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核潛艇被研發出來之前,傳統潛艇通常使用柴油和電力相結合的方式運行,夜間會在水面上運行,白天在水下運行,使用儲存在鉛酸蓄電池組中的電力。在核能發電前的時代,為了節約用電,潛艇通常會停在低於150米的相對較淺的水底,然後在夜間浮出水面,然後在水面上的巡邏。
這些潛艇在長度和排水量方面也要比現代潛艇小得多。二戰期間,美國一艘加託級潛艇在水下排水量約為2000噸,而現代海狼級快速攻擊潛艇排水量超過9000噸。二戰時期的潛艇缺乏現代潛艇的先進電子設備,現代潛艇在船體上有許多開口,可以吸入海水,將其轉化為淡水,並從中吸取氧氣供船員呼吸。與二戰潛艇不同的是,現代潛艇在包括底部在內的不同部位安裝了傳感器。
此外,現代潛艇的外殼也塗有橡膠,稱為特殊船體處理,以減少他們在水中發出的聲音量。
二戰時期甚至更晚的潛艇都沒有在船體上安裝所有這些傳感器和塗層,所以它們可以在淺水區的底部休息,而不必太擔心海上侵蝕船體或其他配件。
這也並不是說,沉在水裡是件容易的事情或沒有風險。海底並不是均勻平坦的。二戰中,潛艇在水下基本上是盲目的,下潛時根本不知道下面是什麼。在戰爭後期,他們有探空聲納,可以告訴他們離海底有多近,但他們主要依靠手工測得的測深圖,結果並不十分準確。
美國前海軍老兵約翰·瓊斯表示,目前核潛艇的標準是不能出現在海面上,要求核潛艇一直待在在海底。
二戰潛艇在水下操作的操縱面相當簡單,它們的設計主要是在水面上操作,而潛水只是為了逃避或避免被發現。出於這個原因,他們可能很難修剪甚至只是保持水下深度。還有導航精度的問題。一艘2000噸重的潛艇懸停在150米處,會隨著洋流漂流,當它在8-10小時後浮出水面時,可能會偏離其標示的位置很多米,這就需要導航員重新確定其在海圖上的位置。在公海上沒什麼問題,但如果靠近陸地你可能會飄到淺水裡擱淺。現代潛艇不僅能在水中保持靜止的位置,而且還能判斷船身上水流的速度並調整自身以適應漂移。
現代潛艇也是一個圓形的船體,而不是一個平坦的底部,在海底它可能會側翻,除非它的壓載水艙被仔細修整以保持直立。第三艘名為“海狼”(SSN-575)的潛艇在1980年代末退役,它能夠長時間地坐在海底,並保持穩定和直立。這是因為它作為一個間諜潛艇,新的反應堆設計和被動聲納系統的試驗檯。雖然它是核動力的,但在敵港外的底部坐著,可以聽到並記錄每艘進出的船隻的聲音。然後,它可以將這些聲音分類,準確地說,他們正在聽的是哪種船隻。她像一塊石頭一樣坐在底部,螺旋槳沒有發出任何聲音,這也意味著她可以避免巡邏艦的發現。即使他們打開了主動聲納,她也會看起來像是海底的暗礁或海堤。
所以最後,我們假設現代潛艇仍然可以停留在底部,如果他們願意,但他們真的不再需要節省電池電力,因為他們在核潛艇時代之前所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