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9日,美國總統拜登帶著墨鏡,在一眾圍觀政要的微笑鼓掌中,簽署了《芯片法案》,總共將為美國的半導體研發、製造與勞動力發展提供527億美元。
527億美元是這個專享資金池的全部數額嗎?這不太好說,但該消息發佈後,英特爾、AMD等芯片巨頭領跌,其中AMD跌幅一度超過6%。
明明是補貼利好,為什麼資本反而用腳投票呢?這裡面的邏輯到底是什麼?
要理解資本用腳投票的邏輯,首先我們需要了解半導體芯片的行業特點。
眾所周知,半導體芯片產業的供應鏈原本為全球分工:
歐美等芯片設計公司負責前沿設計、荷蘭的ASML製造先進光刻機、中國的代工廠負責低成本高質量地生產,……
原本,這是一個基於地域比較優勢為基礎,以效率為優先的協作體系。在該體系中,由於所有角色都在做自己最擅長的事情,所以單位時間的成本最低,產出最高。
但隨著《芯片法案》的簽署。芯片供應鏈的供給邏輯就從原本的效率優先變成了安全優先。
這就好比原本張家1個小時可以做20個饅頭或者做10只燒賣;李家1個小時可以做20只燒賣或者10個饅頭。
本來通過效率優先來交換,張家只做饅頭,產出20個;李家只做燒賣,也產出20只。兩家人家一交換,都能分別獲得10個饅頭和10只燒賣。但現在《法案》一簽署,兩家人家只能獨立閉環了。
即張家必須用一半的時間做出10個饅頭,再用一半的時間做出5只燒賣;李家也不得不用一半的時間做出5個饅頭,再用一半的時間做出10只燒賣。
大家的收益都減少了。
所以,這是芯片股暴跌的第一個邏輯,大家不能發揮各自的比較優勢了。
那第二個邏輯是什麼呢?
因為資本是逐利的,當整個芯片產業無法發揮比較優勢後,整個市場利潤就會受到蠶食。此時資本有兩個選擇。
選擇一:把錢投給更有可能從中獲益的張家老三,因為張家老三有能力做燒賣,雖然做得慢,品相也不太好,但他在家裡的地位顯然獲得了提升;
選擇二:把錢投給另一家做四川麻辣燙的王家,因為麻辣燙生意不在《法案》規定的領域之內。
所以,《芯片法案》靴子落地之後,我們一定可以看見如雨後春筍一般湧現出來的張家老三們,在這波紅利當中,張家老三們或許能磨練自己的手藝,成為下一個燒賣生產小能手。
另外,磨練自己手藝的大門已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