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其它>

【話說軍世】二戰初法國的迅速潰敗和“自由法國”弱小的力量,讓法國在盟軍中處於非常尷尬的地位,費用方面都是英國拿的,“自由法國”也是英國一手支持的,在軍力上,法軍多數主力都在“維希法國”控制中,“自由法國”也沒有足夠的實力讓人看得起自己,而還未“進場”參戰的美國,則是更為重要的左右手,也十分討厭戴高樂這位驕傲不遜的法華人。

二戰“自由法國”軍力3:戴高樂的“格局”,讓法國戰後重獲地位

此前我們說了法國投降後,戴高樂在英國成立“自由法國”,雖然是有幾千人的軍力,但是重點目標轉向了非洲的法國殖民地,希望獲得更多的支持,並提升“自由法國”的軍力,有實力,才能在盟軍中有足夠的地位,更能打消英美對於法國戰敗後,對於法國在非洲殖民地的“小心思”,也不希望戰後法國過於強大,丘吉爾和羅斯福顯然都不太喜歡已經為法國規劃好了重新站起來的“自由法國”核心人物,尤其是此時的戴高樂還沒有什麼聲望,不如換一個更“聽話”的人來做。

1、戴高樂打開“格局”:英美不看好自己,拉著蘇聯打開了局面

雖然法國戰敗投降,但是仍控制法國相當面積的“維希法國”,不論是在法國本土還是法國的海外領地、殖民地中仍有足夠的影響力,因此雖然丘吉爾支持戴高樂,但是實際上英美都不太支持戴高樂,英國也都在拉攏貝當和他的“維希法國”,以穩住和爭取“維希法國”的軍事力量,這股力量仍有影響歐洲的戰局和形勢。

對比之下,二戰前期的戴高樂的名望在法國和世界上都不高,法國戰役中戴高樂才成為臨時准將,與其他已經建立功勳的法軍將軍元帥們還有很大的差距,加上“自由法國”在此時的影響力還很小,實際上英美都想要換一個人代替他,並屢次打壓戴高樂,而戴高樂此時卻展現了其過人的才智,也開始了崛起之路。

雖然達喀爾之戰失敗,不過1941年9月26日,蘇聯卻正式承認“自由法國”代表法國後,也承認了戴高樂的地位,這個二戰中的“大玩家”下水之後,顯然改變了“自由法國”在盟軍中“小透明”的格局,而蘇聯的支持也成為了戴高樂與丘吉爾、羅斯福博弈的重要工具。

同時也是在1941年,通過與法國本土的抵抗組織取得聯繫,打高了也逐步獲得了法國本土的一些支持,並逐漸在法國本土的抵抗組織中成為象徵和旗幟,打開了知名度增加了影響力,到1943年時,法國本土抵抗組織普遍認可戴高樂,加上在赤道非洲等地的影響力,戴高樂和“自由法國”已經逐步成為盟軍中法國的象徵。

2、名望與實力之戰:戴高樂與自己的老上級

其實,戴高樂雖然是“自由法國”的創立者和領導者,但是不僅是英美想要換掉戴高樂,不過加入“自由法國”的法國將軍,也在資歷和名望上遠高於戴高樂,如法屬印支總督喬治·卡特魯(1877-1969),在1940年時就已經是五星上將,加入自由法國後,另外還有一些人是英美的“中意”者。

比如說,法國剛戰敗時就加入“自由法國”的米塞利埃海軍中將,在軍隊中三星海軍中將的身份而言,他的軍銜明顯要高於臨時准將的戴高樂,也要求戴高樂將“自由法國”海軍部隊的指揮和管轄權交給自己,但其實他還是將戴高樂當成是自己的上級,1940年12月米塞利埃在英國抓捕,戴高樂直接以“斷交”為威脅,要回了米塞利埃並獲得了道歉。

不過後來米塞利埃和戴高樂還是出現了分歧,米塞利埃認為戴高樂有些“專制”,但大多數“自由法國”成員也更相信戴高樂,最終,1942年米塞利埃海軍中將辭去職位,同時,也正是戴高樂強硬的態度,讓丘吉爾發現,戴高樂似乎很不好對付。

