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年初第一天晚上,周總理正在像往常一樣熬夜辦公,突然祕書帶來了一封沒有署名的信,只是標註了發出地址是香港,看完這封信後周總理沉思許久後,命人連夜向香港發出緊急電報。
寫這封匿名信的是自稱是香港的一位愛中國人士,信件一開頭就提到失傳已久的《五牛圖》。近期將在香港的蘇富比拍賣行進行拍賣,出價十萬港幣,緊接著信中寫道:他本想將其競拍下獻給祖國,但可惜囊中羞澀,於是之寄希望於祖國。看到信之後的周總理一方面是很感動,一方面也感覺到事情的緊迫性和重要性。
隨後他做出了一番嚴密的部署安排,並向文化部下達了三條批示:第一,立即派專家赴香港對文物進行鑑定,若是真品,立即收購;第二,收購後要派專人護送《五牛圖》回北京,確保文物安全;第三,文物到京之後必須交由條件好的文物單位,妥善保管。
緊接著周總理連夜向新華社香港分社發去了一封緊急電報,只有八個字“不惜一切代價搶救國寶”。那麼這《五牛圖》究竟是一幅怎樣的畫作呢?它不僅驚動了周總理,還甚至不惜巨資也要收回來,要知道當時新中國剛剛成立,經濟是十分困難的,十萬港幣在那時可不是個小數目啊!
要解決這些謎團,那首先就要先來講講這幅《五牛圖》了。它是中國唐代的一位宰相韓滉的紙質代表畫作,創作時期大約在公元750年左右,距今也有1200多年的歷史,實屬難能可貴的珍品國寶。這幅畫是現存最古老的紙本中國畫,而且還有一個名號,中國繪畫史上僅有的一幅以黃牛入畫的孤品,號稱鎮國之寶。它歷經了幾個朝代的顛沛流離,經宋徽宗、趙孟、項元汴、乾隆等多次易手,直到八國聯軍侵華再次下落不明,半個多世紀後香港傳出了拍賣《五牛圖》的訊息。港企業家吳蘅蓀瀕臨破產,無奈之下公開拍賣《五牛圖》。在這危急時刻周總理想到了一個人,於是連夜發了一封電報給黃作財。
在這簡單介紹下,黃作財,23歲,是新華社駐香港分社的祕書,他的哥哥是黃作梅,時任新華社駐香港分社社長,在二戰期間擔任了廣東地區東江縱隊的港九大隊國際小組負責人,他還組織了一個文物收購小組使得一大批流落海外的文物迴歸祖國,總理給黃氏兄弟寫了一封信,只要文物是真的,他們就可以去中國銀行拿錢。
不久黃作梅神祕失蹤,黃作財也覺得有人監視自己,看來這一次蔣介石不準備光明正大地較量了,黃作梅恐怕已經遭了毒手了。黃作財積極聯絡各路人員一起製造輿論說這次的《五牛圖》是贗品。競價者紛紛要求重新驗貨,拍賣時間就這麼推遲了半個月。黃作財不斷地出入古董市場和拍賣行,黃作財還更名改姓成一個古董商人,混跡於調景嶺一帶。
1949年國民黨退守臺灣的時候一些殘兵敗將流落到香港,港英當局考慮時局複雜性,讓他們以難民的身份留在這裡生活而他們當初帶來了不少文物從這裡出手。
黃作財在調景嶺打聽到國民黨特務加緊了行動,一方面派人抓緊鑑定,另一方面派人不管《五牛圖》是否是正品都要搶在大陸前收購到臺北。他當即決定獨自一人在拍賣前去買到畫,不過晚了一步,在之前,《五牛圖》已經被人買走了,黃作財立馬趕到了新華社駐香港分社,就聽到社長辦公室見到了哥哥黃作梅。原來黃作梅之前收到了一封緊急電報說自己身份暴露了,為了順利完成任務就躲在暗地裡收購《五牛圖》,他就是利用人脈關係悄悄聯絡上了吳蘅蓀,吳蘅蓀也不想讓這幅畫流落海外,兩人一番商量,黃作梅最終以六萬港元購得了這幅《五牛圖》。所以說吳蘅蓀也算是有一顆報國之心,雖然經濟上那麼緊張,還是降低了價格,沒想到故事如此的曲折複雜。不過,別高興得太早,得到《五牛圖》只是任務第一步,順利送回北京才算是真的完成任務了。
兄弟倆再三商量決定當天夜裡就將國寶祕密護送到北京,由黃作財帶著畫卷坐上了開往北京的火車,經過列車工作人員的暗中保護幾十個小時後,黃作財最終安全抵達北京,搶救五牛圖的任務算是圓滿完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