡有人找到了他們村裡,但是他並不在家,家裡只有一個老人,對他的事情也不清楚。”記者撥打該路姓人員手機號碼發現對方已經關機。

王先生提供的一段“講解視訊”顯示,一名人員對於平臺執行原理侃侃而談,在一塊白板上寫著投入與收益。談及其中收益如何而來時,他表示可以理解為一種“區塊鏈遊戲”,利用“飢餓營銷”吸引使用者搶購礦機,而礦機則用以挖掘比特幣。

“礦機挖到的比特幣我們也沒見到過,這個所謂的礦機就像是一個虛擬商品,並沒有什麼價值,全靠拉人頭不停引進新人來‘接盤’,想想就是一個龐氏騙局。只是原來正常交易的時候,大家賺到錢反而不夠理智了。”王先生表示。目前,王先生等人已經報警處理。

【相關連結】

據了解,與挖礦新時代APP類似的喵喵APP、華特松鼠APP等均屬於搶單互助資金盤,而其本質就是龐氏騙局。後兩者此前都出現操盤手卷錢跑路,使用者被騙難以追回損失的情況。此類APP雖然產品形式各色各樣,不管是貓、松鼠還是礦機,其本質都沒有創造利潤的能力,所謂的利潤來自於新使用者帶來的資金,其模式其實是“拆東牆補西牆”。當無法承擔鉅額“利潤”的時候則會“崩盤”。

此類搶單互助資金盤的生命週期很短,其管用“套路”分為幾個階段,前期“搶購”成功率偏低吸引使用者搶購且“賣家”多為“內部人員”,隨著使用者增長加快,“資源”投放和成功率相應增加,最終以系統問題、黑客攻擊、受外界影響等藉口關閉平臺後卷錢跑路。

“客服”組建的微信群則會發揮“帶節奏”的作用,群中會有“小號”或者“托兒”釋出相關資訊製造使用者“搶購”成功率低、使用者數量多等現象以吸引使用者並給予信心。

此外,使用者應當保留轉賬截圖以及與“內部人員”交流的聊天記錄,前期交易的收款方是“內部人員”的概率較大,當平臺“崩盤”後及時向警方報案並提供相應材料。

最新評論
  • 康明斯6bt發動機
  • 《八佰》和《八百壯士》,不只是差了一個林青霞的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