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其它>

學生聽懂了的問題,經常是不會解決。

為什麼呢?通過一個例子體會一下。比如,奧賽的題目一般是較難的,年輕老師第一次遇到這個題目,解決也是有一定難度的,還需要講給學生。這個時候,年輕老師首先需要思考怎樣做出這個題目。經過分析和判斷,自己做出來了,知道了解決方法。下一步,要將這個題目講給學生,以讓學生明白。這個時候,年輕老師一般不會立即講給學生,還要考慮怎樣清楚地講給學生,考慮清楚後再講給學生。到這裡出現了兩個脈絡,一是年輕老師為做出這個題目大腦內部經歷的脈絡是發現的脈絡;一是發現問題解決方法後,為講清楚,表達給學生的脈絡

認識論大家漢斯·賴欣巴哈說,兩脈絡之間存在巨大差異。這些差異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大腦內部經歷的脈絡,主要在潛意識中,我們多不能意識到,我們能意識到的是零星的內容和最後的結果;表達出來的脈絡,我們能清楚地意識到。這就是我們平時感受的,對困惑問題的理解都是一下想通的,想通就通了,也不知道自己是怎樣想通的。

第二、大腦內部經歷的脈絡,由潛意識內容構成,而表達出來的脈絡由合理性和邏輯性構成。

第三,大腦內部經歷的脈絡是唯一的,而表達出來的脈絡會是不同的,即老師講給甲學生和講給乙學生表達的脈絡一般是不同的

第四,大腦內部經歷的脈絡在潛意識中,一旦獲取就長時間擁有,而表達的脈絡在意識中,存在快速遺忘的問題。這就是出現以下現象的原因,學生獨立發現的方法,長時間後還會自然而順暢的運用,而老師傳授的很多方法,即便是擁有解決幾個問題了,經常是用得不順手,甚至一段時間後就放棄不用。

我們的結論是兩個:一是,聽懂了的問題不一定會做;二是,大腦內部經歷的脈絡代表了我們真實的能力

2
最新評論
  • 康明斯6bt發動機
  • 金佳覽陷霸凌爭議 遭解約並退出LE SSERAFI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