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其它>

上次分享,智遠筆記寫到關於APP使用者運營的PUSH推送機制,只要圍繞6個方面進行展開,在今天的筆記撰寫之前,帶大家進行復盤下,分別是APP的推送路徑管理,許可權與推送渠道的管理,推送時間的管理,以及精準推送和推送的內容策略,同時還有PUSH後的資料檢測以及“內容”方面的“公關”。

在第二次分享中,智遠寫到了關於使用者喚醒的“方法論”,如何大規模召回使用者,和如何採用機制化“喚醒”“召回使用者”,第一次分享中寫到大規模使用者運營初期的建設,具體的一些細節可以看連載的筆記,圍繞運營進行拆分,今天智遠重點分享下關於“使用者分層體系的建設之4種常用的分層方式和使用者運營的本質”。

1-“使用者分層與分群”-

使用者分層的本質是一種以使用者特徵,使用者行為,等為中心對使用者進行細分的精細化運營。 我在第一次連載中有寫到大規模的使用者運營,其實策略就是精細化運營。為什麼在廣泛的網際網路產品當中,都需要進行使用者分層的運營呢?其實非常的容易理解,原因所在就是,在網際網路產品中,使用者有各種各樣的差異。

比如使用者會出現角色的差異分B端使用者和C端使用者,分貢獻內容和消費內容,PGC和UGC,在電商產品中,可能還會區分商家和消費者等等。還有一種情況是在一個APP上使用者出現行為的差異,比如註冊使用者,付費使用者,活躍使用者,下載使用者等等。

使用者特徵的差異導致了使用者訴求和需求的個性化,我們在運營的過程中,就無法使用一套方案去滿足所有使用者的需求,固產生“精細化運營”,去“分層次”去滿足不同的使用者,這就是使用者分層的本質。

我舉一個例子:

比如“貓眼電影APP”

在貓眼電影的APP當中,我們開啟它的APP會看到很多不同的UGC內容,這些UGC的內容針對的使用者角色都是不一樣的,比如使用者覺得可能會有一些名人,像導演周星馳會做一些電影的影評,也會有一些“電影的達人”“記者”“電影主編”,也會去針對電影發表不同的觀點,最後,還有普通使用者發表的UGC,觀影感受等。

我在舉一個例子:

關於“貓眼電影全站的使用者分層運營”

貓眼電影通過另一個維度把使用者分層普通使用者,電影愛好者,電影發燒友三個等級。每類使用者的特徵是有所不同的,比如電影愛好者,是專注院線的影片,有UGC貢獻動力和能力的使用者。電影發燒友,不限制院線片,電影覆蓋面大,有鑑別力,然後面向每一類使用者,圍繞活躍,或者購票這個行為,他們的運營措施也是不同,比如PUSH推送的內容不同,策劃的活動不同等。

通過這個案例,可能會發現,在一款APP當中會從多個角度的進行使用者分層,然後針對性的去做精細化的運營。那麼使用者分層運營的前期是做好精細化的使用者細分,通過先有效的細分使用者,然後定向的執行策略來實現更高效的精細化運營。

那麼精細化“使用者細分”怎麼執行?

最簡單的使用者分層手段“以使用者的成長路徑為中心”

比如一款付費類產品APP,使用者從註冊到購買,這中間的過程稱之為路徑,使用者走到哪一步了,我們就可以按照當前使用者所處的階段和環節進行劃分,這是最簡單的使用者分層之一,如下:

購買——付費使用者

下單——興趣使用者

使用——活躍使用者

下載——下載使用者

註冊——註冊使用者

以上的分層是最基礎的,其實套用以上的公式,我們可以做“可巢狀”的分層,比如,在購買付費的使用者中,我們可以把使用者分為,A,B,C,在下單興趣使用者中,我們可以把使用者分為興趣使用者A,B,C等。

使用者分層與分群:

在網際網路中,對於使用者分層的另一解讀也叫做使用者“分群”,這裡的“分群”並不是把使用者歸類到社群的意思,而是以“使用者屬性為中心進行劃分”。因為一個使用者身上有多種屬性。比如“我以使用者價值去區分使用者分層”可能就會存在,已經付費的,未付費的。

分群的意思是比如一個使用者,他的身上有多種標籤,我想要找到“喜歡在週末”看電影的使用者,我要找到“女性群體中”“每月在10-15日”來大姨媽的使用者,這種就是“標籤”,這些使用者當中在找“會員”“非會員”,這就是“分群”。

假設我要初期進行分層,從上面的購買,下單,使用,下載,註冊,一個使用者只可能處於一個階段,多重標籤,這樣一個邏輯。比如我在上面講到群體A,群體B,群體C,這種更傾向於“分群”,即“分層又分群”。

2-“4類最常見的分層方式”-

並不是所有的產品都需要AARRR模型,不同網際網路產品型別,分層的方式也是不同,筆者整理了4個維度的使用者分層常用的公式模型,這些方法需要根據不同的產品形態去進行套用,即:

1.業務主鏈條的標準化程度高

舉個例子來分析,比如工具類,“鬧鐘”,那麼你會發現,對於使用者來講,使用“鬧鐘”這個產品的過程和環節都是標準的。無非就是先設定一個時間,到時間“鬧鐘”就會響,然後我們把他取消掉就OK了,他的過程非常的簡單,且標準化,這種就屬於主線業務鏈條的標準化程度高。

2.業務主鏈條的標準化程度低

在舉一個例子來分析,比如“閱讀類APP”“教育類產品”,這類產品的第一“人群所在地區不同”,第二“人群的年齡階段不同”,第三“人群的階段不同”,這種產品就屬於“過程較複雜”,“使用者需求多樣化”,即產品形態為“主鏈條的標準化程度較低”,背後鏈條非常的長,非常的多樣,非常的複雜化,環節比較多。

3.使用者在一款產品中互相影響的可能性低or高

那麼我們一旦有了以上4個模型去判斷一個產品,該屬於哪個位置之後,我們就可以以最常用的4種方式去分層,即第一種常見的方式:根據使用者的個性化特質,區隔分層,這個方法可以能就屬於第二類了,使用者需求多樣,鏈條比較複雜,電商產品通常也是使用這類方式。

第二類常見的方式:根據使用者身份區隔分層。這種方法可以使用在上面的第三個模型中,即使用者在一款APP產品中互相影響比較高。什麼意思呢?舉個例子,一款產品中,使用者身份資訊是相互彼此可見的“比如微博”,使用者之間是彼此影響的,比如給使用者加V,給使用者一些榮譽,或者是勳章,即一批人可以在APP中影響另一批人。

AARRR模型是我們經常在增長的環境中看到的模型,通過這個模型也可以對使用者完成一個粗曠的分層,做一些針對性的運營策略。也可以定義成增長的模型,也可以理解成分層的模型。

總結:

智遠總結下今天主要分享的內容即兩大單元六小板塊,即“使用者分層與分群的區別和本質”包含分層的定義和分群的定義,分層與分群的區別,分層通常是根據與一個使用者“下載”“註冊”“付費”等情況界定,分群是根據與一個使用者不同的興趣標籤維度界定。六小板塊包含了個性化特質區隔分層,身份分層,價值分層,AARRR模型分層。

最新評論
  • 康明斯6bt發動機
  • 豆瓣評分9.5電影:《阿甘正傳》告訴你3個人生祕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