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其它>

最近知乎有換新logo的動向。

某天小夥伴們開啟手機,愕然發現知乎APP的圖示變成了醬嬸兒的:

原先的知字只剩一個氣泡“口”了!很多人還以為手機Bug了,重啟之後還是這種“一知半解”的"遺矢"狀態,才知道知乎換了logo?一石激起千層浪,人們開始在知乎上吐槽知乎的新logo醜的一比。

不過目前還未看到知乎官方的釋出,而且PC端網頁的logo並沒有更改。也許不像大家想得那麼簡單吧。畢竟以咱們劉看山的智商,應該還是有些想法的,不至於做得對不起大家。截止到目前,知乎好像又把APP的圖示換回原來的了,看來這貌似是個測試版。知乎忽悠了大家一把,新的圖示樣式又在大家的吐槽中暫時收回去了。

知乎現有的logo是這樣的:

網上還流傳著知乎的幾套新logo方案。都是改了字型、圖形和顏色。個人覺得比較好的字型是以下兩個方案:

咦?後面這個字型中的”口“的造型,不就是手機應用圖示上的這個氣泡對話方塊嗎?我猜想,知乎會不會是延用了現有logo的創意,重新更新設計了字型和顏色,並且把氣泡對話方塊的圖形單獨拿出來作為象徵圖形logo,先用到APP的圖示上測試一下呢?

知乎官方沒有給答案,這只是猜測。

不過,通過這件事,我想說說關於品牌形象設計的兩個方面:

一是圖形logo和字型logo相互博弈的事;

二是關於品牌形象要素系統的事。

多年以來,品牌logo到底是用圖形好還是用字型名稱好?一直在不斷博弈和變化。先看這個:著名的SONY品牌 logo,注意到SONY英文字型前面的圓點排列的S圖形了嗎?那不是裝飾圖案,沒錯!那就是早期SONY的圖形logo。可是後來幾乎都看不到這個圖形logo了,只剩下了SONY英文字型。

上世紀60-80年代,是英文字型logo的鼎盛時期,各大品牌都在用。尤以日本品牌為代表性。後來又有以字型為主,結合圖形的一體設計,或是將字型圖形化地設計。所有這類方式都有可識別的文字,這種英文字型logo有個好處:既能看,又能讀出品牌名稱,加深人們對品牌的認知和識別。

這種設計方式一直延續到今天,仍在廣泛應用。特別是一些時尚、美妝類商標,幾乎都是英文字型名稱為主。因為人們需要讀出品牌的名稱,而且最好是帶“洋味兒”的。。

不過知乎用的是中文字型。在中國當然中文最好記(洋品牌們進中國也要入鄉隨俗,什麼可口可樂、麥當勞、家樂福之類的,都要有中文名和字型)。“知乎”這兩個中文字型,雖然在筆形上給我感覺稍顯輕佻和矯情,但作為中文全稱,還是成功地讓我們記住了它。

不過近一二十年來,圖形logo似乎又有迴歸的趨勢。看過這個logo組合了嗎?現在NIKE英文字型幾乎已不見,只剩那個勾了。而"JUST DO IT "文字字型被註冊成專用。

相對於字型logo,圖形logo也有自己的優勢:圖形的創意空間更大,更有獨特的個性。從視覺識別來講,極具個性的圖形符號可以變成認知的唯一。特別是對於有知名度的品牌。“勾”的圖案已經為耐克專屬;自從QQ用了企鵝,還有用企鵝做吉祥物的嗎?很多科技網際網路公司都越來越應用圖形化的logo做推廣元素。

所以有人提出了“超級符號”的概念:超級符號就是超級創意。超級符號可以有IP的屬性,可以以最簡化的形態刻入你的心智。把標準logo中的關聯的一部分拿出來放大應用,打造超級符號,也是現在很多知名品牌的常用手法。 知乎是不是也想來點兒這意思?

現代的品牌形象不是隻是一個logo,都是一套“全家桶”:包括圖形logo、中文字型、英文字型、標準色彩、輔助象徵圖形、IP吉祥物、廣告語、專用印刷字型等。。。而logo的表現形式也多樣化:logo還可以設計出如全綵、單色、線體、立體、透明等多種表現形態,甚至還有多種圖案單體靈活組合變化的logo 。。。 而形象元素的各種組合應用更是層出不窮,適用於品牌應用的各種場景,根據特性會有明確規範。而且這些組合規範還隨著時間和市場情況不斷更新變化,有些元素可能一直未更改,但逐漸少用最後就淘汰了。

所以對於品牌形象,要以辯證和發展的視角來看待:多種形象元素組合規範運用於不同場景,並且隨市場認知和創新設計,此消彼長地變化又不斷細節化地更新,才是品牌形象建設發展的正確方式。

- END -

相關閱讀:

  • 康明斯6bt發動機
  • 孩子生了婚還沒結,向家的謊言還有人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