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在7月北斗三號全球導航衛星升空之後,就全面開通了北斗全球導航服務。受此影響, 一大波北斗APP也來蹭熱度賺錢,引導不明真相的群眾紛紛下載,有的下載量高達幾十萬次,這些APP給福斯造成了一個錯覺:原來北斗是一個APP,真相卻是:北斗只是一種類似於5G訊號塔的一種基礎設施,只是發射全球定位訊號,而不是任何形式的APP。
還有一個誤區就是,因為所有手機裡都只支援GPS,而沒有指明北斗,讓大家覺得北斗永遠沒上線,其實GPS就是”全球定位導航定位系統”的簡稱,北斗也是其中一種,只不過GPS是美國最早部署並商用的,所以才讓大家產生了GPG就等於美國衛星導航系統的錯覺。
那麼,既然北斗不是APP,那我們用的手機怎麼接受到北斗的訊號嗎?其實很簡單,手機通過內建的晶片模組就可以接受到北斗訊號,再通過演算法把這種訊號轉化成影象,應用到各種APP裡,大家就能隨時使用了,而且現在大部分手機的定位晶片模組能同時相容幾種全球定位系統,這樣不管到哪個國家和地區,人們都可以使用相同的手機接受不同的訊號進行導航,保證自己不迷路。
所以,北斗的訊號是免費使用的,不需要我們花任何錢,如果有收費的北斗導航軟體,肯定是騙人的,大家不要下載就可以,不過話又說回來,國家花費成百上千億的成本,建造出來的北斗導航系統不可能不盈利,前期投資和後期開發和維護都需要相當多的資金,那麼我們的北斗導航系統是靠什麼盈利的呢?
北斗系統的盈利方面主要是在產業鏈上,主要分為三種:
從2018開始,中國的北斗導航系統相關產業的總產值就已達到了3000億元,預計在2020年,這一數字將突破4000億,所以說,北斗系統雖然前期投入了大量的時間,人力和資本,但是盈利能力也是很厲害了,不過中國當初建設北斗的本意就不是為了賺錢,而是為了自主導航的需求,不受別人的約束,所以在和其它國家的衛星導航系統的商業競爭中,也有相當大的優勢,隨著全球範圍的商用,北斗在未來能為中中國產生的經濟價值更是不可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