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其它>

要論今年全世界最期待最火的片子,

說是克里斯托弗·諾蘭的《信條》,相信沒多少人反對。

這不,剛上映兩天,豆瓣標記評價的人數就已經超過了10萬。

今天鋪子就來聊聊這部電影。

《信條》的故事其實很簡單,一句話就能概括:特工拯救世界。

很傳統很俗套的故事。

說詳細一點,未來世界的人類試圖毀滅當代的人類,聯合了一位俄羅斯軍火大佬,只要他能找到九個演算法合在一起,就能毀滅世界。主角的任務就是打敗這位大佬,阻止這場“第三次世界大戰”。

聽起來是不是很簡單,跟《碟中諜》《007》似乎沒什麼分別。

但是,它又很複雜。

因為諾蘭從來不會“好好講故事”,而是在逆轉時間、過去未來現在一頓操作之後,大家都懵了。

故事都能看懂,但怎麼發生的,似乎誰也不明白。

《信條》和諾蘭之前的大部分電影所不一樣的是,這次不是在敘事方式上的燒腦,而是一定程度源於“專業知識”的匱乏。

也就是說諾蘭的這部電影,有些超綱了。

更何況這次諾蘭沒有像之前的作品那樣,通過角色之口,甚至畫圖來給觀眾解釋理論,而是直接通過劇情,沒有廢話,能理解多少是多少。

所以在觀影之前或者觀影之後,都很需要複習一下這些知識點。

這年頭,看個電影都需要學好數理化了。。。

1 TENET

首先從片名開始。

《信條》,TENET,是個典型的迴文體,正反向拼寫都一樣,也暗示著電影中的正向和逆向相統一的時間設定。

這種迴文其實很常見,中英文語言都有。比如“人過大佛寺,寺佛大過人”,或者最知名的那句“上海自來水來自海上”。

這個詞最早出現在龐貝古城遺址裡的,薩特廣場挖掘出來的石碑上,名為“薩托爾魔方陣”。

薩托爾魔方陣

這塊板子由五個字母、五個單字所組成,不管是從左往右,還是從右往左,或者從上往下,還是從下往上讀,總能夠獨立得出五個單詞,分別是:SATOR、AREPO、TENET、OPERA、ROTAS。

而這五個單詞分別都出現在了電影中。

SATOR,可以翻譯為“種子”、“播種者”、“創始者”,在電影中恰好是試圖毀滅世界的大反派的名字,而他所做的事情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也具有創始、播種的意味,為未來的人類創造更好的世界。

大反派Sator

AREPO,可能源自埃及文字,現代沒有對應的專有名詞,雖然無法解讀,但在電影中是一個至關重要的畫家的名字。

正是他高仿的戈雅的名畫,才讓女主被大反派牢牢掌控,也是男主接近反派的渠道。又因為這個詞無法解釋,諾蘭甚至特意沒有讓這個所謂的畫家出現。

女主在欣賞Arepo的畫

TENET,五個單詞中的迴文單詞,中文可以翻譯為“維持”、“信條”,“守則”。

簡單來說就像是一家公司、一個團隊的共同理念和守則,說不清道不明,但去遵守就行了。

在片中,也是如此的一個組織,奇怪的暗號和手勢。

OPERA,很簡單,歌劇院。電影的開場正是在歌劇院裡發生的。

開場炸歌劇院

ROTAS,則有“旋轉”、“轉動”、“逆轉”的意思,這也全片最核心的觀念之一。時間可以旋轉,物質可以旋轉,空間也可以旋轉。

在前期製作中,《信條》一度被定名為“旋轉木馬”(Merry Go Round),可見旋轉對於理解電影的重要性。

2 熵

時空逆轉當然很炫酷,但這裡也引出了一個非常難的理論——熵(shang)。

這次諾蘭沒有像之前的作品那樣,通過角色之口,甚至畫圖來給觀眾解釋理論,而是直接通過劇情,沒有廢話,能理解多少是多少。

在理解熵之前,先說一個大家都很好理解的理論:能量守恆定律,也就是熱力學第一定律。

就是說,能量是不會憑空消失,也不會憑空產生的,只會從一種形式轉變為另一種形式,從一個物體轉移到另一個物體。

但在這個能量轉換的過程中,這其中有一部分能量被損耗掉了,變成震動、噪音、熱輻射。這部分被損耗掉的能量就可以被稱為:熵。

而我們身處的世界,萬物的自然過程都是朝向熵增加的方向前進,熵越大系統也就越混亂。

但這部電影裡的一切奇觀,都是違反熵增原理所產生的。

那麼逆熵的世界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世界呢?