英美中意的代替戴高樂的人選就是亨利·吉羅,吉羅在1939年就已經是上將,二戰已經是集團軍司令,不僅長期在北非服役,威望很高,也很熟悉北非地區的情況,還有一點,吉羅曾是戴高樂的上級,雖然吉羅二戰初成為德軍戰俘,不過逃出開之後的他還是傾向於與德軍對抗,曾向貝當提出“維希法國”可以利用美國的力量去打德國。

美國也非常中意吉羅,曾許諾吉羅可以為軍人榮譽而戰,並“可以擔任盟軍的總司令,指揮所有北非盟軍”,其實,吉羅也曾與“自由法國”接觸,不過吉羅認為戴高樂的資歷和威望還不足以讓自己去投奔他,於是在美華人的幫助下,與1942年末偷偷離開了“維希法國”前往北非,希望藉助美華人的力量去指揮北非作戰。

不過吉羅和美英似乎都高估了自己在北非法軍中的影響力,雖然吉羅在1943年成為了北非法軍司令,但是由於和戴高樂之間的意見存在分歧,吉羅本人更忠實與“維希法國”的貝當,結果手下的部隊大部分轉投到“自由法國”隊伍中去了,顯然,吉羅並沒有能夠替代戴高樂。

3、“自由法國”的軍力大幅提升,勒克萊爾將星升起

從1940-1942年,“自由法國”軍隊不斷作戰,雖然人數不多,不過還是有3200人陣亡,到1942年,“自由法國”的軍隊開始小規模的點綴,走向了一戰作戰,如1942年底到1943年初的時間中,勒克萊爾率領法軍直接橫跨了利比亞沙漠攻入的黎波里和突尼西亞,1943年5月,勒克萊爾晉升為少將,其所在的“勒克萊爾縱隊”,也進一步改編為“自由法國”第二師,後又改為第二裝甲師。

通過北非法軍的加入,“自由法國”的軍力大幅提升,1943年,自由法國軍隊中,88%的人都來自北非殖民地,以“自由法國”第一師來說,1940-1944年,該師累計參軍2萬4970人,1940-1942年該部隊多獲得的人數佔全部人數的34.7%,1942年6-11月參加阿拉曼戰役時,僅有7090人,1943年直接獲得了佔全部人數的40.3%的新成員,到1944年意大利戰役整編時,已經有1萬8347人。

來自俊赫君的胡說:法國戰後重獲地位

事實證明,英國、美國或者說丘吉爾、羅斯福的眼光確實很獨到,戴高樂在二戰的過程中將已經“躺平”的法國重新拉回到了戰爭國的行列中,並利用法國、法軍和蘇聯等因素,得到了一定的話語權,讓英美必須要維持和拉攏,在二戰結束後為法國得到了5個常任之一的席位,雖然二戰後10年,名聲大噪的戴高樂因為與蘇聯的關係,受到英美的干擾沒能立刻成為法國總統。

但是二戰結束10年後,戴高樂還是成為法國總統,創立“法蘭西第五共合作”,並在軍事領域重新塑造了法國作為大國的基礎,建立了相對自主的國防工業,軍事上並不過分依賴美國,冷戰中,法國也成為了美蘇都要盡力爭取的對象,在這一過程中逐漸重新拾起了法華人的自尊,更為法國在二戰後爭取到了更大的話語權,比如說從“歐共體”成立到1973年時,英國都想要加入歐盟,但是都被戴高樂反對阻止了,可以說,現在法國在歐洲的地位,與二戰中和二戰後的戴高樂都有著極大的關係。

同時,與現代歐洲的“腦S亡”相比,在逆境中身處弱勢一方的戴高樂,仍能將一手爛牌理順,併為法國重新成為歐洲強國奠定基礎,即便是在美蘇兩大超強力量面前,也能為法國爭取到一定的利益,卻又不會“引火燒身”,真的很強。

9
最新評論
  • 康明斯6bt發動機
  • 買房補貼200元每平!又有城市為救市出新招,房地產行業怎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