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其它>

今年8月23日是秋季的第二個節氣,是處暑節。時過處暑節,酷熱的暑氣逐漸散去,天氣一天天地涼爽起來,真正的秋天開始到來。秋天是收穫的季節,從處暑節以後,各種作物開始成熟。作物成熟了之後就應該收穫了。因此,農戶在收穫的時候,非常關心天氣的變化,都希望降雨少一些,晴天多一些,便有利於秋收,和晾曬糧食,有利於晾秋。因此,在農村自古以來,就產生了許許多多的有關立秋和處暑的農諺俗語,如“立秋有雨萬物收,處暑有雨萬物丟”,“立秋無雨千家愁,處暑無雨樂悠悠”,“立秋有雨十八倉,處暑有雨一倉裝”,“立秋有再千家喜,處暑有雨萬家愁”,還有“立秋無雨一半收,處暑有雨也難留”。

這些農諺俗語,其實都是講的一個意思,只不過是不同的地方,不同的人群,不同的理解和不同的敘述和表達方法。下面就來看看這些諺語究竟有什麼含義,表達了什麼意思。“立秋無雨一半收”,古時候的人認為,立秋應該要下雨。那麼這句話說的意思是,立秋節沒有下雨,就意味著乾旱,農作物只能收一半,而另一半被無雨而耽誤了,損失了。因為,立秋節期間,正是夏秋兩季相交接的時候,農作物都在處於生長髮育的重要階段,對水分的需求量非常大。

若是這種時候下雨,就有利於作物的生長髮育,有利於作物的灌溉和成熟,就能提高產量和品質。因此,立秋下雨是非常關鍵的事情,有利於作物的灌漿和成熟。若是立秋沒有下雨,作物的產量,就會因乾旱而損失一半;若是立秋下了一場好雨,雨水充足,有利於作物成熟,產量就會有保障。“處暑有雨也難留”,意思是說立秋沒有下雨,作物生長髮育不佳,即使到了處暑的時候,天下了一場雨,這個時候氣溫下降。是作物需要收穫的時候,作物留著繼續讓其成熟,也是無濟於事的,也不能彌補立秋沒有下雨造成的損失。

因此,處暑以後,作物成熟是要收穫的時候,就不能再下雨了。若是再下雨,就不利於作物的收割、晾曬、和收貯,因此,農戶希望處暑的時候,要不下雨對秋收是最有利的。總而言之,以上所有的,已經提到過的農村古老的諺語俗語,其實就是表達的都是一個意思,立秋時節是應該下一場好雨天,“雨灑秋,萬物熟”,意思是說立秋下雨有利於糧食作物的成熟。處暑節氣是糧食作物收割的關鍵時候,就不需要降雨了,就需要晴好天氣,有利於豐收後的曬秋。若是收割的時候下雨,糧食作物收穫後,沒有好的天氣及時晾曬,糧食將會受到發黴腐爛的。所以處暑以後天晴為好。

8
最新評論
  • 康明斯6bt發動機
  • 小麥一般什麼時候需要施肥?在什麼季節收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