逆商是一種逆轉熱力學的結果。電影裡也展示了一種對逆轉熱力學的想象——被火燒。

男主被困在一臺翻掉的車裡,汽油滿地,反派很老套地丟了一個打火機,點燃了汽油,最後結果是——沒有爆炸,甚至沒有火燒,而是差點被凍死。

這就是一個逆熵的過程,點火燃燒並沒有釋放能量,產生爆炸,反而吸收了空氣中的熱量,導致區域性快速結冰。

但這裡存在一個很大的問題是:在逆熵的世界裡,汽油真的可能燃燒嗎?

電影中的正常“燃燒”狀態

所以《信條》整部電影僅此一處做了對熱力學逆熵的想象,其他的更多的是時間上的逆熵。

3 時間箭頭

我們要理解熵的測量也可以被看作是一種時間的指標,因為它永遠朝向一個目標不可逆,和時間是一樣的。

這也就是諾蘭最擅長玩轉的一種元素——時間。

所以要是從時間的角度來說,逆熵不是大多數電影中很常見的那種穿越時空、回到過去,而是逆著時間走,而你自己其實還是在前進的。

這兩種方式是有本質區別的。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所以一般我們都把時間想象成一條河。這也就是時間箭頭,這是我們直覺,應該很好理解。

那麼電影中的主角要回到一週前的某個地方,一般的穿越時空當然是咻的一聲就直接回到當天的那個地方,相當於直接從時間之河的下游直接跳到了上游。

而逆熵的世界不是這樣。它是逆轉時間之後,再等上一週才能到達你想要的時間點,相當於沿著時間之河逆流而上,再游上一週的時間。

所以說電影中的逆轉機器,其實是賦予你一個逆流而上的能力,相當於給你一艘可以逆行的船。

只不過在你逆行的過程中,世界的一切都還是順流而下的,你現在看到的世界恰好與別人相反:鳥倒著飛、子彈倒飛回搶裡、車子倒著開、破損的牆壁復原之類的。

甚至就連逆轉時間狀態下的人說話都是“倒行”的。比如說“hello”,可能就是“olleh”。

但是,你的人生還是在往前走。這也是電影中展示得比較多的一種逆熵的結果。

4 時間鉗形行動

理解了時間箭頭和逆轉時間的概念之後,那接下來就可以理解本片非常重要的一種行動方式了——時間鉗形行動。

鉗形行動其實很簡單,是一個軍事用語,簡單來說就是兵分兩路,前後夾擊,迫使敵軍腹背受敵,是一個空間上的鉗形。這在《三國演義》裡都很常見。

但諾蘭在電影裡給你換了一個概念,不再是空間和兩個方向了,而是時間。

兩個不同的時間,正向時間和逆向時間,一同行動。所以在很多個時間點上,可能會出現來自不同時間中的同一個人,甚至他們自己會跟自己打起來。

電影中就著重展示了一場自主角己打自己的動作戲,甚至還以正反兩個角度給你看了兩遍。

一正一反,互為對稱,自己打自己,雙手互搏。這可能是電影史設計得最怪異的一場動作戲了。

時間鉗形行動的最大好處是,從未來過來的那個逆向的人可以完全了解已經發生的一切。

電影最後的那場大混戰,行動部隊就是通過這種方式來爭取優勢的。

部隊分成兩組,用紅色代表正向,藍色代表逆向。

紅隊在爆炸時間點前進入戰場,藍隊在爆炸時間點後進入戰場,一起行動,甚至在時間的交叉點上有過一次配合,把同一棟樓一正一反炸了兩次。

雖然大混戰中我們很難分清士兵佩戴的顏色,但其實紅藍兩色在電影中出現的次數很多,而且往往都是用來暗示時間正向和逆向狀態的人物。

這也算是一個觀影細節。

5 未來世界發生了什麼

電影中所有的危機都來自未來世界,逆轉時間的技術就是未來世界的人類發明的。

在電影中,他們把這位在未來發明了逆轉時間技術的人與奧本海默相提並論,也就是曼哈頓計劃的牽頭人,被稱為“原子彈之父”。

