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友們在看HiFi音響、耳機的相關科普時,經常會看到一些專有名詞,今天HiFi就把這些專有名詞蒐集起來給大家做一個解釋。
在科普文章中,大家最常看到的就是“低頻”“中頻”“高頻”這幾個詞語。它是根據人耳能夠聽到的頻響範圍來劃分的(人耳能夠聽到的範圍一般是在20到2萬Hz)。
低頻是指250Hz以下的聲音頻段。和低頻相連的另外兩個名詞是“極低頻”和“低頻下潛”,HiFi就把他們兩也放這一塊一起講了。其實這兩是一個意思,他們都是指音響或耳機在20-50Hz這個頻段的低頻表現,低頻下潛往往是分辨一個音響低頻好壞的重要標準。
低頻下潛一般由兩個兩個因素決定,一個是單元的截止頻率,簡單來說就是這個器材所能發出來的最低頻率,理論上來說這個最低頻率越低越好。但單有截止頻率還不夠,想要有好的低頻下潛還得有足夠的靈敏度,不然容易出現音量太小的情況。
接下來是中頻,中頻通常指500-2000Hz的聲音頻段。對於一首音樂來說,這是最重要的一個頻段,因為人聲和古典樂器的基礎音大部分都處於中頻這個聲音頻段。簡單來說就是一首歌中頻質量的好壞決定了聲音整體表現力的好壞。
判斷中頻的好壞可以藉助曲線來進行。好的中頻曲線應該是平直的,從曲線中我們也可以判斷出是否引入“染色”改變了人聲和樂器的音色,假如引入了“染色”,那麼曲線將會是曲折不平的。
高頻則是指的5000到2萬Hz以上的聲音。它主要由鋼琴、小提琴的高音部分和擊打樂器及電子合成音的高音部分組成。因為其頻率較高,對於器材來說也是一個不小的挑戰。
而高頻的“延展性”這個詞,有點類似於低頻下潛,它是指耳機向上可達到的最高的頻響。延展性好的器材往往給人一種更為開闊的感覺。
HiFi的分享到這就結束啦,喜歡的友友們可以給HiFi一個關注哦。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