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有不少農友問稻曲病如何防治,去年水稻破口抽穗期遇雨導致該病大發生,稻穀的病粒多,賣不起價。稻曲病是水稻上主要病害之一,侵染穀粒在穀粒內形成菌絲塊漸膨大,從內外穎殼合縫處露出淡黃綠色塊狀孢子座,破裂後,散生墨綠色粉末。稻曲病俗稱“豐產果”,穀粒變大但會“侵蝕”水稻產量,即“豐產果”不豐產,發生嚴重會導致水稻大減產。
1、稻曲病的發生
稻曲病的發生與水稻品種、管理水平、氣候條件等因素有關,往年稻曲病大發生,田裡留有稻曲病病菌,在適宜的氣候條件(連續陰雨)時容易侵染穀粒,感病品種、偏施氮肥會加重稻曲病的發生,如果破口抽穗期遇連續陰雨而打藥時間不準一樣會大發生。
稻曲病病菌初侵染大多是經劍葉葉枕處隨露珠流淌下進入穗苞,水稻揚花期稻穀的穎殼張開,增加了病菌侵染稻穀的機會,所以要在抽穗前5-10天及抽穗50-80%用藥,提前保護不侵染或者剛侵染初期進行抑菌殺菌。如果沒有預防好,稻曲病在田間的發病過程表現有一個高峰,大致在水稻破口後15-20天,病粒集中出現菌塊外露並膨大現象,此後病粒數量不再大量增加。
2、如何抓準打藥時間進行預防?
稻曲病是由內而外發生擴展的,稻穀發病後用藥殺菌劑難以滲透到病谷內殺滅病菌,因此稻曲病發病後用藥其感病的穀粒是不能恢復的,用銅製劑(銅高尚)也只能打掉一部分,而且要在病粒菌塊剛外露出小黃點時使用才有效,成球后(黃綠色至墨綠色)幾乎沒有效果。總之,稻曲病可防難治,重在預防,打藥時間要抓準。
目前防治稻曲病強調打2次藥,主要是病菌侵染隱蔽且時間長,僅破口前打一次,很難保障水稻抽穗揚花後不發病,所以在抽穗50-80%時仍要加固用一次藥,以延長保護期。水稻破口前5-10天是首次用藥防治稻曲病的關鍵時期,抽穗50-80%再用藥防治是鞏固防病效果時期,特別是天氣不好,陰雨天多時一定要抓準這兩個時期用藥。
用藥儘量選擇戊唑醇、氟環唑、苯甲·丙環唑、肟菌酯·戊唑醇等含三唑類的殺菌劑,多年使用肟菌酯·戊唑醇效果較好,交替使用銅製劑也行。使用三唑類殺菌劑要注意掌握用量,不能盲目混用和加大劑量,以免影響抽穗。
如果破口抽穗期天氣良好,不利於稻曲病侵染所以打一次藥甚至不打藥發病很輕,但若種植的是感病品種,偏施氮肥出現貪青現象,在田間持續保水的情況下,仍可能出現發生較重,所以不能輕視對稻曲病的預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