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年的準備,不差分毫的算計----江左梅郎幫助靖王奪嫡,為赤焰軍翻案的過程,可謂艱難。
但是仔細分析,我們又不難發現,梅長蘇的逆襲之路,並非白手起家,即使是在十二年前梅嶺之戰後,他身中火寒之毒時,他也不是一無所有。
林燮多年掌軍,又曾遊歷江湖,黨羽遍天下。前文我已經分析過,江湖上訊息最靈通的琅琊閣,以及當年已經頗具規模的幫派江左盟,都是林燮的鐵桿盟友。
是的,世間沒有無緣無故的愛,在大梁西北梅嶺重傷的梅長蘇,之所以馬上被救回東部琅琊閣,病情一好轉就馬上著手江左盟,東山再起,是因為他爹當年的實力雄厚。
如果梅長蘇不是出身高貴,不是林燮的兒子,就只能在梅嶺的雪地之中,像聶鋒一樣自生自滅;即使他活下來,即使他有滿腹智謀,也沒有實現智謀的實力。
梅嶺被陷害而身中奇毒,幾乎是梅長蘇人生中唯一的逆境。
十二年後,當這位麒麟才子再返金陵的時候,所有成事的客觀條件都已經具備------掌握皇宮守衛的禁軍統領蒙摯,南境十萬鐵騎主帥霓凰郡主,守握軍權的皇子蕭景琰,以及江湖第一大幫江左盟,都在江左梅郎手掌之中。
也就是說,以梅長蘇和蕭景琰的實力,即使立馬溝通內外,起兵謀反,也沒有誰能夠攔得住,憑巡防營和慶曆軍那點力量,都不夠塞梅靖聯盟的牙縫。
梅長蘇之所以沒有這麼做,是因為他非要憑藉絕對實力,逼迫老樑帝自己承認錯誤,親自給赤焰軍翻案-----沒有他的這點執念,琅琊榜故事早就可以結束了。
相比之下,我覺得靜妃一生的逆襲,才更不容易,才是完完全全的白手打天下。
在等級森嚴,極重門閥的大梁朝,從一個差點凍餓而死的普通平民醫女,成長為受萬眾敬仰的皇太后,幾乎是不可能的。
飢寒交迫的小姑娘,被化名梅石楠的林燮所救,從此成為林府的一個下人-----是的,雖然當年因為愛慕林燮,靜妃曾經被林燮認作義妹,但她在林府的身份,依舊只是個高階下人。以靜妃當年的身份,別說高配皇帝了,給林燮做妾的資格都沒有。
靜妃當年入宮,並沒有經過遴選程式,說是醫女,其實就是個月嫂,負責伺候生育後身體欠佳的宸妃娘娘。
靜妃人生的轉折點,就在此時。我們無法獲知當年的年輕樑帝,是如何臨幸靜妃的,但根據大梁禮制,根據後來幾十年樑帝對靜妃的冷淡態度,應該可以斷定,這很可能是樑帝醉酒之後犯的一個錯誤----正常情況下,大梁皇帝不可能和一個平民女子苟合。
那一夜,沒有高貴的皇帝,也沒有卑微的醫女,只有一個男人和一個女人。
不久之後,她就懷孕了,並生下皇子,母憑子貴,完成了從平民到皇嬪的身份轉變。即使如此,原來的身份還是影響了她和靖王幾十年,直到兒子到了而立之年,她也僅僅還是個嬪,兒子也是最不受皇帝重視的那個皇子。
在赤焰案之前,靜嬪一直活在宸妃的影子裡,蕭景琰也只是蕭景禹的小跟班。
很多看官可能要根據“林燮義妹”這個身份,糾結靜妃進宮之前的門第。但是赤焰一案,完全可以反證這一點,如果不是因為靜嬪身份低下,不是因為她沒有“林燮義妹”這個身份,恐怕是逃不掉牽連的。
當時皇帝對林家完全是斬草除根的態度,後宮的言皇后同樣心狠手辣,連皇帝寵幸的宸妃和皇帝的姊妹晉陽長公主都不在話下,處置一個小小靜嬪就更是捎帶。
事實上,我覺得靜妃是林燮義妹這件事,很長時間都是林燮和靜妃之間的祕密,並不公開,只有林樂瑤等極少數人知道。
話歸正題,我們再說說靜妃為什麼沒有在赤焰案中受到牽連的第二個原因-----她選擇了沉默。人微言輕,讓她認識到即使自己像宸妃那樣激烈反應,也沒有什麼效果。
與其飛蛾撲火,倒不如留下有用之身,再等機會。何況自己牽連事小,如果再連累了兒子,那就連翻身的種子都沒有了。
從此以後,靜妃比先前更加謹小慎微,她所有做的事情,歸結起來就是三個字-----裝孫子,隱藏在宮中一角,希望所有的人都不要再注意到她,最好大家都能夠都忘了她。
