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其它>

公元1402年(建文四年),朱棣率軍攻入南京城,建文帝朱允炆在大火中失蹤,朱棣登基,次年改元永樂,是為明成祖。

這一年,姚廣孝68歲。從1382年姚廣孝與朱棣初遇整整過去了20年。

姚廣孝,14歲出家為僧,法名道衍。雖為佛子,卻心藏建功立業之心。

明朝著名相術師袁珙號稱“凡百算,無一誤”,曾觀姚廣孝面相,給出“目三角,形如病虎,性必嗜殺,劉秉忠流也”的評價。

劉秉忠是元朝一代奇僧,開元勳臣,曾輔助忽必烈處理軍機要務,規劃建設元大都(今北京市),訂立元朝朝儀。

姚廣孝對袁珙的評價十分中意,甚至後來其還親自去拜謁劉秉忠墓。

心有抱負的姚廣孝為僧期間,偷拜道士席應真為師,苦心學習陰陽術,包括算卦、占卜到天文、權謀機斷、兵法理論等。

這為他後來蠱人心、掀爭鬥、建功業打下了理論基礎。

1382年,蹉跎了48年的姚廣孝終於等來了他的機會。

這一年,大明皇帝朱元璋的結髮妻子馬皇后薨逝。僧錄司挑選天下高僧為皇后誦經祈福,姚廣孝也在其中。

也在這期間,姚廣孝得以結識燕王朱棣,開啟了他孜孜不倦20年的“造反”路。

大王使臣得侍,奉一白帽與大王戴。

如果大王讓我到您的藩地,我就送大王一頂白帽子戴。王上面加白是為皇。

姚廣孝與朱棣初識,就留下極具誘惑力的言論。燕王朱棣明顯被蠱惑了,他向朱元璋討要姚廣孝,帶其回北平主持慶壽寺。

自此姚廣孝的身份從和尚開始向謀士轉變,在北平與朱棣時長密語謀劃。

《姚廣孝傳》記載:“從至北平,主持慶壽寺,出入府中,跡甚密,時時屏人語。”

1398年,朱元璋去世,皇太孫朱允炆即位,重用齊泰、黃子澄,並開始大肆削藩。

不到一年,周王朱橚、齊王朱榑、代王朱桂、岷王朱楩、湘王朱柏五位藩王被削。

唇亡齒寒,朱棣眼看下一個被削之人就是自己,備感心驚,猶如困獸。

這時候姚廣孝極力勸說朱棣起兵“靖難”。朱棣心中擔憂起兵不得民心,而姚廣孝卻說“臣知天道,何論民心”。

大抵人都需要主心骨,朱棣也不例外。姚廣孝的一番話打消了朱棣的彷徨不安,給予其十足的信心。

1399年,朱棣以“清君側,靖國難”,誅討齊泰、黃子澄為名,揮師南下開啟靖難之役。而在長達四年的戰爭中,姚廣孝始終穩定輸出,發揮著謀士作用。

鍛造兵器有他。

“道衍練兵後苑中。穴地作重屋,繚以厚垣,密甃翎甋瓶缶,日夜鑄軍器,畜鵝鴨亂其聲。”

姚廣孝在燕王府的後苑訓練兵馬,鍛造兵器,飼養鵝鴨,用叫聲來遮蓋鍛造之聲。

穩定軍心有他。

在朱棣召集兵將,誓師之時,狂風驟起,雷雨大作,燕王府屋簷上的青色瓦片徑直被吹了下來,砸得粉碎。

朱棣和在場的將士心裡都犯嘀咕,這難道是上天的警示,藩王不得造反?

姚廣孝一語定軍心。“殿下不聞乎?‘飛龍在天,從以風雨’。瓦墜,天易黃屋耳!”

有龍出現才有風雨相伴,青瓦墜落,這是要換成黃瓦呀!這是上天肯定燕王要登基!一番話,穩定軍心,鼓舞士氣!

靖難之役拉扯四年,有勝有敗。姚廣孝認為長期拉鋸戰顯然不利於朱棣。

他建議朱棣繞過堅城,渡江直入南京,輕騎取京師,一舉奠定了靖難之役的勝利。

1402年,朱棣贏得戰爭的勝利,稱帝登基。68歲的姚廣孝終於成為明朝劉秉忠。

有意思的是,一心蠱惑朱棣造反登基的姚廣孝,卻在實現目標後,拒絕榮華富貴,拒絕蓄髮還俗,堅持住在廟裡,青燈古佛。

直到臨終,所求不過讓皇帝放了傳言協助建文帝朱允炆逃脫的溥洽和尚。

7
最新評論
  • 康明斯6bt發動機
  • 長江流域兩大湖已經快沒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