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其它>

向大夥兒們問好,我是微三雲的門門(陳景堯)這期門門給大夥兒講講大家一直非常感興趣的商業模式——全民拼購

全民拼購模式說明

1.拼單方式:

①“10人團”中抽“3人”;

②中獎者可獲得:

A.等值的產品/購物券;

B.(商品價格)10%的“分紅積分”;

C.(商品價格)100%的“購物基金”;

D.(商品價格)5%的“購物金”(前提是該用戶擁有“購物基金”,

且獎勵不超過“剩餘的購物基金”;

不中獎者可獲得:

A(商品價格)5%的零錢獎勵:

B.(商品價格)5%的“購物金”;

2.拼單規則說明:

①“分紅積分”作為“參與平臺利潤分紅的憑證”,不能提現為零錢,同時每月1-5號用戶可以將積分用戶兌換產品或者轉入/轉出至“積分池”,6-24號則只

能轉入但不能轉出“積分池”,25-30號為結算期,需“凍結積分池”,用戶不能轉入和轉出“分紅積分”,平臺會根據“可分配利潤”與“總分紅積分”數進

行加權分紅。(另:每次轉入“積分池”的數量必須為“整百”。)

②“購物基金”可視為“待返金額”,如A用戶獲得了100個“購物基金”,後續A參與繼續拼團後,將以零錢形式返還“購物基金”,直到返完為止。

用戶當天有參與,平臺贈送“1天推廣員有效期”;

(舉例:新用戶A參與某個拼團活動,總共可獲得2天的推廣員有效期。)

④拼團隱藏規則:1.當天次參與拼團並且排位,必不中;

(舉例:A→B→C→D→E→…,藍色為當天非首次參團,紅色為當天首次參團,則C為此團的“不中獎人”。

2.新人首次參與且排位,必不中;

(舉例:A→B→C→D→E→F.…,藍色為當天非首次參團,紅色為當天首次參團,綠色為新用戶,則C為此團的“不中獎人”。)

附:1.2版本新增功能大綱

1中獎規則:可設置中獎XX幾次後,之後XX幾次必不中獎

2、新增訂單管理,當未成團的訂單後臺也能看到

3、關聯產品限制:後臺可自定義設置實物產品數量(多10個)

4、自動成團:當活動團時間到了還未達到參團人數,系統機器人自動補齊活動人數(必須後臺手動開獎)

5未中獎新增贈送積分:贈送商城積分

6限制用戶每天參團次數:每天可參團的次數

7每日分紅:每天晚上0點結算

分銷利潤分配(按商品價格)

①推廣獎勵:2級分銷---2.5%,1%;

②店鋪獎勵:(等級由高到低分別為)5%、4%、3%、1.5%;

前端產品/價格展示

前端直接展示“99元/299元/399元/599元…”拼團區,用戶根據所選價格直接進入選擇,可供選項有“A產品/B產品/C產品/購物券”,用戶只能選其一

擴展資料:

近來,不少網友在微博或小紅上頻頻吐槽,稱忍不了越來越長的預售期。天天催發貨,不問就不發,有時候過了一兩個星期去詢問,商家慢悠悠告訴你這麼長時間沒發貨就是發不了貨,絲毫不覺得有什麼錯。

越來越長的預售期,讓消費者直呼“離譜”,甚至有網友調侃,“6·18都到了,去年雙11買的東西還沒發貨”。

雙十一剛推行定金+尾款玩法、拉長大促時間之時,在預售模式下,商家會在消費者預付定金以後將貨物先發至就近的快遞網點,顧客付了尾款之後馬上進行配送。由此一來,晚上付尾款,一早起來就能收到快遞,消費者直呼平臺效率高,但如今的預售似乎正在變味,成了商家轉嫁風險的幌子。

超長預售期,“玩”壞了6·18?