這件事說來容易,做起來就太難了。宮中禮儀繁多,她每天都得出現在公眾場合,卻不引人注目,不能出風頭,也不能失禮,對待下人不能太嚴也不能太寬,十幾年如一日,也是如履薄冰。
認識到這一點,看官你就明白,後來那一縷從芷蘿宮飄出去,吸引住皇帝的香味,絕不是偶然的。那是靜妃在得知靖王已經參加奪嫡之後,不再蟄伏的一個標誌,是靜妃有意為之,而之前是絕不會有的。
之前她希望皇帝也忘記她的存在,現在她需要皇帝想起她來了,她要出山了。老江湖出馬,不像小姑娘那樣膚淺,她不會主動去到皇帝面前耍存在感,而是悄悄用一縷暗香,將皇帝吸引過來。
後來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靜妃不鳴則已,一鳴驚人,藏爭於不爭,故後宮諸妃莫能與之爭。
她多年躲在暗中,了解宮中所有的妃嬪,了解宮中太監和宮女的勢力構成,更了解皇帝,知道如何見招拆招,化解來自他們的每一個招數。
皇帝說“靜妃你這麼多年受委屈了”,換成一般受冷落的嬪妃,應該落幾滴委屈的淚水。
靜妃不然,他知道皇帝的話不過是客套,如果真的當真落淚,只怕並不會贏得皇帝同情,而會更讓皇帝反感,所以她淡淡一笑,表現出一副無所謂的樣子,反而勾起了皇帝的好奇心。
皇帝說“你兒子靖王受委屈了,需要安撫”,還是皇帝的假客套,靜妃要敢順杆子爬,馬上就讓你摔得頭破血流,所以靜妃又輕描談寫地告訴皇帝:小戶人家的孩子尚且免不了要挨兩三下巴掌,何況他是皇子?
沒錯,靜妃不說,皇帝也是這麼想的,但由靜妃嘴裡說出來,就得了通情達理的分。
蕭景琰被冤枉,皇帝又跑到靜妃那裡安撫,承諾以後再也不讓靖王帶兵受苦,靜妃處之泰然:若是朝廷需要,該去還是得去,身為皇子,衛護江山也是應盡之責。
那一刻皇帝的下巴都快掉下來了,幾十年了,我怎麼就沒發現後宮還有這樣通情達理的嬪妃?
樑朝權斗的真諦,不在一城一地的得失,不在一官一職被對手得到,而在“聖心”,誰得到皇帝的心,誰就立於不敗之地,而靜妃不僅用自己的溫良恭儉讓,很快得到了“聖心”,還特別善於鞏固陣地,自從“聖心”落到了芷蘿宮,皇后和越貴妃就再也奪不走了。
沒有靜妃在後宮的悄然得勢,梅長蘇在前朝再得勢也是枉然。沒有靜妃在後宮的神輔助,梅長蘇要想讓頑固執拗的蕭景琰上位,給赤焰軍翻案,難比登天。
我甚至懷疑,連那次宸妃牌位被發現一事,也是靜妃早就得知了內奸的身份,故意賣給言皇后一個破綻,再讓皇帝裁決,藉機打擊言皇后。
靜妃看似無招,而勝有招,言皇后一出招就輸了。
幾個回合下來,連言皇后自己也看清楚了,自己根本不是靜妃的對手,無懈可擊的靜妃,稍微有所動靜,言皇后和越貴妃就得吃不了兜著走。
之前的幾十年,靜妃沒有爭過,給她們造成了靜妃懦弱可欺,不足慮的印象,等到靜妃隨著靖王的決定,挺身入局,決定爭的時候,她們才知道什麼叫“毫無反手之力”。
最後,兒子靖王成了武靖帝,靜妃也成了笑到最後的那個人。
當靜妃坐在皇太后的寶座上,安享盛世太平,接受皇帝和群臣朝拜的時候,她大約也會傷感地想起當年的林燮兄長,想起她的宸妃姐姐,也會想起當年路旁那個快要凍餓而死的自己吧!
-
1 #
-
2 #
她不用猜出內奸是誰,只需要知道有 言皇后的內奸就行!小新表現的太明顯了,她那麼謹慎的人,太容易看出了
-
3 #
宸妃排位之事本就是她故意的,言皇后和越妃都懂得把譽王和太子犯的錯誤轉化為黨爭,以讓多疑的樑王猜忌,靜妃玩起這樣的小把戲來,更是不費吹灰之力,當時靖王他們劫獄救衛崢,夏江和譽王給樑王告狀,靜妃以牌位之事推波助瀾一下,事情立馬變成黨爭之事。
嗯,是笑到最後的人,這份隱忍,這份堅持,大智慧的人,不爭而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