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花籤詞,寶釵抽到“任是無情也動人”,這是對寶釵人格的負面批判嗎?
一、從花籤詞的特點看。
籤詞基本上都是自然界生命規律的客觀反應:美好、含蓄,不涉及人格的負面批判。
二、從眾人的反應來看。
花籤詞如果是對籤主的負面評價,大家反應不應該是這樣。
第63回 大家一看,只見簽上畫著一支牡丹,題著“豔冠群芳”四字,下面又有鐫的小字一句唐詩,道是:
任是無情也動人。
又注著:“在席共賀一杯,此為群芳之冠,隨意命人,不拘詩詞雅謔,道一則以侑酒。”眾人看了,都笑說:“巧的很,你也原配牡丹花。”說著,大家共賀了一杯。寶釵吃過,便笑說:“芳官唱一支我們聽罷。”芳官道:“既這樣,大家吃門杯好聽的。”於是大家吃酒。
三、從語法的結構和律詩的對仗法則來看。
晚唐.羅隱〈牡丹花〉 :「似共東風別有因,絳羅高卷不勝春。若教解語應傾國,任是無情也動人。芍藥與君為近侍,芙蓉何處避芳塵。可憐韓令功成後,辜負穠華過此身。」
“若教...應...,任是...也...”都是假設性的條件複句。假設複句中,前分句所指涉的意涵都是非事實性的存在。“任是...也...”是假設複句中的讓步句,前分句的“任是無情”表示虛讓,姑且承認某一種既成事實或某一種假設狀況,後分句的“也動人”表示轉折或反問,指出後分句所說的事情並不因前分句所說的前事而不成立。
讓步句分為“實讓”和“虛讓”,“若教解語應傾國”明顯是虛讓,而在律詩的對仗法則下,上下句語法必須一致,所以“任是無情也動人”也是虛讓。
虛讓是對虛擬情況的讓步,或者帶有虛擬口氣的讓步,甚至是故意從相反的方向借前分句的那件事來襯托出後分句的那件事,並且強調後分句的那件事不受前分句的那件事的影響。
四、即使將寶釵定義為“無情”,那“無情”有沒有正面的理解呢?
宋明理學談“無情”:“情”是一種主觀感受的發用,因此會受到主體的侷限,具有偏私的性質。超越“情”的偏私和侷限,就要否定“情”的主觀偏執性。因此將“無情”看作是廓然大公的無上境界。
宋代理學家程顥:夫天地之常,以其心普萬物而無心;聖人之常,以其情順萬物而無情。故君子之學,莫若廓然而大公,物來而順應。
這裡的“無情”來自於一種不限定、不執著,而順應大公、普施萬物的廓然表現,與薛寶釵待人處事的君子之道一致----脂批:待人接物,不疏不親,不遠不近,可厭之人亦未見冷淡之態,形諸聲色;可喜之人亦未見醴密之情,形諸聲色。
也就是在這樣的人生態度之下,不只是人際之間親疏遠近的差序格局可以一視同仁,連個人遭遇的炎涼甘苦,天地萬物的聚散生滅也都可以怡然自安,不受影響。