不過在原子彈試爆成功之後,尤其是二戰末期美國在日本投下兩顆原子彈之後,奧本海默心中隱約有點後悔,像是打開了潘多拉魔盒。

未來世界這位發明了逆轉時間技術的人同樣如此,所以他把足以毀滅世界的演算法分成九塊,藏到了過去世界的九大核國家的核彈頭中,也就我們這個時代的美、蘇、中、英、法、印度、以色列、巴基斯坦和北韓。

但是有一天,未來人類中有一派人想通過這種技術來毀滅現在的人類。

至於原因其實也很簡單,因為當代的人類肆意破壞地球、汙染環境,造成未來世界的人類生活在一個資源匱竭、民不聊生的時代。

所以他們找到當代的一個大佬,希望聯合他來毀滅當代所有的人。而這位大佬又恰好患了不治之症,想拉整個世界的人給自己陪葬。

6 祖父悖論和平行宇宙

未來人類試圖毀滅過去的人類,這裡很顯然會產生穿越時空所遇到的那個經典悖論——祖父悖論。

簡單來說:你穿越時空回到過去,殺掉了你自己的祖父,那麼你的父親就不會出生,那自然也不會有你自己,那麼你自己又是如何回到過去殺自己的祖父的呢?

當然也有很多人會支援平行宇宙理論,就是你殺掉的祖父是平行宇宙中的祖父,你自己宇宙的祖父還活得好好的,生下了你父親,然後有了你。

至於未來人類到底怎麼想的,諾蘭在《信條》中從未正面回答過這個問題。每當有角色提到這個問題的時候,總是會有人打斷,用各種花言巧語糊弄過去。

而其中用得最多的一句是:已經發生的就會發生。

所以說,本片的時空理論並非建立在祖父悖論上,而命定悖論,有點宿命論的意思。

該發生的一定會發生,但是在發生的過程中,人類的自由意志還是可以發揮作用的。

7 自由意志

最後就是全片的光輝——人類的自由意志。

雖然整部電影在人物情感的塑造上幾乎為零,只有最後告別的那個背影算得上是一處,但是電影對人類自由意志的禮讚才是故事最為動人的核心。

男主第一次在實驗中接觸到逆轉子彈的時候,就不由自主地問過科學家:“那人類的自由意志呢?”

科學家回答說:“你不做扔的動作,子彈是不會回來的。”

儘管命運的存在,某種程度上否定了人類的自由意志,因為過去已經發生的一定還會發生,就算逆轉時間也無法被改變,但是人類依舊可以影響未來。

影響世界存亡的關鍵,依舊是因為自由意志而生。

比如電影中的男主最初嘗試進入逆轉時間的世界,只是為了挽救生命垂危的女主,卻一路探索,意外找到了拯救世界的正確道路。

就像是人生中的每一個渺小的決定,或許都會在時光的長河裡激起陣陣漣漪。

再比如男二決定再回到過去的地堡之中,儘管他自己不知道,但觀眾和主角都知道他將在地堡中為男主擋掉那顆致命的子彈。

這是他早已註定的結局,但是他選擇救下了男主角,以至於救下了整個世界。

雖然諾蘭的電影總是很複雜,每次都會有觀眾說看不懂,但也許這並不重要。

就像《信條》中的經典臺詞所說的:“不要去理解它,試著去感受。”

也許,人性之光才是諾蘭電影中被藏在各種複雜敘事背後最重要的東西。

《黑暗騎士》中那個永遠藏在黑暗裡、一肩扛下所有罪責的蝙蝠俠,《敦刻爾克》中士兵和民眾守望相助的勇氣,《盜夢空間》中對家的渴求和想念,《星際穿越》中的父女情深……

現在還有《信條》中對抗命運的自由意志。

這些都是人類所擁有的最珍貴的品質。

最新評論
  • 1 #

    看了劇透也被腦燒爆的電影

  • 2 #

    文章解說的很到位了,你一定刷了很多遍了吧

  • 康明斯6bt發動機
  • 女子吃蠶蛹滋補結果送醫搶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