今年6·18,各大平臺推出的促銷優惠力度比前兩年更大:京東推出了跨店“滿299減50”的優惠,有些服飾品牌折扣力度甚至低至五折以下;天貓在跨店滿減“滿300減50”的折扣基礎上,還推出了針對88VIP會員的大額消費券,即使是拼多多也比往年更為主動的進行了類似的補貼優惠活動。但是,這些優惠並沒有成功掀起新一輪的消費熱潮,反而襯托出此次年中大促的慘淡。

一方面,從身邊的朋友們或自己,我們明顯可以感受到消費者對今年購物節的熱情遞減了不少,另一方面,相比以往,商家們大多數都降低了對618的期待,甚至“消極”備戰。一位服裝廠的老闆稱,“往年的服裝商家們至少提前一個月就開始下單,今年工廠幾乎沒有收到訂單”。

而且從平臺來看,以往爭相發佈破紀錄的戰報,現在變成了共同的沉默。

疫情停工停產、物流受阻、消費者購買力下降、信心受挫…電商購物節的“小恩小惠”在諸多因素的變化下很難再起到直觀的刺激作用,而這種由消費端傳遞出的低迷和悲觀情緒,也已經蔓延到整個產業鏈的上中游,使商家普遍選擇“躺平”。

不過,有些商家不止“躺平”,而是選擇“擺爛”,藉由超長預售期,拖延發貨、隨意更改發貨日期甚至單方面撤單、不接受退換貨,使得很多消費者在6·18活動期間的消費體驗大打折扣,進一步降低了他們的消費意願。

楚楚今年6·18第一波預售時,買了一雙鞋,5月31號就付了尾款,到6月12號還沒有發貨。第一次催訂單時,她特地看了訂單,訂單顯示2號20點前發貨,但3號的時候沒有發貨,她詢問客服,客服表示預售訂單是9號24點前發貨。楚楚繼續等了幾天,9號晚上再次詢問客服,客服突然改了口,說因為疫情發不了貨。

當楚楚表示所在地沒有疫情後,客服繼續搪塞,稱發貨經過地有疫情,再幫著催貨等等。直至最後,楚楚仍然沒有收到自己想要的鞋子,商家賠了二十多元的紅包。

今年6·18大促,活動時間再次被拉長,京東從5月23日開啟,天貓從5月26日開啟,直至6月18日。二十多天的時間,固然給了消費者足夠的時間挑選、購物,可不少商家以大促活動為由設置較長的預售期,將原本屬於商家的風險轉嫁給了消費者。

邏輯在於,如果退貨率比預期低,商家可以拿庫存不足來敷衍消費者,而如果退貨率比預期高,商家可以拿著第一批退回的貨,發給第二批購買或是等待發貨的消費者。退一萬步講,即便商家不發貨,拖到最後往往都是消費者自認倒黴,退款了事。由此可見,相比以往,商家違約的代價減小,經營風險也得以降低。

但是,超長預售期犧牲的是消費者的時間及體驗。

萬物皆可預售?

預售模式的出現,有其合理性,它可以為產能不足的商家減少供應鏈的壓力,而且有些無法規模化生產的、耗時耗力的小眾產品,本身就需要充足的時間備貨。可是,預售自從成了雙十一、6·18等電商大促的基本玩法之後,不少商家嚐到了預售的甜頭,這一模式越來越脫離原來的商業邏輯。

從產品上看,最開始預售大戶一般集中在“三坑”上,即漢服、JK制服與Lolita洋裝,因為這類服裝製作工藝複雜,需求量相對小,預售期短則數月,長則半年,都較為正常。可現在,預售的產品開始擴大到日常消費品,買雙鞋有預售期,買個裙子有預售期,買件羽絨服也有預售期,似乎能拿得出現貨的商家越來越少。

而時間上,預售不再侷限於大促活動期間,消費者平時下單,也經常會發現自己想買的東西是預售,甚至有些商家在頁面上沒有明確指明商品是預售,等到消費者催單時,才告訴他們這是預售款。

5
最新評論
  • 康明斯6bt發動機
  • 皇馬典禮三中場時代終結!15冠+9戰決賽全勝 沒想到最先走的是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