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和小說一樣,可長可短,只要情節不拖沓,牽人思緒,扣人心絃,有始有終基本上沒人在意影片的長度,但是由於起初拍攝電影使用的是膠片,而為了將昂貴的膠片充分利用,電影時長通常是15分鐘的倍數,逐漸也就形成電影時長大約在90分鐘或120分鐘,雖然現在已經不再使用膠片,但是觀眾對電影的接受程度大概也在這個範圍,除非是口碑不錯的IP,不然,時長太長其實是非常降低在觀眾心中的好感的。
今天給大家分享的電影就是一個非常特別的存在,他就是由金馬影展發起之《10+10》,電影《10+10》是電影聯合創作計劃,以「臺灣特有」為中心題旨,不對導演題材做任何限制,完全授權給每一位導演自由發揮、創作。
集結眾多優秀的臺灣電影人一同打造的短片集合。電影中一共包含了20個小故事,雖然故事與故事之間毫無關聯,有的溫情,有的驚悚,有的搞笑,有的暴力,但是整體看下來,她們就好像是一個作者完成的短篇小說集,雖然毫無關聯,但是卻有共同的情感寄託,這就是優秀電影人之間的共鳴把。
喜歡看短片就像喜歡讀短篇小說一樣,自始至終總是充滿著神祕,不確定,和無限的想象與反思,這就是短片的魅力。之前咱們有一篇文章就寫過一個短片《調音師》,電影短片《調音師》用短短几分鐘讓故事處處充滿伏筆與懸念,最後的一個不確定又已經註定好的結局給觀眾留下無限想象。
在《10+10》中大部分作品也是如此,驚心動魄之時,一場黑幕,餘下的就讓觀眾自己回味了。所以說短片一般不會很完整的講述一個故事的起因經過,如果只是簡單的講述一個故事,那應該是叫做短視訊,而短片通常是反應一種情緒,不需要故事,但需要情節,需要臺詞作為支撐這個故事的架構,但他不需要交代故事的起因,結果。有的時候會比較誇張的手法形成一種荒誕的效果。
所以,一個短片是導演反應一個觀點的精華,非常考驗導演的功底。
《10+10》20個故事不會讓所有人都喜歡,當然亦不會一個都不喜歡,所以我就分享幾個讓我印象深刻,又很有意思的短片,僅代表我個人觀點。
1.有家小店叫永久
老婆婆腿腳不好,經營著老伴留下的“永久雜貨店”,但是跟對門的711超市相比,這間雜貨店生意慘淡,有的時候一連好多天都沒有人,婆婆的兒子事業順利,看老人家身體不好,於是就和老人打了個賭,如果連續三天沒人買東西,就將“永久雜貨店”關門,連續兩天沒有人,老婆婆在711看見以前常來照顧生意的鄰居,知道自己真的不能不向向現實低頭,於是把自己關起來,到了晚上,一個小孩子來買了紙錢,金幣,重新拾起了老人信心。
時代在更替,但更替不掉的是往昔的一抹情懷。
2.到站停車公車司機一直都非常遵守規則,停車,上車,下車,讓座,打招呼,影片處處細節體現著司機的嚴於律己,但是一次意外,在等紅燈的時候,一個遭受危險的人拼命敲門想上車,但是司機依然禮貌的說“不好意思,到站才能停車的呦”,看似遵守交通,卻絲毫不近人情,最後莫名的槍聲,車內的孕婦不幸中槍。如果提前將外面求救的人放進來,結果會不會不一樣,到站停車是一個規則,現在卻成為一個諷刺。
3.海馬洗頭一家洗頭店有一個業務叫做“海馬洗頭”,可以幫人們選擇性的洗掉存在於海馬迴裡面的記憶,一個女人和自己男朋友發生了一些非常不愉快的事情,找到“海馬洗頭”,想洗掉自己不愉快的回憶,正當“洗頭結束”,女人非常驚歎,但又要求恢復記憶,洗頭師傅很費解,為什麼要把剛洗掉的記憶恢復回來,此時女人拿出男朋友的頭顱,說我要恢復他的記憶……
啥也不說了,只想瑟瑟發抖。
4.潛規則一個臺灣劇組要拍攝一部影片,但是選擇的場地裡有一面很大的“青天白日滿地紅”,緊張時期,為了電影可以在大陸上映,必須要把這個旗子去掉,但是這個圖案是木頭做的,拿不下來,整個劇組都很慌張,有人建議把“青天白日”換成“五角星”,氣的導演差點吐血,最後終須找到扳手將旗子翹了下來,卻不曾想旗子後面還有一句話……
緊張時期,臺灣人很難做。
4.迴音
一個小胖子在學校頻頻遭受霸凌事件,被一夥人將桶扣在頭上不斷被打,但是影片一改傳統的霸凌題材,胖子的叔叔帶著一群標彪形壯漢,家訪霸凌學生,捆綁霸凌同學的父母,將霸凌的孩子打的頭破血流,頻頻向自己的父母磕頭。
霸凌到底怎麼解決?這樣解決也很痛快!
以上我只是挑選了幾個短片分享給大家,20部足夠下飯,細細品味。精華電影集合不多見,《10+10》是一個。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